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保卫马克思》出版的必要性及相关术语

关于《保卫马克思》出版的必要性及相关术语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埃迪安·巴里巴尔在概括提炼与总结阿尔都塞思想和《保卫马克思》产生的各种背景的基础上,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这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理论的服务性本质真正理解之所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服务性本质的最高表现形式的揭示。这也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理论的重大贡献之所在。这一概念是阿尔都塞思想的又一核

第三节 关于《保卫马克思》出版的必要性及相关术语

埃迪安·巴里巴尔在概括提炼与总结阿尔都塞思想和《保卫马克思》产生的各种背景的基础上,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其特点是以抓关键词的形式,即抓住“问题式”“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结构”“总体性”等几个关键范畴,很有特色地介绍了阿尔都塞这部著作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一、《保卫马克思》不是文献资料,而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

巴里巴尔是用重复的语言来强调这一观点的,说明这部著作的价值所在。他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的。

第一,《保卫马克思》体现了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典型风格,是其代表作。阿尔都塞写了不少的著作,但就与《保卫马克思》这部著作相比较,“其中有一些是特别早熟,有一些则是特别滞后”,在他的未发表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这部作品却不同,一是它对青年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是青年人写作和研究论文的样板,他的思想被青年人广泛地用在随笔当中,并产生了各种梦想。二是“这是一种谈论严格和科学的风格,它通过其概念和修辞的简洁表现出来”,又充满了激情。它一方面在书中体现了像卢梭、佩吉、萨特、尼采和马克思一样的思想风格;另一方面,“它也是有着自己特有色调的一种风格,人们也许可以说这是既公众又个人的风格”,“以及为了他所支持的概念而创造了风格的哲学——不论他是争论性的或是反思性的,是格言式的或是论证式的”。

第二,“《保卫马克思》并不表达任何特定的学说,相反,它是为一个特定的学说(或理论)服务,为马克思的学说服务”。这一点表现在,不论是从其学说内容本身而言,还是从其表达的形式而言,都体现了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的拥护和热爱。阿尔都塞也十分强调,不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初衷的理解,应持“无前提的断定”观点,在理解和应用中发现问题,“真正地创造它”。这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理论的服务性本质真正理解之所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服务性本质的最高表现形式的揭示。

二、关于《保卫马克思》中的几个关键词

1.阿尔都塞的“概念工具群体”

埃迪安·巴里巴尔总结出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思维方法,这就是创造了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问题思维方法和理论体系范式,即“创造了一个著名的概念工具群体”。因为一种学说要独立,要能说明问题,要能说服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应该命名”,给出一些“由之构成的概念”,“表达一些学说由之构成的主题”。阿尔都塞活着的时候,一直在努力做这件事情,这也正是他“在《保卫马克思》中不停地在做的工作”。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使马克思说出许多他没有说过的东西(人们不停地就这一点对他进行了相当的攻击)”,也开启了把“马克思的一些问题和概念带入到认识论、政治学和形而上学场所”进行讨论和发展的新思维、新领域。这也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理论的重大贡献之所在。

2.“问题式”概念和“认识论断裂”概念

埃迪安·巴里巴尔介绍说,这两个概念是阿尔都塞思想和理论形成的关键概念,“是根本性的”,但不是阿尔都塞自己的发明,是他总结得出的,即“问题式”概念借助于已故好朋友雅克·马丹;“认识论断裂”概念借助于自己的老师加斯通·巴什拉。同时,需要说明的有两点:第一,“实际上,直到今天,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所提出的各种解释问题,仍然是‘阿尔都塞主义’的标志,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们代表着阿尔都塞在认识论话语领域所留下的痕迹”。埃迪安·巴里巴尔的这一评价,把阿尔都塞思想用“主义”两个字来概括,正是阿尔都塞是“结构主义”的代表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的概括和高度评价。第二,阿尔都塞对这两个概念没有具体的阐述(或许是因为这两个概念是阿尔都塞借用来的,无需再详细阐释)。“没有穷尽它的理论内容”,虽然有“简单化的危险”,但我们把阿尔都塞的概念工具群体相互联结来看,就无需有这种“危险”了。这也丝毫不影响阿尔都塞的思想和理论的成熟性和独特性。

