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时间:2022-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人类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实质是人类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既表现为工程建筑的适宜性,同时也反映为地质环境对工程建筑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虽然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_土木工程地质

10.3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是指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所表现出素质的优劣程度,它应是人类工程地质环境的综合特征反映。因此,人类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实质是人类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既表现为工程建筑的适宜性,同时也反映为地质环境对工程建筑的适应性和敏感性。适宜性主要指地质环境要素对工程兴建及运行的满足程度,即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物理地质作用等)的好坏。敏感性主要指地质环境是否可能因工程建设而加剧不良地质作用,甚至恶化地质环境,引起或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问题,实际表现为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问题。一般直接用区域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区域地壳的稳定性、区域山体稳定性和区域地面稳定性,由此得出区域总体稳定性;并以此对其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1)区域稳定性评价

一个地区的区域稳定性由区域地壳结构所控制。区域地壳稳定性是指区域地壳现代活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其表现为上部地壳的形变、位错、地震和火山活动。这些地质、地球物理作用与区域地壳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区域地壳结构的边界为深断裂,且活动的深断裂控制着区域地壳稳定性。

对一个地区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应着重调查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现代地应力场、活动断裂和地震。

(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线方向、褶皱和断裂的空间分布及组合关系,即构造体系,尤其是最新构造体系或构造带。

(2)现代地应力场特征

现代地应力场是现今各种地质作用现象产生的动力源,也是现代地壳构造活动具有显著规律性的原因。构造应力场对重大工程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一般是以构造作用来分析现代地应力场,如一个地区的现存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与该地区最强烈的一期构造作用方向一致。在重大工程建筑选址时,必须给出区域现代应力场的大小、方向及其畸变。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3)活动断裂系统

前面已介绍过活断层,它是由原有古老构造格局和现代地应力场特征所决定。活断层不是单一地发生,通常有一条“主断层”,伴随多条次一级断层,构成活动断裂系统。应着重研究活断层的几何结构特征,活动速率,以及活断层和地震的时空关系。

(4)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作用是影响区域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应详细研究区内地震的历史、震级、烈度、震中分布、发震机制以及地震活动规律等。

此外,对区域地面稳定性也应作出评价,如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砂土液化、崩塌和滑坡等。

2)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一定的工程活动受原生地质环境的制约程度,即具体工程活动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是否适宜。主要是研究考察地质环境对一定的工程活动的可承载程度。适宜性评价对重大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兴建是很重要的。

3)工程地质环境的敏感性评价

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一定的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使之发生变异,形成环境效应的可能性和程度,亦即地质环境对工程扰动的敏感度。敏感性强,易产生负环境效应的地质环境为脆弱环境。进行评价时,应着重于岩土变异、水文变异和环境效应的研究。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虽然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发展的趋势是由过去某具体方面或单个要素的简单评价,逐步转向系统性、综合性评价。并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系统仿真模拟法已成为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将工程地质环境的组成要素有效地融为一体,通过改变工程条件模拟不同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为工程决策和保护地质环境提供依据。

【思考题】

10-1 环境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

10-2 工程建设与环境工程地质的联系。

10-3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涵盖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