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矛盾与多元决定》的新视野

《矛盾与多元决定》的新视野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阿尔都塞认为,这是因为马克思是站在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阿尔都塞的这种分析是具体而科学的,这也正是他把马克思看做是具体而活生生的人,是有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之分的重要依据之一。在这里,阿尔都塞一方面是要强调辩证法与思辨哲学是不同的,尽管二者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马克思对此看法是不成熟的。这也正是阿尔都塞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方之所在。

第一节 《矛盾与多元决定》的新视野

阿尔都塞的这篇著作主要讲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讲马克思与黑格尔在辩证法思想方面的关系,从而引出他自己的矛盾“多元决定论”思想。全文分两大部分,一是正文部分;二是附录部分。阿尔都塞的这篇著作还充分介绍了毛泽东的矛盾论思想、列宁的矛盾不平衡性理论等。虽然,阿尔都塞自称本篇著作是以“研究笔记”的形式完成的,但事实上它是一篇经典。

一、“对黑格尔的颠倒”的思辨

1.“对黑格尔的颠倒”在概念上是不适用马克思的

阿尔都塞在这篇著作的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对黑格尔的颠倒”在概念上是不适用马克思的,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观点只适用费尔巴哈,因为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扬弃”过程来看,费尔巴哈克服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或者叫“颠倒”过来了唯物主义,虽然费尔巴哈最后走向了唯心主义的“人本学”。而马克思则不仅彻底克服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而且又彻底克服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弊端,最终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奠基人。虽然马克思也像其他哲学家一样,在思想上,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2.“倒过来”一词实际上只具有象征意义

阿尔都塞说,马克思在自己的文章中有一段经典的话:“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应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1)“倒过来”一词只具有象征意义,“甚至只是一种比喻”。阿尔都塞说,实际上在这里“倒过来”一词既然是一种比喻,那么从哲学的角度讲,用比喻的方式最终是解决不了哲学问题的,即哲学问题不是用比喻的形式能够解决的。

(2)哲学是一种思辨。阿尔都塞说,在这里怎样理解“倒过来”的含义呢?阿尔都塞认为,从思辨的角度讲,“倒过来”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思辨本身是不存在是否“倒过来”的问题。即使为了得出唯物主义的结论而谈“倒过来”的问题,那也是牵强附会,“如果谁硬要认为是把思辨哲学倒过来(例如为了从中得出唯物主义),那他就会不自觉地成为哲学的俘虏,正如蒲鲁东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俘虏一样。这里关系到辩证法,而且仅仅关系到辩证法”。阿尔都塞紧紧抓住“辩证法”这一范畴,讲颠倒和倒过来问题,抓住了问题的要害,若超出哲学范围或辩证法范围谈倒过来问题,在“实施”和“规律”层面上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这就是哲学的问题要用哲学的语言范式和哲学方法论解决哲学问题,而不是在这框架之外谈论哲学问题。

(3)剥去外壳不等于颠倒。阿尔都塞说,我们在批判黑格尔的哲学过程中,要扔掉所谓思辨哲学的神秘外壳,“保留辩证法的宝贵内核”,而马克思又说“剥去”和“颠倒”“是一码事”,这是不正确的提法,“剥去外壳怎么可能是一次颠倒呢?”这两者的意思是不同的。阿尔都塞还论证说,就颠倒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来说,辩证法一旦被剥去了唯心主义的外壳,就变成了黑格尔的直接对立物,但并没有触动辩证法本身,这种颠倒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呢?阿尔都塞说,在辩证法范围之内仅谈这一问题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颠倒’似乎是辩证法‘含义’的颠倒。但这种含义的颠倒实际上并不触动辩证法”。那么,我们对待黑格尔哲学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什么呢?阿尔都塞说:“似乎应该从黑格尔那里把辩证法拿来,把它运用于生活,而不是把它运用于观念。”这里,阿尔都塞重点是要强调在纯思辨的框架里,笼统地或模糊地谈哲学问题或谈颠倒黑格尔哲学问题,永远是谈不清楚的,解决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就是要让黑格尔哲学回到现实中来,而不是永远停留在观念的状态,即在现实中谈论哲学,要更换“格式塔”。这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根本所在。

