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教师发展现状浅析

农村教师发展现状浅析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农村教师发展的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种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际上是由乡镇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这样财政包干到乡,势必也导致了地方教育包干到乡的教师管理体制,这就大大削弱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教师的管理权。当然,这与农村教师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农村教师发展现状浅析

刘 琼

【摘 要】 农村教师发展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解决农村教师发展的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问题的解决对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推动农村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教师 发展问题 建议

一、当前农村教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如今,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教师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师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农村教师的进一步发展仍是当前乃至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

1.农村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健全,超编与缺人现象同时存在

我国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方政府,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在这种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际上是由乡镇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这样财政包干到乡,势必也导致了地方教育包干到乡的教师管理体制,这就大大削弱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教师的管理权。乡镇政府由于财力等诸多方面的局限性,对教师的管理往往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而是任意调配教师,造成了学校缺的学科教师进不来,不缺的学科教师用不了,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更有甚者,有的乡镇政府出于财政考虑,有编不放,宁愿请工资低的代课教师。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绝大多数县已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和人事管理权上收到县,教师工资拖欠和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不足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这项工作在落实中也涌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财政体制调整没有到位,教师的工资和公用经费仍旧由乡镇财政提供,因此教师队伍和教育干部的管理权也不可能真正实现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在这些地方,教师的调配不够顺畅,教师县域内的有序流动受到乡镇政府的严重制约;教师的“准入”制度执行不好,乡镇随意聘任不合格教师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乡镇为了节省教师工资财政性开支,学校严重缺编,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年老体弱的教师仍在“超期服役”;有的学校教育干部的提拔和交流受到乡镇政府的严重干预: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村教师的发展。

2.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艰辛

财政性教育投入水平偏低(自1993年中央政府明确提出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以来,至今,中国教育17年仍未达财政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1)),加之大部分农村地区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不足,从而使得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只能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生活负担很重。因此,许多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农村来,农村的一些优秀教师流入城市,从而导致留下的农村教师教学负荷超重,心理压力大。同时,由于经费不足农村学校能保证教师工资就已经是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一般很难给学校以公用经费,农村教师的培训问题难以解决,素质提高难。

3.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匀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中青年教师极其缺乏。其原因是:由于教师超编以及出于财政考虑,许多农村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不引进新教师,导致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同时,中青年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更加倾向于去经济发达的城市任教或打工。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学校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较多,一些边缘学科如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缺乏。学科结构失衡,必然会在局部范围内抽调教师顶替,而顶替的结果不仅使一些合格的教师在兼教的科目上不合格,而且也影响了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三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农村教师是由“代转公、民转公”过来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尽管经过多方努力,大部分教师的学历已经达到标准,但他们学习新教育理念、教育科学的能力又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空间上体现为区域分布不均匀,经济比较发达,待遇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地区教师比较多,甚至超编,而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就比较少,有的地区甚至连一个公办教师都没有。以西部地区为例,宁夏西吉县沙沟乡千洋河小学有260多名学生,仅有5位老师,其中一名代课教师还有病,手抖得厉害,在黑板上写字都很困难。(2)

4.生源以留守儿童为主,且有不断减少的趋势

农村教师的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以留守儿童为主。“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3)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状态,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同于对一般儿童的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与此同时,农村学生正在不断流失,有的随父母进城,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就读(以年龄较小的学生为主),有的为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到城市就读(以初中生为主),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农村教师很可能就会面临着“无生可教”的窘境。

5.农村教师的自身局限性影响其发展

农村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城市教师不一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教师的发展。从思想认识方面看,农村教师大多思想观念陈旧,对新的教育改革缺乏理解与适应,对自身发展的关注较少。当然,这与农村教师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就工作状况而言,农村教师很多都是半教半农。因为在农村,大部分教师是“民转公”而来,有自己的土地,他们除了给学生上课之外还得种田,用于自身发展的时间较少。此外,就生活方式而言,由于农村教师土生土长,其衣食住行与当地农民生活习惯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生活习惯农民化。同时,他们与农民又有区别,是本土中的文化人,在教学的同时也会思考一些社会问题,但是,他们并不是本土生活中的活跃角色,他们的很多知识在现行教育体系中很难发挥作用。

二、促进农村教师发展的几点建议

解决阻碍农村教师发展的难题,促进农村教师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农村教师管理体制,完善农村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

完善“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教师编制,使优秀人才进得来,达到不缺人的目标。同时,加强教师监管,制定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打破“铁饭碗”,使不合格的教师出得去,达到不超编。积极探索发展新型教师专业管理体制,使当前更多具有行政意味的“教师管理”向更多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专业管理”的思想和行动转变。比如,采取“中心校”模式,中心学校受县(市)教育局委托,在辖区内行使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和教育教学的研究、管理和指导职能,这样有利于统一配置教师资源,有利于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度的顺利实行。(4)

2.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待遇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农村教师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城市教师的待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鉴于一些县财力有限,财政投入可以由中央政府、省政府和县政府共同承担。以落实绩效工资为重点,完善农村教师的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工作,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对于长期在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其额度不应该是点缀性的,而应该有较大的力度,能够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同时,制定相应的实施监管措施,确保津贴发放到位。针对农村教师培训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应设立一项专门的培训资金,用于农村教师的再培训,以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这项资金可以由政府、学校、农村教师个人三方面共同承担,政府承担其中的大部分。

3.完善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丰富教师文化基础知识,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促进农村教师发展的有效措施。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很多,针对农村教师发展的特殊性,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首先,充分利用信息社会的有利条件,开展远程教育,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农村教师培训的开支。第二,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以学校为基地,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展开培训,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第三,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以一个乡的中心小学或临近的几个乡集中起来确定一个授课点,由市、县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师培中心)选派培训专家深入到授课点去授课。此外,还可以采取“对口帮扶”的形式,由城市学校定点支援1~2所农村学校,这个帮扶不是钱物的简单支持,应该是知识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重在教师培养。

4.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对教师的压力,维持农村生源稳定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教师的主要教学对象,他们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不应由学校和教师单独来承担这一问题的压力,而应由整个社会来共同解决。具体说来,加强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配备专门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照顾,缓解因分散管理带给某些教师的压力。此外,由党委、政府出面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农村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农村教师的发展才会比较顺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速农村发展,有赖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有赖于农村教师的发展。所以,全社会都应当关注农村,关注农村教育事业,关注农村教师的发展,为农村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只有这样,中国的农村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作者简介】 刘 琼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2010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浙江 杭州 310028

参考文献

[1]唐松林.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施琳.浅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

[3]王世军,徐中仁.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注释】

(1)http://npc.people.com.cn人民网.

(2)http://www.moe.edu.cn教育部门户网站.

(3)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4)朱小蔓,李敏.“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的教师专业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8,(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