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切实可行的目标导向系统

构建切实可行的目标导向系统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进行控制,也要构建切实可行的目标导向系统,这包括坚持主导性目标不动摇,不可忽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主体性,制定科学、具体、可行的目标体系等几个方面。忽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主体性,必然造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导的空洞乏力,造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知行脱离。

(二) 构建切实可行的目标导向系统

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进行控制,也要构建切实可行的目标导向系统,这包括坚持主导性目标不动摇,不可忽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主体性,制定科学、具体、可行的目标体系等几个方面。

1.坚持主导性目标不动摇

引导和帮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的根本目标。它规定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的方向,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的理想性和超前性,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质量高低的标准。这是我们必须坚持和把握的大方向,谁也不能动摇、更改、否定。

2.不可忽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主体性

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接受环境的层次性以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差异性,都显示出应该实事求是,不应该也不可能企求统一的接受标准。传导目标上的过高和统一的要求,一方面会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因目标的高不可攀而丧失追逐的勇气,另一方面因现实目标的失落而陷入无可适从的迷惘和困惑,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可接受度的降低。忽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主体性,必然造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导的空洞乏力,造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知行脱离。因此,目标的设置,应把导向性、现实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目标体系。

3.制定科学、具体、可行的目标体系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虽然是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为中心的统一的传导和接受活动,但在内容的理论层次方面又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应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各组成部分的不同特点,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找到满足社会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需求的结合点,来确定不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目标体系,以增强目标的可行性,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选择、判断能力,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既有明确的目的性,又有切实的可行性和坚定的方向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目标应定位于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具有能认清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局和科学地理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素质,应在“三观”教育下建立高、中、低三个层次性目标,使每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从不同的起点向更高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努力,不断升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思想境界,并成为其精神追求。需要注意的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导向目标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面向未来,要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超前性与现实性很好地统一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