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最能确定意识的是目的和动机

为什么说最能确定意识的是目的和动机

时间:2022-09-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意识是脑的机能,是觉察,是一切心理活动,是反映,也是实践。因此,可以说与意识有关的带 “心”字的词语,比如:概念、观念、故意、善意、恶意、意志、心态、感悟、臆想、情绪等描述心理活动和心理反映的词语都与意识有关。甚至有很多没有采用 “心”字底,竖心旁的字的词语,如:精神、目的、动机、真、善、美、假、行为,都涉及意识。意识也就成为对觉察对象采取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意识都是后天的。因此,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是人的生命性。意识是实践行为的主宰。意识是实践的规范标准。意识是脑的机能,是觉察,是一切心理活动,是反映,也是实践。因此,可以说与意识有关的带 “心”字的词语,比如:概念、观念、故意、善意、恶意、意志、心态、感悟、臆想、情绪等描述心理活动和心理反映的词语都与意识有关。都是意识的反映和实践的活动。甚至有很多没有采用 “心”字底,竖心旁的字的词语,如:精神、目的、动机、真、善、美、假、行为,都涉及意识。特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所说的“启示”,佛教所说的 “禅心”“禅机”都属于脑机能的意识觉察范畴。启示、禅悟,只不过是类比推理觉察到的认识。因此,确定有没有意识和有什么样的意识,是可以从多方面来比较认识的。但是,最能确定意识的是行为的目的和动机。

觉察到的对象不同,目的和动机的形态不同。有什么样的觉察对象、目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觉察对象、目的动机。这种觉察对象、目的动机成了意识的代名词。意识也就成为对觉察对象采取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没有无意识的目的和动机,也没有无目的和动机的意识。目的和动机不同,意识也就不同。有意识地去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就是有目的、有动机的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有目的的和有动机的去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都属于行为的范畴,即实践的范畴。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没有无意识的行为,也没有无目的、无动机的行为。因此,目的和动机可以由意识来确定,意识可以由目的和动机来证明。目的和动机也就是人的主观愿望。人的主观愿望想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怎么做,都是由人的目的动机来决定;由实践来实行和履行。实践就是实行和履行意识的目的和动机。

我们知道人类在漫长的实践中创造了用来代表事物及其规律的语言、文字,并用这些语言文字来了解自然界的事物及其规律,反映自然界的事物及其规律,亦即反映认识。但是意识除有反映正确的认识之外,还具有抽象的虚幻反映,不认识和错误认识的意识反映。因此,意识具有十分确定的随意性。区别不同意识的目的,也就是要区别不同意识的随意性。

意识都是后天的。因此,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物质的意识第二性。由意识决定的善恶也是后天的。意识有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正确的意识为善,错误的意识为恶。因此,意识善恶相混。意识是目的动机,目的动机是行为的标准,因此意识就是实践的标准。意识可以通过教育来引导,通过理性来规范。但不是所有的意识都能靠教育引导,靠理性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