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没有被例证的属性存在吗

没有被例证的属性存在吗

时间:2022-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有些唯实论者相信,没有被例证的性质、种类和关系都是存在的。亚氏唯实论者声称,在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方面,这种二元论导致了不可解决的问题。所以,引导我们假定被例证的一般是存在的是那些语义学的考量,这些考量也同样支持没有被例证的一般的本体论。一般说来,柏拉图主义者坚持,所有一般,不管是否可被例证,都是必然的存在。

第八节 没有被例证的属性存在吗?

虽然我们已注意到的异见(difference)在形而上学唯实论的历史中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分化唯实论者的最重要的一个议题却牵涉到没有被例证的一般这个概念。在勾画唯实论的主要面貌时,我们专注于属性相同的实例,以及在真句内一般词和抽象单数词的运用。然而,一个重要的传统会坚持,强调实际情况的做法引起了误导,它导致我们相信,事实上,所有的一般都可被例示或者例证的。这种说法的唯实论者要坚持,除了被例证的一般之外,还有许多一般没有被例证,它们从来未被例证过,将来也绝不会被例证(24)。有些一般偶然地缺乏实例,也就是,它们也许会被例证,然而,事实上,它们没有被例证。所以,毫无疑问,物理对象的形状也许会由很多复杂的方式造成,但是,从来没有一个物理对象具有这些形状。这些唯实论者声称,这些相关的形状都是偶然地没有被例证的一般。许多这类唯实论者继续主张,除了只是偶然地没有被例证的一般以外,还有一些性质是必然地没有被例证。没有任何事物可例证这些性质。譬如,任何一个事物不可能既是圆的又是方的。没有一个事物可能是这样的。这些唯实论者坚信,与此相应的,必然地不可被例证的性质是存在的。

所以,有些唯实论者相信,没有被例证的性质、种类和关系都是存在的。既然有根据证明柏拉图也持有这种观点,让我们把这些唯实论者叫做柏拉图主义者(25)。与其相反的唯实论者坚持,每个一般在某个时刻至少有一个实例。可以很合理地认为,亚里士多德赞同只包含被例证的一般这种本体论,因为他告诉我们,假如每个事物都是健康的,那么,疾病这些事物就不会存在,同样,假若每个事物都是白的,那么,黑色就不会存在(26)。有些唯实论者拒绝柏拉图主义的没有被例证的一般,让我们把他们称之为亚氏唯实论者。

区分亚氏唯实论者和柏拉图主义者的议题是什么呢(27)?作为回答该问题的开头,让我们提出,为什么亚氏唯实论者拒绝没有被例示的一般呢?一般说来,亚氏唯实论者告诉我们,赞同柏拉图的唯实论就是否定性质、种类和关系必须安置在时空世界内。依他们所见,在本体论上,柏拉图的一般是“自由的游荡物”,它们的存在条件独立于具体的时空世界。亚氏唯实论者坚持,采纳这种关于一般的观念就是拥护柏拉图自己的“两个世界(“two-world”)”的那种本体论。根据这种本体论,我们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现实世界,具体的个别和一般分别占据分离而不相连的领域。亚氏唯实论者声称,在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方面,这种二元论导致了不可解决的问题。很难理解在处于时空内的事物和完全在时空外的存在之间怎么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尽管如此,唯实论者的承诺是这些联系是存在的。毕竟,形而上学唯实论的基石是关于属性相同的唯实论解释,它告诉我们,处于时空中的个别之所以是那个样子,属于那些种类,以它们的方式相互联系,其本体论的基础正是它们同性质、种类和关系相连或者相接。此外,柏拉图主义者告诉我们,性质、种类和关系都是非时间的和非空间的存在,如同人这样的存在者肯定地属于具体的个别所存在的时空世界,在认识上,个别的人何以可能接近那些非时空的存在呢?在此,也大有问题。在如同个人一样的时空个别与时空之外的存在之间似乎不可能有因果关系,既然如此,关于一般的知识,我们唯一可说的是,那种知识是先天(innate)的或者先验的(apriori)。但是,在传统上,亚氏唯实论者一直怀疑先天知识这种观点。他们要坚持,就像人类的所有知识一样,关于性质、种类和关系的人类知识也起源于经验。亚氏唯实论者确实不认为,我们可把一般的知识同具体的时空个别的知识分离或者分割开来。据他们所见,只有掌握了个别所属的种类,它们所展示的性质,它们相互间所处于的关系,我们才掌握了个别。反之,仅当我们在认识上接触了例证相关的种类、性质和关系的个别,我们才掌握了种类、性质和关系。

那么,柏拉图主义者是如何辩护没有被例示的或者例证的一般这种观点呢?一个重要的策略是证明,导致我们提出被例证的一般是某种语义学的考量,正是这种考量也支持没有被例证的一般是存在的这个主张。柏拉图主义者提出,不只是真的主谓句的谓语把一般作为它们的指称物,这类形式的假句子也是如此。假设有个事物a和一个人P,这个人错误的相信