(4)意识形态和辩证法是不可分割的。阿尔都塞说,在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思想中有一种观点,这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黑格尔模式的辩证法是很危险的,因为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它的神秘外壳总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阿尔都塞认为,这是因为马克思是站在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阿尔都塞说,意识形态和科学是不同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其意识形态思想有本质的联系,但认为剥去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外壳后,自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就变成了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的说法是简单化的表现。阿尔都塞还说,关于这一点,“其实,在马克思匆匆落笔撰写这篇跋的时候,他也已经感觉到了这个困难”,但同时,“通过比喻的堆砌,特别是把‘拨去外壳’和‘颠倒’奇怪地放在一起,他暗示了他有的意思没有说完”。阿尔都塞的这种分析是具体而科学的,这也正是他把马克思看做是具体而活生生的人,是有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之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3.剥去“神秘外壳”与改造“合理内核”

阿尔都塞说,神秘外壳不是思辨哲学,而是辩证法本身,要批判黑格尔哲学,还是要解放辩证法,“为了解放辩证法,只剥去第一层外壳(体系)是不够的,还必须把他从紧贴着它躯体的第二层外壳中解放出来;这第二层外壳,我大胆认为,就是同辩证法本身不可分割的一层皮,他在本质上就有黑格尔的性质。据此我们可以说,剥去外壳不是没有痛苦的,这实际上是破除神秘形式的过程,也就是改造其内核的行动”。在这里,阿尔都塞一方面是要强调辩证法与思辨哲学是不同的,尽管二者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马克思对此看法是不成熟的。但另一方面是要强调和明示,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只是指出了问题本身,而未能具体解决这一问题,阿尔都塞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也正是阿尔都塞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方之所在。

4.“结构问题”是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关键

阿尔都塞说,说一千道一万,对“颠倒”问题、“神秘外壳”问题、“思辨哲学”问题等的不同态度和理解,都要归结到结构功能效应上来。他说:“我们可以说,如果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合乎理性的而不是神秘的,这种根本的不同应该在辩证法的实质中,即在他的规定性和特有结构中得到反映。明白地说,这就意味着,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些基本结构,如否定、否定之否定、对立面的统一、‘扬弃’、质转化为量、矛盾等等,到了马克思那里(假定马克思接受了这些结构,事实上他并没有全部接受)就具有一种不同于原来在黑格尔那里的结构。这也就意味着,结构的这些不同是能够被揭示、描述、规定和思考的。既然是能够的,那也就是必需的;我甚至认为,这对马克思主义是生死攸关的。”在这里,阿尔都塞点出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实质,即结构主义哲学观。哲学并不神秘,黑格尔的哲学似乎神秘,其实也并不神秘,他的许多哲学范畴在应用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中,马克思进行改造后,就不神秘了。这里不仅有一个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哲学研究的重点对象不同问题,即“黑格尔的对象是观念世界,马克思的对象是真实世界”,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方法论的不同,即结构功能模式不同的问题。所以,阿尔都塞还尖锐地指出,“我们不能满足于无休止地重复体系和方法的不同啦,哲学的颠倒或辩证法的颠倒啦,‘合理内核’的发现啦,以及诸如此类的含糊术语,否则岂不是要让它们代替我们去思考”,这是幼稚可笑的。所以,结构问题生死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务的完成就取决于此。阿尔都塞的这一观点,也恰恰证明了,学术界在阿尔都塞的哲学流派的划归上,一般情况下把它划归到了“结构主义哲学”之中的结论。

二、关于“矛盾”概念的新理解

阿尔都塞从列宁的“一国胜利”学说引出问题,即引出自己的矛盾“多元决定论”,从而表明自己既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列宁的“一国胜利”学说

阿尔都塞并没有用“一国胜利”的说法来表达自己的矛盾概念,而是用“最薄弱环节”这样的术语来表达。这是阿尔都塞为了强调自己著作的重点即矛盾问题,而且是矛盾的“多元决定”问题而采取的不同表达方式。不论是从语气上,还是对问题本身的理解上,都表明了阿尔都塞对这一问题的敏锐思考。

