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认同性接受的条件

认同性接受的条件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认同性接受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一种方式,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之间的主体际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双方均是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主体际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必然进行一定的情感交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对某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意义认知与其必要性的价值评价,是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自身所积累的社会经验密切相关的。

(二) 认同性接受的条件

认同性接受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一种方式,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由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性接受可以分为感性认同、理性认同、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又由于在这些认同类型中,重要的是情感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和真理的力量,所以认同性接受的条件也必然是彰显这三种力量。

1.情感力量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之间的主体际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双方均是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主体际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必然进行一定的情感交往。情感有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表示肯定、欢迎、愉悦、期待;消极的情感表示否定、抵触、厌恶、回避。积极的情感带有张扬性,消极的情感带有抑制性。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态度,制约着其对客观事物的选择,规定着人的认识的侧重点,影响着认识过程的速度和走向,因而情感是形成人的立场、观点乃至产生相应行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要善于激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情感,做到“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情感,必须有爱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深厚情感,设身处地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着想,满腔热情地为其排忧解难,急人之所急,帮人之所需,引导、唤起其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最朴素的情感。

2.人格力量

“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完整的个人,是经由社会化所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和动力结构,是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综合。”[5]人格的力量,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应该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那种高尚风范和品德,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产生了巨大的鼓舞、教育、感化、激励与鞭策作用,使他们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产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应该大公无私、襟怀坦荡、吃苦耐劳、意志坚强,不仅应有丰富的经验、专博的学识,还应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才会成为一面旗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在思想交往过程中,前者通过示范作用导之以行,对后者进行影响,引导、诱发后者;后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对前者的人格产生认同感,进而对其传导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感。

3.价值力量

价值认同属于规范认同的基本类型之一,是基于对规范本身必要性与社会意义的确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对某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意义认知与其必要性的价值评价,是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自身所积累的社会经验密切相关的。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经历所产生的社会认知或情感体验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相一致,便容易产生价值认同。否则,便会产生意义障碍或情感障碍。所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必须拓宽渠道,以生活世界作为传导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舞台和载体,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导纳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所属的社会群体,充分发挥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作用,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导与接受活动放在一个更为宽广和广阔的天地中。这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便会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更为明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之所在,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