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隧道工程认识实习

隧道工程认识实习

时间:2022-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龚家坝隧道位于三峡库上坝首,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内。该隧道进口采用的是削竹式洞门,出口为端墙式洞门。
隧道工程认识实习_秭归产学研基地野

第三节 隧道工程认识实习

线路九 基地—郭家坝沿线隧道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隧道工程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不同的洞门形式;

3.了解隧道不同的开挖方式;

4.了解不同隧道支护、超前支护方法及适用条件;

5.着重了解地质条件与隧道结构选线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点号:No.1

点位:龚家坝隧道

点义:隧道基本知识介绍

具体内容:

(1)隧道基本概况。

(2)洞体及洞门形态。分离式隧道;隧道衬砌断面采用曲墙拱结构;洞门断面形式:入口为削竹式洞门,出口为端墙式洞门。

(3)开挖支护。根据弃渣判断,围岩条件较好,钻爆法施工,全断面开挖;洞口有小导管的超前注浆。

(4)通风。

龚家坝隧道位于三峡库上坝首,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内。龚家坝隧道2008年8月29日顺利贯通,它是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工程贯通的首个特长(为翻坝公路5座特长隧道之一)、环保隧道。中国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施工。

龚家坝隧道总造价1.2亿元人民币,按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它起于秭归县的曲溪桥,止于宜昌长江大桥南岸,隧道左幅长3 197m,右幅长3 186m,最大埋深约180m,所经地区岩石节理发育,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丰富,环保要求高,但隧道区内均未发现大的断裂。其进口位于茅坪镇银杏沱村曲溪,出口在陈家冲村向家坝。工程施工采用双口掘进,比计划工期提前两个月完工。

隧道建设引进环保理念,坚持零开挖进洞,未采用大切大削的方式来节省工程量,而是结合地质结构和山体走势,建成了与自然结合较好的削竹式隧道洞门(图版ⅡⅪ-1)。同时,对防护工程、房建工程、附属区等进行了景观设计,强调了自然和谐、整体协调和风格统一。

该隧道进口采用的是削竹式洞门,出口为端墙式洞门。削竹式洞门衬砌的纵向坡率为1∶1,端墙式洞门面坡率为1∶0.25,洞门墙平均厚度约2m。左线进口偏压进洞,进洞时需要按设计先进行基础处理和施做偏压挡墙,按设计施做长管棚或超前小导管后,按中壁法、分部开挖法进洞。所有洞门进洞前需要先施做临时截水天沟,不能让地表流水冲刷仰坡或进洞。

点号:No.2

点位:沿线其他隧道

点义:洞门形式观察;隧道截面形态

描述:

(1)横墩岩隧洞(门洞形式:端墙式洞门,隧道穿过位于灯影组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中)(图版ⅡⅪ-2)。

(2)茶园坡隧道(门洞形式:端墙式洞门,线路为曲线形;隧道穿过位于灰岩中)(图版ⅡⅪ-3)。

(3)棕岩头隧道(门洞形式:端墙式洞门,隧道穿过位于石龙洞组白云岩中)(图版ⅡⅪ-4)。

(4)抬上坪隧道和鲤鱼潭隧道(门洞形式:端墙式洞门)(图版ⅡⅪ-5,图版ⅡⅪ-6)。

抬上坪、鲤隧道1997年3月开工修建。隧道采用山岭重丘公路II级标准设计。隧道净宽:净7.0m+2×0.5m护轮带,净高4.5m。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隧道衬砌断面采用曲墙拱结构。

抬上坪隧道全长247m,隧道纵坡3%,位于向西倾斜的构造山体,距长江岸壁150~200m,地层岩性为寒武系灰岩,岩层走向近南北倾西,上覆掩体厚度20~80m。

鲤鱼潭隧道全长1 608m,鲤鱼潭隧道距抬上坪隧道600m,鲤鱼潭隧道中间设两个水平通风道,长分别为72m、42m,东南侧为寒武系中统黑石沟组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北西侧为寒武系上统三游洞组厚层白云岩、灰岩、白云质灰岩,隧道Kl+900地处鲤鱼潭沟,覆盖层最薄。洞门位于向西倾斜的构造山体,距长江岸壁150~200m,地层岩性为寒武系中统黑石沟组中厚层灰岩。

隧道位于黄陵背斜西翼,为单斜构造。隧道沿线地貌属鄂西中低山地貌,高程为360~400m,最高485m,最低335m,相对高差为25~185m,临江岸坡坡度一般为30°~40°,局部为70°~80°甚至直立。垂直长江的冲沟发育。沿线山体岩体较完整,上覆厚度为20~250m,侧向厚度一般为30~50m。抬上坪隧道出口临近陡崖边缘,侧向厚度小,卸荷及其他构造裂隙发育,山体稳定性差。沿线揉皱、断层发育,其中发育有F1(九湾溪断层东断裂)、F2、F3三条较大的正断层。沿线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裂隙水,主要为地表降水补给。

根据不同围岩类别采用短台阶法、长台阶法、全断面钻爆法开挖施工。采用光面爆破、导爆管雷管毫秒微差起爆,严格控制药量,减少围岩扰动。在鲤鱼潭隧道出口采用迈式自钻式锚杆超前支护,施工中岩溶洞穴采用施做护拱,浆砌片石填塞方法维护通过。

(5)吕家坪隧道(门洞形式:台阶式洞门)(图版ⅡⅫ-1)。

(6)马岭包隧道(门洞形式:台阶式洞门)(图版ⅡⅫ-2)。

(7)米仓口隧道(门洞形式:台阶式洞门)(图版ⅡⅫ-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