(1)“薄弱环节”与整体矛盾的关系。阿尔都塞说,列宁用“薄弱环节”做比喻,实际上已赋予了矛盾真实的内容。一是,“薄弱环节”是链条是否存在的关键,“一根链条的强弱取决于它的最薄弱环节”。二是,“薄弱环节”是破坏事物整体的关键,“一般地说,谁要控制某个特定的形式,他就会注意不让任何一个弱点损害整个体系。相反,谁想击破这个体系,即使他的力量显然处于劣势,他只要找出一个弱点,就足以使体系的全部力量岌岌可危”。

(2)“薄弱环节”理论不仅是列宁的关于革命政党理论的指导思想,而且是革命问题本身的指导思想。“为什么革命能够在俄国发生?为什么革命能够在俄国胜利?”阿尔都塞明确指出,因为革命远远超出了俄国革命本身,“因为随着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人类进入了客观的革命形势之中”,这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已经撕下了“和平”的面具;金融垄断加重了对工人和殖民地的剥削;垄断资本的竞争使战争成为不可避免;战争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对社会无穷的灾难;“战争不仅是屠杀,也是历史”,“战争也是一个聚合点”,使人民懂得了什么是革命和如何用革命的手段去争取革命的胜利这一真理。这种种原因说明,革命应在整个欧洲爆发和取得胜利,而结果是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了胜利。

(3)俄国革命胜利的“多元矛盾”原因。“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俄国是帝国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这种薄弱状况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加深和加剧的”,表现为交错性的重要矛盾。其主要标志是,1905年革命的严重失败,表明沙皇俄国的薄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而这种程度又由一系列矛盾所决定的,这就是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剥削制度的矛盾;“在大城市、市郊、采矿区、采油区等得到大规模发展的资本主义剥削和帝国主义剥削的矛盾”;“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殖民剥削和殖民战争的矛盾”;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农村的中世纪状态间的巨大矛盾;等等。而且,这些矛盾犬牙交错,导致了更加复杂的矛盾。另一方面,“俄国的革命先进分子由于受到沙皇的镇压而被迫流亡国外,他们在流亡中‘磨炼’了自己,并接受了西欧工人阶级的全部政治考验(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又有布尔什维克党的独特性,再加上帝国主义的众多矛盾所造成的过度“疲劳”,使布尔什维克党有了“喘息”和趁机壮大自己的机会,从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所谓不可思议的革命首先在俄国发生了,并取得了胜利。

(4)俄国革命胜利的理论依据。阿尔都塞说,关于俄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事实上列宁和斯大林在自己的文章中早有论述,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通过1914年的战争导致了俄国的革命”;“俄国积累了当时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的历史矛盾”;“俄国同时是最落后和最先进的国家,这是四分五裂的俄国统治阶级不能避开但又不能解决的巨大矛盾”。正是如此,“毫无出路”的形势正是俄国革命的客观条件,“而锻造共产党这根没有薄弱环节的链条则是准备革命的主观条件,即是创造对着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展开决定性攻击的手段”。列宁不仅受到欧洲革命经验的启发,如巴黎公社革命的启发,而且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也给他提供了革命的理论指南,如《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

阿尔都塞还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说过,历史总是从它的坏的方面向前发展。这坏的方面,是指对统治阶级不利的方面,或者是指期待历史朝自己有利的方面发展,而恰恰却向反方向发展。阿尔都塞用德国民主党的例子做了证明,并总结说:“压缩到纯而又纯的矛盾完全是抽象的矛盾,真实的矛盾总是同具体的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真实矛盾只有通过环境并在环境之中才是可被辨认的和可以捉摸得到的。”

2.矛盾整体是“多元决定”

实际上,阿尔都塞用较长的篇幅论证了俄国革命胜利学说,目的还是要引出和最终回到他的矛盾“多元决定论”上来。

(1)一般矛盾或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两个阶级对抗间的矛盾。它的“任务”是确定革命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整体形势,它的缺陷是不能直接创造革命形势和促成革命的爆发,这就必须有其他矛盾的存在来弥补其不足。

