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雨春风点花红韶山强力推进文化建设纪实

化雨春风点花红韶山强力推进文化建设纪实

时间:2022-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乘着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春风,韶山文化建设如百花绽放,绚烂了整个春天。这里仅仅是韶山群众文化活动的一角。去年召开的韶山市第七次党代会吹响了“文化立市”的号角,也点燃了红色圣地的文化激情,构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了韶山实现“率先富裕”的点睛之笔。

中共韶山市委宣传部 阙奇涵 左媛媛

韶山人的业余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韶山实验初中的龙老师告诉记者:“我喜欢去‘韶山城市影院’看电影,去‘瑜伽课堂’听讲座,去红太阳广场跳健身舞……每个周末,我都被这些文化活动填满了。”

出门十分钟就可以找到公共文化设施;每年100余场各类文化活动,吸引群众达40多万人次;无论是常住市民还是外来建设者,作为生活在韶山的一员,他们的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乘着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春风,韶山文化建设如百花绽放,绚烂了整个春天。

一、“10分钟文化圈”出门就是大舞台

来自清溪镇火车站社区61岁的庞阿姨每晚七点都会准时来到社区火车站广场,和十几位熟识的姐妹一起加入到春季健身活动中去。音乐、舞步、笑脸,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欢乐的味道……这里仅仅是韶山群众文化活动的一角。

近年来,该市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打造“10分钟文化圈”,高标准建成了图书馆、文艺馆、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城市影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和毛泽东青年塑像公园、毛泽东广场、火车站广场、红太阳广场多个大型文化活动场所,完善各类健身休闲小游园10多个;实现了7个乡镇文化站、61个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的全覆盖,使每一个市民、每一名农民出门10分钟内,就能到达一个满足求美、求乐等多种文化需求的活动场所,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自家门前看演出,广场舞台展风采,10分钟感受“文化韶山”早已不是一句口号。“以前,农闲时常扎堆聊天、喝酒、打麻将。这两年市里、乡上、村里大小活动连续不断,几乎每天大家都凑一块儿说说戏,排练节目,一天不来都好像缺点什么!”韶山杨林乡杂技团的张合建对此深有感触,“过去十几人到现在三四百人,参加文化活动的村民越来越多了,而邻里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二、“送文化”变为“种文化”

随着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完善,韶山市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不仅开展了春节联欢会、红歌赛、文艺汇演和交响音乐会等大型活动,每年“三八”、“五一”、“七一”、“十一”、“12·26”等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还组织发动社会各界举办书画展、少儿音乐舞蹈赛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将“送文化”变为了“种文化”。

送文化是单向的、暂时的,只会起到解一时之渴的作用,达不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目的。韶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成小林说:“要把‘送文化’转向‘种文化’,把文化的‘种子’植入基层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群众由‘看客’变‘主角’。”

文化“种子”撒播基层,民间文化能人“茁壮成长”,一批反映群众精神风貌、贴近基层生产生活的文艺精品随之“开花结果”。韶山山歌就是“种”出来的“硕果”。为了保护和传承好韶山山歌这一民间艺术,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传承和保护体系, 2007年韶山山歌被列为湘潭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韶山山歌相继在国家大剧院、台北音乐厅等地唱响。2011年,“韶山山歌”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晋升省级非遗项目指日可待。

三、文化产业“壮起来”

文化事业乘风破浪,文化产业百舸争流。去年召开的韶山市第七次党代会吹响了“文化立市”的号角,也点燃了红色圣地的文化激情,构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了韶山实现“率先富裕”的点睛之笔。

2011年3月底,占地约5平方公里,总投资额约15亿元的红色影视基地项目正式落户,计划以伟人故里中国红色文化历史为依托,以毛泽东故居周围的自然景观为平台,以拓展韶山红色文化、红色影视、红色演绎为根本,将韶山打造成为国家级的“红色影视拍摄基地”。5月17日,由湖南卫视创作团队执导的大型红色经典史诗情景歌舞剧——《日出韶山》,作为2011年中国(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节暨湖南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型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头戏,在总投资达1.9亿元的湖南韶山东方红大剧院首演。

带着龙年春节的余温,领袖故里又传捷报。日前,润泽东方旅游产业开发项目花落韶山,大型3D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相关配套前期工作已经展开,将于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前夕对外公演,通过参与性、互动性延伸项目带动韶山红色旅游业发展,为韶山打造又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四、文化“辐射”提升幸福指数

前阵子,韶山市文广新局局长谭明彰在策划春节联欢晚会时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每天都有好几批热心市民主动找上门来,展示自己创作的节目,要求上晚会。“我们春节联欢晚会虽然才办第二届,但已成为了韶山文化活动的一块‘招牌’,开始我们还在为寻找节目而发愁,如今节目多得用不了也成了愁事!”谭局长乐滋滋地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品牌文化活动宛如强大的磁场,迅速激活了基层的“文化细胞”,一个个由群众组建的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韶山夕阳艺术团、韶源村腰鼓队、韶光村艺术团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文艺团体。多年来,自掏腰包、自编、自演节目成为她们的“主业”,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凡是群众需要,她们就登台献艺。“只要能给人们带去欢乐,让大家感到幸福,我们随叫随到!”韶源腰鼓队庞美元逢人就这样说。

“风劲帆正船疾行”。在谈到2012年韶山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时,韶山市市委书记杨真平向记者介绍,“我们将把创新领导机制、资金机制和政策机制,视为‘文化立市’的必由之路;把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满足基本精神文化需求这一共识,写进韶山人民的心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