(20)a是F的

是真实的。也许,P也肯定地说出(20)。虽然P在说出(20)时所肯定的是假的,P已经肯定某个对象。那个对象是什么呢?假若(20)是真的,在说出(20)时,P肯定对象a例证F-ness这个一般。柏拉图主义者会争辩,在P说出(20)时,他所肯定的不可能依靠(20)是真的还是假的。假若(20)是真的,P会肯定的一个对象,所以,该对象必定是P用(20)所错误地肯定的对象,因此,这样就变成,P错误地肯定a例证F-ness。但是,柏拉图主义者还会说,也许,“F的”是个普通词,一个关于形状的谓语,它没有真实地修饰任何存在的事物,或者它没有被任何存在事物所满足。所以,引导我们假定被例证的一般是存在的是那些语义学的考量,这些考量也同样支持没有被例证的一般的本体论。柏拉图主义者大概还要辩论,“F的”也非常可能是必然地不能真实地修饰任何事物的谓语。所以,同样的论证好像也辩护了这个信仰,即必然不能被例证的性质、种类和关系都是存在的。

一般说来,柏拉图主义者坚持,所有一般,不管是否可被例证,都是必然的存在(necessary beings)。常识中的个别是偶然的存在,它们是存在的,但是,它们不一定存在着。不像那些个别,对于性质、种类和关系来说,它们的非存在是不可能的。为了说明这点,柏拉图主义者告诉我们,对于每种性质,它是一种性质这个判断不仅仅是真的,而且必然是真的。现在,柏拉图主义者坚信,正如关于一个事物的真判断预先假定了该事物的真实存在,关于这个或者那个对象的判断的必然真理性也预先假定了该对象的必然存在性(existence)。柏拉图主义者坚持认为,一个必然真理不可能不是真的。当一个必然真理是关于某个给定的对象,那么,有关的对象不可能不存在。所以,每种性质乃是不可能不存在的,它是必然的存在(being)。相类似的说法也适用于种类和关系。因此,柏拉图主义者坚信,我们应该把一种性质、种类或者关系同它的例证或者例示区分开来。虽然后者也许是偶然的(contingent),但是前者绝对不会是偶然的。

在批评亚氏唯实论者时,柏拉图主义者会辩论,由于亚氏唯实论者没有作出上述区别,他们使得一般的存在依靠例证一般的个别之存在,从而,使得本末倒置了。为了解释个别之间的属性相同和为了解释为什么具体的个别是那样的,一般才被引进来。这样,在本体论上,一般应该是先于例证一般的个别。但是,根据亚氏唯实论者的观点,一切恰恰相反。一个一般的存在变成依靠于若干个别,这些个别是这种或者那种事物,它们被这种或那种方式来表征(characterize),或者它们以这种或那种方法相互联系,这种观点摧毁了推动形而上学唯实论的核心思想。

最后,有些唯实论者,也许包括柏拉图本人,虽然愿意赞同“两个世界”这种本体论,但是,许多唯实论者会声称,亚氏唯实论者的错误仅在于,如果承认“两个世界”这种本体论,它就会遇到形而上学的问题,而该问题必定感染了关于没有被例证的一般的本体论。他们会坚持,依他们所见,例证这种黏合剂应该用于联结一般和个别。他们还会主张,在本体论上,这种观念虽然是基本的或者原始的,但是,它是一个完全可尊重的观念,亚氏唯实论者和柏拉图主义者都承诺此观念。他们还继续辩论说,亚氏唯实论者认为柏拉图主义者面对不可解决的认识论问题,此观点是过分夸大了。他们会坚持,虽然有些一般在时空世界内没有实例,但是许多一般却有实例。他们自称,被例证的一般的知识可容纳于彻底的经验主义。就他们所见,只要经验例证一般的时空个别,我们会在认识上接近这些一般。任何关于一般的知识基于我们对那些被例证的一般的知识。所以,我们的经验提供被例证的性质、种类和关系的知识,通过估计这种知识,我们才认识某些没有被例证的一般。在同世界的日常接触中,我们遇到被例证的一般。如果有些没有被例证的一般同上述一般没有可确定的关系,那么,柏拉图主义者就承认,我们不具备这些一般的知识。但是,他们认为,对于这点,完全不必大惊小怪。恰恰相反,他们声称,这种情况正是我们应该预料的。