(2)“环境”和“潮流”的积聚。“为了使一般矛盾能够积极地活动起来并成为革命爆发的原因,必须有一系列‘环境’和‘潮流’的积聚,并最终‘汇合’成为促使革命爆发的一个统一体,和达到以下的结果:在统治阶级已无力维护其政权时,团结千百万人民群众向这一政权发起总攻”。阿尔都塞这里所指的“环境”和“潮流”,实际上是指,除主要矛盾外的其他一切矛盾,这一切矛盾也是多方面的和多重形式的,即多元的。

(3)多元矛盾的汇聚。这些矛盾在两个以上汇合处,就可能形成全国性危机,既是一个矛盾,也是一系列具体矛盾多种形式的汇合,革命的爆发就成了必然。

“总之,在这种形势下,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在起作用,而且为同一个目的在起作用,尽管这些矛盾的产生原因、意义、活动场合和范围不尽相同,有些矛盾甚至根本不同,但它们却‘汇合’成为一个促使革命爆发的统一体,因而不能再说只是一般矛盾单独在起作用。”这就表明了阿尔都塞的矛盾“多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

(4)对多元矛盾的本质认识。阿尔都塞说,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矛盾是简单的存在。就“环境”和“潮流”来看,有的属于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不仅是矛盾存在的形式,而且是矛盾存在的必要条件;有的属于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是复杂的;有的属于国际环境,而国际环境在众多矛盾中往往起着特殊的作用。各种矛盾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特有的本质及其功效,众多矛盾汇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又会产生新的整体,在不断膨胀中对整个社会产生根本的作用,使社会发生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同整个社会机体的结构不可分割的,是同该结构的存在条件和制约领域不可分割的;‘矛盾’在其内部受到各种不同矛盾的影响,它在同一项运动中既规定着社会形态的各方面和各领域,同时又被他们所规定。我们可以说,这个‘矛盾’本质上是多元决定的”。

3.“多元决定”与黑格尔的矛盾观

阿尔都塞说,他自己并不想用“多元决定”这个术语来表达自己的矛盾观,只是找不到更为合适的词。而“多元决定”是别的科学的一个术语,属于借用,而更重要的是企图借助它来指出一个事实和一个问题,与其他哲学家的思想得以区别开来,其中就不同于黑格尔的矛盾思想。

(1)黑格尔的矛盾观是内在的、抽象的矛盾观,阿尔都塞的矛盾观是客观和外在的多元矛盾观。阿尔都塞说,“黑格尔的矛盾尽管表面上很像是多元决定的,其实却从来不是如此”,他只讲意识层面的抽象的矛盾,即只讲绝对意识的存在和在意识范围内的抽象矛盾运动,从不讲矛盾的真正客观性。例如,讲意识“经验”及其辩证法时,矛盾在表面上似乎不是简单的,而是极其复杂的。但随着对意识产生的辩证法不断深入研究,意识的内容变得愈来愈复杂,矛盾也变得愈来愈尖锐。但这种复杂性并不是真正“多元决定”的复杂性,他只是一种表面的“多元决定”的假象,因为黑格尔的矛盾观始终是意识绝对运动的抽象的矛盾观,只是一种“内在化的累积”。意识在演变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是以自己的本质“回忆”的不断积累而表现出来的,而被“扬弃”的意识世界也是意识的过去形式。不论是过去的意识存在还是现在的意识存在,都是意识自身的存在,不存在意识之外的真正决定因素,意识是意识自身的运动。阿尔都塞还用“圆心”“圆圈”这样的字眼来界定黑格尔的意识的自我运动。实际上,用黑格尔的话说,这个“圆心”就是黑格尔的矛盾观,就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它来决定所有矛盾的存在,包括意识的存在与运动,这就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所在。阿尔都塞说,实际上,“意识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2)矛盾“多元决定”的表面现象。阿尔都塞认为,矛盾是客观决定而不是像黑格尔所认为的那样是主观决定,但矛盾的表面决定经常迷惑着人们,误导着人们。他说:“在这里,人们又接触到多元决定的许多表面现象:任何历史社会难道不是由政治、风俗、习惯、金融制度、贸易制度、经济制度、艺术、哲学、宗教等无数具体决定因素所构成的吗?”人们会错觉地认为,历史社会就是由以上因素或矛盾构成和决定的,阿尔都塞说:“可是,在这些决定因素中,任何一种因素在其本质上都不是其他因素的外在因素,这不仅因为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独特的有机整体,而且主要因为这个整体在一个统一的内在本原中得到反映,这个本原就是所有这些具体的决定因素的真理性。”阿尔都塞这里的所谓本原就是矛盾的客观性、规律性或指矛盾的本质,故而才能称其为“真理性”。因为,真理本身就是事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的概括和提炼,这也正是阿尔都塞继承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而不能同意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之所在。阿尔都塞还举了罗马历史发展的例子,证明任何历史的发展,不论是用“本原”也好,还是用“圆心”也好,无非是要说明:意识自身、社会制度自身是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而是由客观的规律或“多元矛盾”来决定的。