当“认识论断裂”范畴引入“理论实践”“科学性”“问题式”等概念时,激烈的争论就开始了。但在法国和欧洲,不论怎样争论,尤其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理论实践的理论”到底是划归于科学范畴还是哲学范畴等这样的问题的争论上,即使要做所谓的不同的自我批评,阿尔都塞在观念问题上也决不让步。阿尔都塞坚信,马克思的理论包含着严格科学性的核心,“而科学性概念仍然没有成为固定不变的。或者,更确切地说,科学性的概念正处在演变的过程之中”。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是性质不同的,科学性不仅注重“回归真实”,而且愈来愈“理论适应”,而意识形态重视幻觉的力量。阿尔都塞强调理论的科学性,不看好意识形态的作用。埃迪安·巴里巴尔说,正因为如此,在《保卫马克思》出版以后,人们就重视了“科学”,重视在研究中引入科学性模式,在认知马克思主义时,重视“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还要用科学的模式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探究知识实践所包含的真理和知识之果”。

3.“结构”概念和“总体性”概念

这两个概念也是阿尔都塞思想的重点概念,按照埃迪安·巴里巴尔的理解,“结构”和“总体性”概念至少涵盖四层意思:一是他们是一种以内在的形式表现和存在,“在其结果之中被给出”。二是强调多样性且指实践的多样性,“给各种实践的整体一个结构,就正是给予各种实践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可理解性”。阿尔都塞认为,实践以“多元决定”的方式相互作用而存在,这就是一个结构效应,而“线性决定论”是简单的存在。这里是讲实践形式的存在是一个整体结构功能效应的存在,这种存在不仅包含纵向结构要素、横向结构要素,还包含实践自身内部及其外部以及正如阿尔都塞所说的可能甚至现实存在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线性的存在只是一种存在且是纵向的存在。所以,“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双重拒绝和反对“个人主义”“有机主义”和“整体主义”方法论。三是在整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单项的或其中之一的存在被“最终决定”,而相反或异质的甚至统治的因素的作用就愈发明显,在社会历史实践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阶级斗争的历史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四是使用“结构”概念和方法的意义是特殊的和明显的。它对揭示和思考历史和历史事件中的“偶然的必然性”有指导作用;它对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演变,寻找其真正的“各种开端”,甚而对分析理论的一般问题,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在应用“结构”过程中的多元决定方法论的时候,也可以被运用到“生产方式跨历史的比较,进而应用到了各种阶级斗争和社会阶层的历史趋向中”。

4.“意识形态”概念

这一概念是阿尔都塞思想的又一核心概念。正如埃迪安·巴里巴尔所说:“它构成了其哲学事业的中心,构成了其与作为话语和作为学科的哲学的关系的中心。”第一,在这一概念进入阿尔都塞思想体系之中时,把它与其他哲学家的思想不仅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区别了开来,尤其是与马克思、斯宾诺莎、弗洛伊德的思想区别了开来。第二,这一概念的应用,也打通了阿尔都塞的哲学思想从抽象走到了具体,从“自我意识”走向了社会实践的通道,使哲学既形而上地保持了自己固有的本质,又形而下地走向了社会和人间。回敬了一些学者对阿尔都塞思想的种种错误的说法。

以上两点正是所谓“中心”的表现。同时,虽然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仍然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也有其独特之处,在阿尔都塞眼里,“意识形态不是历史存在的本质”,历史存在的本质是其现有的物质基础,是不同社会性质现实存在的基础。正是如此,才有“封建”“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至此,就自然逻辑地得出一个结论: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始终是相伴随的,密不可分的;即“引出一种毁灭性的论断:无法知道有没有‘意识形态的终结’,也无法知道有没有历史的终结”。这种无法知道正是要表明是知道的,即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是不会终结的。

三、关于阿尔都塞的“自我批评”

阿尔都塞的“自我批评”是“前言”的最后一个部分,主要讲了阿尔都塞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时的一种态度,这实质上主要是一种方法论层面上的态度,是阿尔都塞不得已的态度。

1.“自我批评”本不是“我”意

埃迪安·巴里巴尔说,关于自我批评,从阿尔都塞的文本看,本身存在着许多矛盾,“表现了这样一种矛盾倾向,即为了自我评价、自我改正、自我修正(甚至是自我毁灭),也许是自我理解,而回到自我那里,而这完全不是阿尔都塞(一些哲学家也同样)所特有的品质。然而,很明显,由于其思想的内在构成以及周围环境的巨大压力,这种倾向在其不多的情况下,不可改变地表现着他的生存和他同理论关系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就是阿尔都塞为了完成自己的理论创新使命而不得不为之。

