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终极关怀目标

论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终极关怀目标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加强军人精神家园建设,最核心的评价标准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价值和最高命题。军人有自己特殊的活动方式,不是随心所欲的田园牧歌,但是军人精神家园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也必然尽可能地为军人提供不同岗位的锻炼与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军人精神家园建设提供终极关怀。

论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终极关怀目标

On the Ultimate Solicitude Aim of the Servicemen’s Spiritual Home Building

王喜国

军人精神家园,是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依托,是军人的理想信仰、精神追求和安身立命之所,是军人的情感、心理、理想和信仰等的集中体现。终极关怀,是源于人的存在的有限性而又企盼无限的超越性本质,它是人类超越有限、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和最高价值。当代中国革命军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把坚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具有比宗教和抽象的道德更科学、更真实的终极关怀价值。只有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关怀,才能开拓、发展人的精神世界,为军人精神家园建设提供终极关怀。

一、全面而自由发展对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终极关怀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美好目标,也是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终极关怀。但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我们进行军人精神家园建设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这就使全面而自由发展对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终极关怀具备了科学理论的支撑和现实实现的可能。

(一)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主体要求

军人是精神家园建设的主体,军人精神家园建设既要为了实现军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又要集合主体意志,为向更高阶段的发展提供条件。

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现实要求。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现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下,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四有”新人,乃至于今天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都是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因此,我们要突破过去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只能在共产主义才能实现的一个理想,将其视为现代社会追求的现实目标。没有军人现阶段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军人将来的全面发展。

全面而自由发展也是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提升基础。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分阶段逐渐实现的,每一个人在每一阶段的全面发展,既是个人继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群体和国家发展的基础;既是阶段性发展的目标,也是更高级阶段发展的起点。只有首先从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开始,才能为一切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条件。

(二)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主体用来衡量客体有没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标志。军人精神家园建设把能否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评价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价值标准和真理标准的集中体现。

全面而自由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评价标准。价值评价,是从评价标准的“应然”角度而言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那天起,就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我们加强军人精神家园建设,最核心的评价标准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价值和最高命题。

全面而自由发展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评价标准。真理评价,是从评价标准的“实然”角度而言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虚幻的宗教,而是现实性的真理。它不仅提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想目标,而且通过其执政中共建设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现实保证。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体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三)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根本目标

对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问题的关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终极关怀,也是现代性社会中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根本目标。

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实现人性的完全复归和个性的彻底解放,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目标和全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共同体和精神家园中,按照分工自愿的原则进行活动,专业分工也不是强加于人的活动范围,“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这种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形成健康完整人格为目标的社会劳动形式和人的活动方式,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发展的无限关怀。军人有自己特殊的活动方式,不是随心所欲的田园牧歌,但是军人精神家园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也必然尽可能地为军人提供不同岗位的锻炼与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军人精神家园建设提供终极关怀。现代社会是一个自由的时代,然而,自由发展到极端,却失去了终极关怀和信仰。倘若对神圣领域和最高价值产生怀疑和亵渎,社会就不复有共同的终极信仰,最终会导致价值虚无。正如托克维尔所说:“一个社会要是没有这样的信仰,……就根本无法存在,因为没有共同的思想,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113]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应然与实然的有机统一,完全经得起理论的论证和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它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步伐的不断前进,是人的发展的永恒追求,因而也必然能承担军人精神家园建设的重任。

二、在推进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中建设军人精神家园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社会发展最终要归结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正是要通过社会现代性的充分发展,摆脱传统社会和现阶段的军人物的依赖、关系依赖、能力依赖,在实现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中建设军人精神家园。

(一)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使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成为生产条件,使一定的生产条件不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的界限”。[114]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基本要求。

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满足合理需要中实现军人能力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在前现代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的需要多表现为对血缘关系、权力关系、物和金钱关系的“占有性”需要。“一些人(少数)人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人(多数)经常地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而进行斗争,因而暂时……失去了任何发展的可能性。”[115]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军人日益增长的合理需要,使其摆脱生存需要,走向发展需要,才能实现“对狭隘的‘人情关系’、‘权力’和‘物’的占有性的需要的超越,进而通过劳动实现其内在本质力量。”[116]所以胡锦涛强调在军队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首先就要关心官兵的切身利益。

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提供自由时间中实现军人能力全面发展。自由时间是人在满足了生存需要的情况下,真正拥有的属于自己的自由发展时间。创造自由时间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马克思说:“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117]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财富的尺度,财富的尺度是人所拥有的自由时间。这种自由时间的出现,对于充分发展军人的各种能力,对于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完善社会关系,为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现实社会关系如何,直接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

通过完善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实现军人发展。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总是要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进行多个层面的交往活动。军人能力的片面性源于社会关系的狭隘性,而随着现代性的充分发展,军人交往范围的扩大、交往层面的增加,就使军人的能力得到大大发展。所以马克思说:“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18]我们必须为军人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发挥军人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使其成为“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会做一切工作的人”。[119]