(3)黑格尔的简单矛盾观必然要被马克思否定。阿尔都塞认为,矛盾是复杂的,又是多元的,而黑格尔的抽象矛盾观事实上把矛盾简单化了。他说:“黑格尔的矛盾之所以能够是简单的,只是因为构成任何历史时期本质的内在本原是简单的。”黑格尔把历史简单化了,也就把矛盾简单化了,本原也就被简单化了,黑格尔的哲学“神秘外壳”与“内核”之间的关系也就一清二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简单性也就一目了然了。“正因为如此,黑格尔才认为,真实历史其实是从没有真正的突变、结束和开端的。正因为如此,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才充斥着千篇一律的‘辩证’变化”。黑格尔的主观历史观把所有的问题和矛盾都简单化了,这是他的纯粹辩证法,即唯心主义的辩证法,由此,才有了历史的不变论、“绝对观念”的决定论和观念的逻辑发展阶段论等。“所以,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颠倒’完全不是单纯的剥去外壳。如果人们清楚地看到黑格尔的辩证法结构和黑格尔的‘世界观’(即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所保持的紧密关系,那么,要真正地抛弃这种‘世界观’,就不能不深刻地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否则,我们包括马克思在内就很难脱掉黑格尔的“神秘外壳”。这就是要彻底克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打破他的辩证法结构。在矛盾问题上,就是要摆脱他的抽象矛盾观,使矛盾回到历史现实中来,客观地对待和分析矛盾,在多种矛盾和矛盾“多元决定”过程中审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三、矛盾“多元决定论”

阿尔都塞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否定了黑格尔的抽象矛盾决定论观点,使得矛盾回到了历史现实中来。为了推出自己的矛盾“多元决定论”思想,阿尔都塞采取了借鉴列宁和马克思的观点来说明他自己的矛盾“多元决定论”思想。

1.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矛盾“多元决定论”思想

阿尔都塞说,当我们搞清楚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矛盾观后,再回过头来看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矛盾“多元决定论”。

(1)矛盾“多元决定论”的具体依据。阿尔都塞说:“正如列宁的实践和思想所证明的,俄国的革命形势恰恰是由于俄国的基本阶级矛盾具有强烈的多元决定的性质。”阿尔都塞在这里是要说明,俄国革命的爆发,不是由一个矛盾决定的,而是由多个矛盾决定的。就阶级本身而言,就存在多个阶级,多种阶层;就存在多个矛盾,多重复杂关系。“多元决定”就成为必然。