阅读文献

关于形而上学的经典资料,初学者应该阅读柏拉图的《菲多》,《理想国》的第五篇到第七篇,以及《巴门尼德》的开头篇章。阅读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观点的讨论不是那么的容易,但是,有精力的学生可阅读《形而上学》A6、B和Z13—16。对唯实论的现代辩护通常是很技术性的。但是,当学生们阅读了罗素(1912)的第九章和第十章,度乃根(1963)、阿姆斯特朗(1989a)和邱成(1989)的“特意考察性质和事态”之后,他们应该具备了阅读注解所提到的任何著作的基础。罗素和阿姆斯特朗的著作都收入于《形而上学:当代阅读文献》。

【注释】

(1)当然,一个例外是概念框架的建立者。我们在导言内讨论过他。

(2)见汉米尔顿和凯恩斯所译《巴门尼德》130E—131A。

(3)关于《巴门尼德》之观点的二十世纪的版本,见罗素(1912)(第九章和第十章)、斯特劳森(1959,第五章和第六章)、度乃根(1963)、沃特斯道夫(1973)、路克斯(1978a)和阿姆斯特朗(1989a)。

(4)“唯实论”和“形而上学唯实论”这两个词汇是这种观点的通用标签,它们也用于关于真理论的观点。此观点认为,独立于精神的世界是存在的,与该世界相符合决定性地使得每个信念是真的或者假的。在此意义上,“唯实论”同“反唯实论”相对。在导言内我们讨论了概念框架的建立者,他在真理的本性方面,采纳了反唯实论的立场。传统形而上学试图表征世界的一般结构,这种观念的辩护者是传统意义上的唯实论者,但是关于真理问题上的唯实论者在属性相同方面可能是,而且经常是唯名论者。见第八章,它详细地解释了唯实论同反唯实论的区别。

(5)关于种类的其他实例包括各种本体范畴,它们只是最高或最普遍的种类。很明显,当一个哲学家否定种类的存在,且当他研究形而上学或者试图确定存在的范畴时,在形而上学上,他必须找到某种中性的方式去表征他所要做的。

(6)对于主谓语句预先假定一般之存在这个观点,见度乃根(1963,尤其是126—133页),他的解释十分清楚。在路克斯(1976-a)所编的书中也有一篇文章。

(7)第四章和第七章更详尽地讨论相符合与真理。

(8)柏格曼为这种解释辩护,例见,“美尔布朗其的哲学”(1959:190—191页)。

(9)例见沃特斯道夫(1973:85页)、斯特劳森(1959,第五章)和路克斯(1978a:30—33页)。

(10)路克斯(1978a)的第四章更详尽地讨论抽象指称词和它的本体基础。

(11)例见邱成(1989:141—142页)的“特意考察性质和事态”。

(12)这是所谓的罗素悖论的版本,它仅同性质有关。在经典而熟悉的版本内,该悖论的后果是下述教训,对于每个构成条件,不是都有一个集合。假若任何集合都存在的话,那么,某个集合的全部成员会是不是自身的成员的一些集合。如果该集合存在的话,那么,它会是自身的一个成员或者不是自身的成员。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有一个矛盾。

(13)见汉米尔顿和凯恩斯所译《巴门尼德》131E—132B。关于唯实论和无限倒退的最新讨论,见斯特劳森(1959,第五章)、度乃根(1963:135—139页)、路克斯(1978a:22—27页)和阿姆斯特朗(1989a:53—57页)。

(14)阿姆斯特朗(1989a:54—55页)很漂亮地论证了这点。

(15)见布拉德雷(1930:17—18页)。

(16)见沃特斯道夫(1973:102页)。

(17)例见斯特劳森《个别》(1959:169页)、度乃根(1963:138页)、柏格曼(1964:87—88页)“意义”。

(18)例见度乃根(1963:128—129页)和柏格曼(1954:122页)“两种语言哲学”。

(19)维特根斯坦(1953:66页)。

(20)例见路克斯(1978a:20—21页)。

(21)例见阿姆斯特朗(1989a:87页)。

(22)关于寄生这个观念的很有帮助的讨论,见金姆(1993:53—78)“寄生的各种概念”。

(23)一般说来,精神哲学讨论这里提及的议题。有些哲学家赞同强烈的唯物主义,而且认为存在物仅仅是最好的物理学所提出的对象。但是,这些哲学家的困难是关于意识的质的特性的地位问题。丘其伦(1990,尤其是第二章)很清楚地讨论了它的议题和有关消除主义策略的观点。

(24)例见路克斯(1978a:第五章)、度乃根(1963:131—133页)。

(25)见汉米尔顿和凯恩斯所译《菲多》73-a—81A和《理想国》507B—507C。

(26)见麦克昂所译《范畴篇》(14-a8—10)。阿姆斯特朗(1989a:75—82页)为亚氏观点的当代版本辩护。

(27)与该争论有关的大部分议题,请见度乃根(1963)、路克斯(1978a)、阿姆斯特朗(1989a)和邱成(1989:141—142页)的“特意考察性质和事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