通过完善社会关系的和谐性实现军人发展。人的活动形成了周围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反过来也塑造着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2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关系是什么样的。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使官兵相处融洽,团结一致。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程序和运行机制,让官兵知道应当怎样去发展。努力保障官兵的合法权益,让官兵有发展的知情权、建议权等,调动广大官兵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新军事变革伟大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价值和意义支撑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性……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121]马克思主义正是为人提供思想观念的解放和个性的真正解放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思想的解放。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首先在于思想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在革命年代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在改革开放时期也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唤醒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在现代性社会的转型和向更高文明阶段提升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指引中国人继续思想解放的强大动力。军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思想有信仰,精神有寄托;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科学的信仰。信仰是人生意义之源,也是精神家园建设的最高层次和最深体现。托克维尔在研究美国社会的民主后说的:“如对这些基本问题持有怀疑态度,就将使自己的行动听凭偶然因素的支配,也可以说是任其混乱和无力。”[122]失去了信仰和终极关怀,也就失去了内心自由。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要义,既适应了现代性社会,又超越现代性,指向人类发展的更高阶段;既有其普遍性价值意义,又经过了时代化和中国本土化的空间转换,为中国现代性的发展提供意义资源和终极关怀。在当代中国,要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和建设军人精神家园,都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个性自由解放。“自由个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完全摆脱了“人的依赖”、“物的依赖”,真正掌握了自己,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个性的形成。个性自由解放,首先是个体主体性的全面实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把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作为目的,使人完全展示自己的心性,把内在本真的激情贯注到对象化的世界中。个性自由解放,更意味着每个人既自由发展又成为各具特性的人,这时,人的个性的模式化、同步化、标准化已经消除,每个人都追求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理想、人格、品德、能力,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因此,“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123]

(作者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博士后)

【注释】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742—743页。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743—744页。

[3]逄先知:《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70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4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7]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88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82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16]李翱:《复性书》。

[17]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页。

[18]李大钊:《现代的女权运动》,《李大钊全集》第4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19]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20]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87页。

[21]李大钊:《社会主义释疑》,《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2卷,浙江人民出版社,第194页。

[22]陈独秀:《陈独秀选集》第2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9页。

[23]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6页。

[24]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页。

[25]李大钊:《李大钊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26]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4页。

[27]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28]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65页。

[29]李大钊:《李大钊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78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3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页。

[3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3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3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3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147页。

[3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39]《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05页。

[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6—107页。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页。

[4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5页。

[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4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47]《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08页。

[48]《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求是》2007年第5期。

[49]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80页。

[5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51]《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4页。

[5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6页。

[5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48页。

[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3页。

[55]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9—500、533页。

[5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55页。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8页。

[58]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8页。

[5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4页。

[60]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3页。

[61]参见王润生:《论社会决策中公正原则的尺度》,《青年论坛》1985年第1期。

[6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10—311页。

[6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64]杜万松:《我国服务型政府是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学术界》2009年第6期。

[6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0页。

[66]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2页。

[6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3页。

[68]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2页。

[6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37页。

[7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57页。

[7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3页。

[7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60页。

[7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15页。

[7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13—914页。

[75]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31页。

[7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42页。

[7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3页。

[7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54页。

[7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3页。

[80]《共产党宣言》,1848年伦敦版,第11页。

[8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3页。

[82]参见邬沧萍:《从人口学到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刘喜珍:《老龄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吴忠民:《论代际公正》,《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乔榛:《体制转轨与代际公平》,《光明日报》2007年1月26日。

[83]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75页。

[84]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第十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85]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赵剑英、庞元正主编:《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8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5页。

[87]参见:《关注民工生存现状:非公企业职工权益调查》,新华网2004年10月9日。

[88] 潘维·玛雅主编:《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08、209页。

[89] 潘维·玛雅主编:《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08、209页。

[90]《中国企业逾千万家,99%未曾“行慈善”》,《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7月13日。

[91]路曰亮:《消费社会的悖论及其危机》,《新华文摘》2009年第9期。

[92]路曰亮:《消费社会的悖论及其危机》,《新华文摘》2009年第9期。

[93]宋萌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中青网2008年6月27日。

[94]宋萌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中青网2008年6月27日。

[95]IrisMarion Young:“Polity and Group Difference(ed.)”,Fem inism and Polit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p.413、pp.401—403.

[96]Brian Leiter:“Rawls”,The Routledge philosophers,2005,p.204.

[9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9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306页。

[99]Barry K.Gills:“Introduction:Globaliz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Resistance”,Barry K.Gills(ed.),Global‐iz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Resistance,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2000,p.10.

[100]陈锐:《谎言的背后》,《西藏日报》2008年3月23日。

[10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10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10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三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73页。

[10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105]本课题为上海大学文科创新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为A.10‐0104‐09‐001。

[106]王红:《企业的环境责任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107][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生产,保护环境

[108]乌杰:《辩证系统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38、39页。

[109]Archie B.Carroll,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Business Horizons,1991(July—August).

[110]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49、50页。

[111]《中国统计年鉴——2009》。

[1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2页。

[11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2页。

[1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

[1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7页。

[116]韩庆祥:《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1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5页。

[1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95页。

[119]《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页。

[1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页。

[1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

[12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7页。

[1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4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