(2)特殊现象与规律之间的关系。阿尔都塞说,我们讲矛盾的多元决定,或许人们要追问矛盾同样有一个特殊性的问题。但实际上,“特殊”和“一般”“多元”和“共律”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特殊也是一般,一般也是特殊。阿尔都塞说,俄国革命的特殊形势到底特殊在什么地方?实际上,特殊不说明规律,在一般意义上,特殊就是一般,就是规律,因为它本身就揭示了一般规律。就革命而言,1849年德国革命的失败,1871年巴黎革命的失败,1914年沙文主义的叛卖,1917年俄国革命的胜利,等等。初看起来,或者单个看起来,这些都是特殊,但总体来看,它们都有共性,都是革命,都有失败或胜利的结局。这就是共性,就是规律;这是铁的事实,是铁的规律。阿尔都塞说,如果不承认这种事实,无视特殊与一般的相对关系,那就只能像黑格尔一样,用抽象的矛盾和规律来解决问题和对待矛盾,那特殊“无非是与纯洁的和简单的‘辩证’系统所具有的某种四平八稳的抽象认识相对而言,由于这种系统是简单的,它保留着黑格尔模式的影子(或带有黑格尔模式的风格),依旧相信抽象矛盾具有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阿尔都塞说,我们并不否认抽象的观点具有“能够满足动员群众的某种主观需要”,正如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一样,在当时反映了群众的愿望和意识,“而如果要引导群众前进,那就更应该掌握群众的思想”,也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待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前半期思想一样,只停留在唤醒群众意识和思想的阶段是远远不够的,是无法摆脱“乌托邦”和纯概念的性质,应继续朝前走,应回到历史和现实中来。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在现实中解决矛盾。阿尔都塞说,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此写了大量的政治和历史性著作,并得出结论:“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从不是简单的,而始终是由矛盾在其中起作用的具体历史形式和历史环境所特殊地规定的。”“这一矛盾是由上层建筑的形式(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宗教、政治组织等)和国内外的历史形势(一方面是本国的民族历史,例如资产阶级革命业已完成或‘半途而废’,封建剥削已全部和部分废除或尚未废除,地方性的‘习俗’,特殊的民族传统,甚至政治斗争和政治态度的‘独具一格’等;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国际环境,例如国际环境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帝国主义的国际主义’或帝国主义的内部的争夺,等等)所特殊地规定的,其中的许多现象都能纳入列宁所说的‘发展不平衡规律’中去。”阿尔都塞的这番论述,从历史和事实层面上揭示出了矛盾的“多元性”“多层性”和“多元决定”的系列思想和观点。

所以,阿尔都塞尖锐地指出,矛盾多元决定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特征。所谓特殊也要为自己发现规律,“多元决定”的矛盾在多元决定的情况下和作用下,或者朝历史停止的方向发展,或者朝矛盾“刹车”的状态上演变,或者导致革命的爆发。但不论矛盾朝什么方向发展,都不是单一矛盾的表现,都是矛盾“多元决定”的结果。

(3)矛盾“多元决定”的比较结论。阿尔都塞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一切矛盾在历史实践中都以多元决定的矛盾而出现;这种多元决定正是马克思的矛盾与黑格尔的矛盾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黑格尔辩证法的简单性来源于黑格尔的‘世界观’,特别是来源于在世界观中得到反映的历史观。”在这里,阿尔都塞在矛盾的“多元决定”问题上,站在世界观的高度,最终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得以区别开来,这也正是阿尔都塞的伟大之处。

2.马克思的矛盾观与黑格尔的矛盾观的具体区别

阿尔都塞从矛盾的抽象模式和历史观的抽象模式角度,从马克思的矛盾观与黑格尔的矛盾观的区别角度,追述和论证了自己的矛盾“多元决定论”思想。

(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本身不是对黑格尔历史观的简单颠倒。阿尔都塞明确指出,我们必须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本身不是对黑格尔的历史观的简单颠倒,但往往人们会表面地认为,马克思的历史观就是对黑格尔历史观的颠倒。而事实上,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社会“本原”辩证法,即“由观念在其不同阶段的辩证法所支配的”。“马克思曾反复指出,黑格尔用意识的辩证法(民族的自我意识,即意识形态)来说明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具体历史。”阿尔都塞说:“马克思则相反,他用人的物质生活来解释人的历史:人的意识和意识形态无非是人的物质生活的现象。”阿尔都塞说,正是这“意识”与“物质”两词之差,就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观从本质上区别了开来。再具体来说,黑格尔继承了18世纪政治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得出了一切社会都是由两种形式组成,即需求的社会与政治的社会,或者叫市民社会和国家社会;“社会是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方面构成的”;而物质生活仅仅是理性的诡诈,是观念规律的产物。而马克思则恰恰相反,他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从本质上颠倒,把本质改为现象,把现象改为本质;使理性与物质倒转过来,各自朝着反方向发展,并相互起作用。其结果是:“在黑格尔那里,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是经济因素的本质,而在马克思那里,经济因素是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全部本质。于是,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只是经济因素的现象,而经济因素则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真理’。”物质决定意识,经济是基础的观点就凸现了出来。可见,马克思是对黑格尔的彻底否定,而不是简单的颠倒。

