首页 百科知识 “这本来就无大错”

“这本来就无大错”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袁仲谦对毛泽东的看法也在改变,他感觉到毛泽东显然比以往成熟多了,个性也在改变。他认为自己应当缓和与毛泽东的关系,应该找他好好谈谈。

二、“这本来就无大错”

也许世上真有各种缘分。

1914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后,袁仲谦和毛泽东也都转入一师继续教书和读书。如果老天照顾两人,就应借这个机会,使两人不在一起。哪知老天偏让他们难堪下去——袁先生竟又是毛泽东所在的一年级第八班的国文教员。

时间老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们。袁仲谦在授课过程中审视着自己的学生,毛泽东也在学习中观察着自己的老师。经过这一年时间的互相“审视”和“观察”,两人都消了气,并逐渐地改变了看法。

毛泽东看到袁仲谦先生虽然思想比较守旧,教育方法也有很大成分是封建式的,可是,他酷爱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博览古代经、史、子、集,对“国学”有很深的造诣。他治学严谨,常以古籍中古人的品行和治学精神自励,具备了为人师表的许多优良德行。他对教学尽职尽责,诲人不倦;对学生尽心尽意,从难从严要求。他在教授国文课过程中,善于用中国历史上一些史学家、文学家、诗人、书画家的成就和治学精神激发学生,要求大家“真心求学,实意做事”,要有“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的志气,慢慢地他觉得袁先生是一位好先生。他又常常反思以前的“作文风波”和“花盆事件”,认识到:首先先生不让在作业本子上乱写,这本来就没有大错;训斥做错了事的工友,充其量是个方法问题,用不着自己当着众人的面揭先生的短,让先生下不了台,毛泽东深感自己有些对不住袁先生,应该向先生道歉。

袁仲谦对毛泽东的看法也在改变,他感觉到毛泽东显然比以往成熟多了,个性也在改变。虽然有过两次顶撞自己的事,但毛泽东确与一般学生不一样,他对自己的国文课照常认真听,认真学习。在学校开设的二十多门课中,毛泽东最喜欢的是国文和与之相关的历史、地理,在这些课上面花的力气、下的功夫也最多。毛泽东刻苦好学对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十分用心,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楚辞汉赋,到唐宋古文;从二十四史,到省志、县志;他都有过一番认真的阅读和探讨。他也十分喜欢诗词,能背诵好几百首。他重视探讨历史,特别是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顾祖禹的《读史文舆记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新出版的史地书和杂志上的史地资料,也多方搜集。对于哲学,他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深入思考,而且还利用课余或自修时间深入钻研,或找老师请教,或与同学研讨。他求知欲极强,读书面甚广,由于家庭不富裕,买不起书,就常常到古旧书店去买折价书。他还常向老师和同学借书,见其喜爱的内容,便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抄录下来。他的这些好的品行、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已显露出来的才华确实高于一般学生。

袁仲谦历来喜欢和看重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对学生从严从难要求,也是为了多为国家培养几个人才。毛泽东作为一个从农村来的学生,对文、史、哲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兴趣和造诣,这是难得的呀,他对毛泽东的看法也在改变,由讨厌逐渐地喜欢起来了。他认为自己应当缓和与毛泽东的关系,应该找他好好谈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