2.“自我批评”的“压力”来源

埃迪安·巴里巴尔在“前言”的33段中很清楚地揭示说:“这些自我批评反映着来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来自阿尔都塞所选择的战斗的同志们(法共中正统的共产主义者,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者青年联合会中的毛主义者),另一方面来自他的死敌们,不过这些人同样想提醒,为了这一理论之故,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更加深刻的是,这些自我批评反映着阿尔都塞想通过其理论手段,把对68年五月事件及当代其他一些事件的解释引入到扩大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场中的企图,在此,剥削以及无产阶级斗争的各种条件是‘最终的决定者’。”这种来自正反两个方面的压力和加之阿尔都塞的神圣使命,阿尔都塞就不得不采取“自我批评”的方法来保全“圣命”。

四、阿尔都塞思想的绝对真理性

绝对真理性是埃迪安·巴里巴尔对阿尔都塞思想的总结和提升。把它放入最后一段,也是对整个前言的总结和提升。埃迪安·巴里巴尔说:“阿尔都塞的作品仍然有着生命力。”“如介入到特有的时刻,介入到历史的警示和理论的要求所不可避免的相遇之后,在他意指的所有东西在改变了意义的时候,他仍然表明了马克思解释问题的持续存在。它就科学性、历史性以及想象的社会功能,向哲学家和哲学提出了一些重大的问题。今天仍然使我们感到震惊,仍然引起我们关注的事,这样一种要求会有如此宽广的前景。”从这段总结性话语中可知,阿尔都塞的思想是划时代的,他向马克思提出了发展性问题,向哲学界提出了哲学需要重新思考的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常新的问题。故而阿尔都塞的思想具有绝对的真理性。

五、关于本书使用的术语问题

《说明》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和说明了《保卫马克思》这本书的相关问题,即关于专业术语的使用与变更问题;关于阿尔都塞自己对有关难点问题的理解与界定问题;关于《保卫马克思》一书所涉及的所有文章与基本内容问题等。第一,在正文中使用的术语有不同的地方。主要举证为,在关于《唯物辩证法》中用“理论”(或者叫“大写的理论”)来替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或者叫替代“辩证唯物主义”;把哲学与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哲学联系起来理解和使用;在《矛盾与多元决定》里就把“哲学”姑且当作“意识形态”含义来理解。实际上,这也正是阿尔都塞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地方,因为专业和理论发展的最层级的地方首先是概念、范畴和术语的表达。第二,关于术语的相互替代表达不是“我”(即阿尔都塞)的发明,是有事实依据的。阿尔都塞说,以上术语的变化在马克思的许多著作里的许多段落里可以找到依据,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反杜林论》中均有同样的表述。同时,恩格斯也有类似的说明和具体表达。第三,阿尔都塞强调,确立新术语与真正传播新术语,并且能被大家真正接受是不容易的,需要一个过程。这也说明理论的创新和应用于实践是十分不容易的,它既是一个科学化的艰难过程,更是一个实践和人类化的过程。

六、关于发表的文章

阿尔都塞罗列了自己在本书中涉及的所有文章,共计8篇。一是介绍了每篇文章的题目;二是介绍了每篇文章发表的时间;三是介绍了每篇文章所发表的刊物。

小 结

本章或这篇《1996年重版前言》,是对阿尔都塞思想的再一次肯定和重点介绍。但主要以“重版”这一关键词为核心,从出版的必要性和时代背景,特别是阿尔都塞思想的几个主要范畴,进行了系统介绍和论述。

从必要性来看,《保卫马克思》的读者,主要是旧读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理论结合现实性的特征无疑也要发生变化。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理论总是为实践服务的,现实和实践在变化,理论也应跟随其变化。但从理论的本质来看,从理论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来看,基本的东西不会变。埃迪安·巴里巴尔正是抓住了《保卫马克思》的理论真理性,即它是真正的名著。支撑这部名著的要件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保卫马克思》就是保卫马克思主义的宣言,它从许多方面保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故而才要重新出版这部著作。

从出版的时代需求来看,一方面,是当时政治事件的接连发生,需要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人才辈出和理论形态的涌现,也需要像阿尔都塞这样的哲学家出场,来影响和指导这个时代。

从阿尔都塞独特的理论范畴来看,正是这些独特的范畴,诸如“总问题”“总体性”“问题式”“认识论断裂”“自我批评”等,才显示出阿尔都塞理论的独特性,阿尔都塞既有同时代哲学家的共性和魅力,更有自己的思想个性和见解,既保卫了马克思主义,又不满马克思的具体思想,所以,用自己独特的哲学范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理论体系,最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同时,阿尔都塞紧紧扣住“哲学术语”这样最基本的问题,再次证明和澄清了那些反对者对他理论的怀疑,再次证明了阿尔都塞严谨的治学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