(2)马克思的具体矛盾观。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既不是对黑格尔矛盾观的简单颠倒,也没有照搬和保留黑格尔的社会模式的术语,而是在批判黑格尔的矛盾观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矛盾观表达术语,具体表现为:

一是“市民社会”概念在马克思那里消失了。马克思不时地也在应用“市民社会”概念,但马克思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解剖和批判市民社会,最后要推出新的概念,这就是“生产方式”的概念。阿尔都塞说:“当然,马克思还谈到‘市民社会’(特别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该词往往被不恰当地译为‘资产阶级社会’),但那是为了暗示过去的事,为了指出马克思的发现是在什么场合实现的,而不是为了袭用这个概念。”不论是18世纪政治哲学的抽象形式也好,还是由18世纪政治经济学的较为具体的形式,所表露出来的对经济行为的描述也好,都不外乎是哲学和经济学的一种现象学。不论是洛克、爱尔维修也好,还是斯密、杜尔哥等也好,对市民社会的描述,都是逃不脱黑格尔的“需求的世界”,都超不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而马克思不是这样,它既不是抽象地论述市民社会,也不是只停留在简单的社会现象上看市民社会,而是对市民社会进行现实的分析,达到现实的辩证法程度,从而使“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生产关系的状况,从此成为马克思的基本概念”,市民社会未给马克思提供任何有意义的“原料”,这正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具体表现为社会历史观的革命性和创新性之处。

二是“国家”概念的本质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阿尔都塞说:“至于国家,它的内容在马克思那里和在黑格尔那里是不同的,这一点很容易证明。在马克思那里,国家不再是‘观念的现实’;不仅如此,更主要的是马克思把国家当作为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服务的镇压工具而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在这里,马克思透过对国家属性的‘描述’和升华,发现了一个新概念,即与生产关系直接联系着的社会阶级的概念。”“随着这个新概念的出现,随着它同经济结构的基本概念相联系,国家的本质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国家从此不再凌驾于各种人类集团之上,而是为统治阶级所服务,它的使命不再是在艺术、宗教和哲学中日益完善自己,而是把艺术、宗教和哲学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甚至强迫它们根据统治阶级的观念和命题去建立体系;因此,它不再是市民社会的‘真理’,甚至不是经济的‘真理’,而是一个社会阶级行动和统治阶级的工具。”显然,在这里,阿尔都塞已经十分清楚地把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概括了出来,真正起到了保卫马克思的作用。

关于国家概念应用的演变问题,阿尔都塞在这里也进行了简单说明。最早使用国家概念的是早在18世纪“已为兰盖、卢梭等人所预感到,黑格尔在他的《法哲学》中也曾提到过”,“1830年的历史学家更是广泛地应用了这一概念”。

3.阿尔都塞的矛盾“多元决定论”的最终结论及其基本内容

不论阿尔都塞怎样论述,其目的都是要保卫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创新性理论,矛盾“多元决定论”就是它的独特理论之一。

