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哲学主要学派的演化与发展

中国哲学主要学派的演化与发展

时间:2022-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显学指的是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中”要求维持现有制度,具有保守倾向。从两汉到明清,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形势是儒道交融,墨学中绝。中国的佛教徒接受中国固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中国佛学。明清的际的进步思想家又突破了理学的局限,达到中国古典哲学的高峰。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日益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领导地位。

先秦时期,主要有六家:儒、墨、道、法、名、阴阳。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墨、道三家。名家资料散佚,法家主要是政治思想,阴阳家也仅有片断资料。儒墨并称显学。所谓显学指的是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道家是隐士思想,虽非显学,而影响广远。

儒家尚仁贵中。“仁”的本义是承认别人也是人,是古代人道主义的开端。仁又是差等的爱,承认等级差别。“中”反对“过”与“不及”,承认事物的发展有一个适度的问题。“中”要求维持现有制度,具有保守倾向。但在日常生活中,在一定范围内,确定“中”还是必要的。

墨家提出“兼爱”、“尚贤”等十大主张,其中最突出的是“非命”、“非乐”。墨家的特点是尚“力”,贵“用”。尚力,故非命。贵用,故非乐。在阶级社会,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非命的说很难被人接受。非乐,完全否定艺术的价值,既不符合统治者的要求,亦不能满足劳动者的愿望。虽然如此,墨家“尚力贵用”的思想,仍有一定的价值。

道家提出自然主义(自然主义一词,混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可用的),对于本体论有重大贡献。但是道家的消极无为思想,虽然有批判专制制度的意义,而无助于保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道家反对知识文化,宣称“文灭质、博溺心”,但事实上却比较注意探索自然规律。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诸子的学转入两汉经学。从两汉到明清,儒学虽有盛衰,但始终居于统治地位,而道家思想亦流传不绝。从两汉到明清,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形势是儒道交融,墨学中绝。墨家“尚力贵用”的精旨湮没不彰。汉末佛教输入,后来流传渐广,到隋唐时期,形成儒佛争胜、三教鼎立的形势,亦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向。中国的佛教徒接受中国固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中国佛学。儒家学者也吸取了道家、佛教的若干观点。到宋代,理学继承、宣扬孔孟的基本思想,采纳了道家、佛教的若干思想资料,开辟了儒家的新阶段。明清的际的进步思想家又突破了理学的局限,达到中国古典哲学的高峰。

到近代,西学输入,进步思想家开始接受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哲学观点。顽固派则盲目守旧,拒绝新知。这样,出现了新旧对立、中西争胜的形势。大势所趋,新学终于战胜旧学。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日益深入人心。20世纪30年代,也有部分学者企图建立融会中西的体系。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领导地位。现在的任务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的下,进一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