(1)术语关系的变化两端是矛盾“多元决定论”的基本依据。阿尔都塞在系统论述的基础上,在术语的分类上,逻辑地走到了术语关系的变化点上。阿尔都塞说:“然而,不单术语变了,甚至术语之间的关系也变了。”这样,我们对术语就必须重新地分类,阿尔都塞说:“这些术语是如何分类的呢?一方面是结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另一方面是上层建筑(国家以及各种法律形式、政治形式和意识形态形式)。”在这两端之中,以黑格尔为首的观点实际上是纯而又纯的形式,甚至把自己降低到了霍布斯和洛克的水平上,这显然是一种诡诈,把政治与经济彻底等同了。而“在马克思那里,经济与政治不言而喻的等同(现象、本质和真理的等同)消失了,而代之以在构成一切社会形态本质的结构和上层建筑复合体中各决定性领域相互关系的新观点”。这种新观点的引出,就是逐渐导引到阿尔都塞的矛盾“多元决定论”之中了。新观点是什么呢?阿尔都塞说,马克思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说明,“一方面,生产方式(经济因素)归根到底是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及其特殊效能具有相对独立性”。他还说,马克思要求我们要从这两端之间来寻找真正的社会关系和矛盾关系。其一,其实,这种关系,恩格斯早在1890年就给我们找到了,已澄清了这一问题,生产归根到底是决定性因素,“但仅此而已”。恩格斯说是决定因素,而不是说也不能说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否则就把这一问题变成了抽象的、无稽的空话,因为“经济状况是基础,但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和这个斗争的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建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权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阿尔都塞还进一步用恩格斯所举的德意志社会变化的典型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矛盾多元决定论”观点就显而易见了,即经济和社会以及上层建筑各个因素共同决定、多元决定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其二,阿尔都塞进一步借用恩格斯的话,“恩格斯后来说得更多的是,经济归根到底决定历史进程。但历史进程要在上层建筑的许多形式(从地区传统到国际环境)中为自己‘开辟道路’”。阿尔都塞说,到此为止,他的矛盾“多元决定论”的内容就一清二楚了,“只要承认上层建筑的形式和国内外环境在多数情况下是特殊的、独立的和不能归结为单纯现象的真实存在,矛盾的多元决定就是不可避免的和合乎情理的”;矛盾的多元决定不是偶然的、特殊的,而是必然的、普遍的;经济的决定作用不是纯粹的单一作用;“在历史上,上层建筑等领域在起了自己的作用以后从不恭恭敬敬地自动引退,也从不作为单纯的历史现象而自动消失,以便让主宰一切的经济沿着辩证法的康庄大道前进”;“无论是在开始或结尾,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因素从来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所以,阿尔都塞得出结论说,单纯的、非多元决定的矛盾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正如恩格斯所否定的那样,它们是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2)阿尔都塞的矛盾“多元决定论”的最终结论。阿尔都塞在这篇著作的最后部分总结性地说:“①社会经济结构的革命不能闪电般地一下改变现存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假如经济因素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革命就会引起这样的改变),因为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因而能够在其直接生存环境之外保持自己的生存,甚至重新创造出或暂时‘分泌’出替代的生存条件;②由革命所产生的新社会,通过其新的上层建筑形式或特殊的环境(国内外环境),可促使旧因素保持下去或死而复生,这种死而复生在没有多元决定的辩证法中将完全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要科学研究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要得出准确的结论。要在研究黑格尔中研究马克思,要在研究马克思中“让黑格尔的影子回到茫茫黑夜中去”,保卫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阿尔都塞研究黑格尔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动机和得出的必然结论。

小 结

《矛盾与多元决定》这篇著作,实际上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矛盾“多元决定论”上。首先,阿尔都塞不同意传统哲学观点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的“颠倒”观点。他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所谓颠倒,实际上是一种思辨,因为哲学就是一种思辨理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的扬弃,只是一种象征意义,因为“倒过来”一词本身就是象征意义的词汇,是一种比喻;“结构”往往会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这种观点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质疑,但是不符合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实际。其次,关于“矛盾”概念的新理解是为了得出矛盾“多元决定论”的结论。阿尔都塞说,列宁的“一国胜利说”的“薄弱环节”,不是单方面的环节,而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薄弱环节”的持续存在和导致的结果,会引发出“并列性”的矛盾,即多重矛盾。多重矛盾又会引发出多种社会问题,共同决定社会的存在和事物的发展,最后爆发出社会变革的结果。

矛盾“多元决定”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从哲学史上看,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唯心主义,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即是由多种矛盾决定的。从一般矛盾的范畴来看,任何社会历史都是由多种要素和多重矛盾组成的,即有经济、政治、风俗、习惯、艺术、哲学、宗教、各种制度等。这就是矛盾的多元化,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就是由多种矛盾决定的,多种矛盾共同决定社会的存在。

阿尔都塞的矛盾“多元决定论”思想,有“矛盾均衡论”弊端,但他的大胆否定传统哲学观点,为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立场和动力,因为否定和发展是同时并存的,这就是“有破才有立”,有否定才有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前提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