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的文化活动是文化产生

人的文化活动是文化产生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属人的世界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生成的对象化世界,即其中包括文化在内的人为世界。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文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只是起制约作用,人的文化活动才是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这种对文化活动的制约性是巨大的,几乎无有例外。文化的生产是文化生产者的创造和制作,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文化的生产本质上是文化生产者的生产。

文化产生、存在和发展必有原因,而且必须对此作形上拷问和作答。因为这关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地位和作用、性质和意义等诸多原则性问题。

人是现实的存在物,存在于现实的世界中,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绝对地依赖于外部世界。但现实的对象世界,不能满足人的需求,人也不满足于外部对象世界的现成现实。这是人与外部世界的一种基本的关系。面对这种基本关系,每代人每个人必须从事人特有的活动。“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饥渴引起的,并且是由于同样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饱足而停止。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通过这种形态变成的‘理想的力量’。”[1]这种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决定了文化产生、存在和发展之必然。

人只能生活在属人的世界里。属人的世界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生成的对象化世界,即其中包括文化在内的人为世界。属人的世界、人的现实世界,都是人为的世界,都是人的活动生成的世界。人创造了包括文化在内的人为世界,既存的人为世界又成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在其中包括文化在内的人所创造的人的世界中实现的。文化不是自然造化的产物,文化是人为的结果。人为的文化是为了人的,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活动的武器,是人的精神家园,人须臾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人创制的,是人所独有的东西。文化是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晶,没有人无所谓文化,有了人才有了文化,文化的出现与人的形成同步,有了人就有了文化,尽管并不是所有具体文化形式出现都和人的形成同步,但文化现象的出现却和人的形成共时共域。有了人必然出现文化,这种必然性就在于人为了维系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文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文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是文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那么,文化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也就是说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呢?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是人的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

人是活动着的存在物。人的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在世的基本样态。人的活动体现人的本质,体现社会的本质。人的活动创造了属人的世界,其中也包括人的文化世界。人的活动包括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人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对文化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经济与文化、政治与文化,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也是客观存在。但是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只是起制约作用,人的文化活动才是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相互关联,然而它们又各自有各自的特质、各自有各自的职责、各自有各自的领域,都是其作为其自身进行的,其作为其自身来实现的。人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关于人的经济事物的活动,人的政治活动主要是关于人的政治事物的活动,人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关于人的文化事物的活动。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是人的文化活动。

人的文化活动是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以及文化生产者自身因素等制约着人的文化活动,从而也制约着文化的发展。

自然条件对人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对人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是很大的。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了人的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差异,从而也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异。中国数千年以农业立国,注重群体观念、人生观念;希腊、罗马主张工业发展,侧重科学观念、思辨观念。这种文化上差异形成的条件错综复杂,而其中与中国主要生活在陆地,希腊、罗马濒临海洋,二者面对不同自然条件不无关系。当然,外部自然条件不同造成文化上差异这只是文化发展不成熟的表现,随着文化发展的成熟,外部自然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小,但任何时候自然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都不会消失到全无的程度。因为自然条件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的文化活动的差异,反映到文化中而且必会反映到文化中,这本身就会造成文化的差异。

自然条件是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因素,但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比较起来,社会条件对文化发展制约更大。

文化本身就是社会之物,文化最突出的属性是社会性。社会有时被理解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文化是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人社会生活和活动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本来就是作用与反作用、影响与被影响、决定与被决定的互动,然而从发生学上讲,文化不是根而是枝叶。经济与政治被看作是社会的话(起码我们为了叙述的方便把它们视为社会),那么社会就是文化之根。

社会的经济、政治常常直接嵌入文化领域,要么是经济或政治以非文化力量渗入文化活动之中,制约文化发展;要么是经济或政治要求文化以自己活动特点去活动,制约文化发展。这种对文化活动的制约性是巨大的,几乎无有例外。每一社会时代文化活动随这一社会时代经济、政治要求变化而变化,那些对经济或政治活动的日常问题作趋时趋势的言说的应景文化,往往充斥这一社会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便是一种证明。

社会对文化活动的制约更突出地表现在社会的文化制度对文化活动的制约方面。

文化制度对社会现象的文化是一种必然存在,文化制度对文化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也是一种必然存在。然而一种文化制度对文化活动影响的性质,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是促进文化发展还是阻碍文化发展,这则在于文化制度性质本身。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性;文化的发展取决于人,是人的发展。一种文化制度对文化发展起正面促进作用,还是起负面阻碍影响,其界分就是看这种文化制度是否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是否利于文化人的文化活动。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文化制度,利于文化人文化活动的文化制度,加之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文化人的文化活动主观故意,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反之亦然。

制约文化生产的最基本的因素,还是文化生产者本身因素。

文化的生产是文化生产者的创造和制作,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文化生产者的素质、根基、品格、能力、功底、视野、方法、旨趣等,无不制约着文化的生产。

文化的生产本质上是文化生产者的生产。首先,文化的生产要求大批文化生产者。培养文化生产者的素质,升华文化生产者的品格,加厚文化生产者的根基,提高文化生产者的能力,造就大批合格的文化生产者,才能促进文化的生产。文化生产尤其需要培养、造就文化大师。文化大师出现,文化大师进行文化创造和制作,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意味着文化生产的提升和高涨。其次,文化生产者也在文化生产过程中生产自身。文化生产者在文化生产过程中,物化了自己的个性特点,享受到个人的生命表现,享受到个人的乐趣,直接证实和实现了自己的真正的人的本质,文化生产者自身得到再生产。没有文化生产者的生产也就没有文化的生产,没有文化大师的产生也就没有大师文化的产生,因而说到底,文化的生产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生产者本身生产和再生产的问题。

文化生产者的责任心制约着文化的生产。政治生产、经济生产都有一个责任心问题,都有一个历史使命感问题。不过,文化生产与政治生产、经济生产相比,功利性不大,权、利所得都小,特别是深层文化的生产更远离眼前的功利性。况且,深层文化的生产不仅谈不上什么功利,反而还更易遭人白眼甚至迫害,所以没有世界主体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凝重的历史使命感,文化的生产,尤其是深层文化的生产,是很难想象的。斯宾诺莎不顾犹太教的一再迫害,生活贫困沦落到以磨镜片糊口,但仍矢志不渝,坚持哲学著述;鲁迅冒着每时每刻都有的生命危险,仍坚持不止地鞭笞黑暗,呼唤光明等,这些除了用责任心以外很难作出别的解释。一个文化生产者,只有怀着对人类命运大主题的深切关注,只有怀着对民族命运、民生疾苦深厚关切,只有怀着对人的尊严、人性提升问题由衷的关心,只有怀着对人类前途大是大非问题的密切关怀,只有对人性问题具有反思精神、启蒙精神,只有具有探索自然奥妙的坚定恒心,等,总之一句话,一个文化生产者只有具有世界主体主人翁的态度,只有具有世界主体的强烈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才有可能生产出杰出的优秀的文化产品。

文化生产者的心态制约着文化的生产。文化生产者只有保持一种鲜活的心态,对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浓厚的兴趣,不断地去求真、求善、求美,才能促进文化的生产。法国数学家巴斯卡尔认识两个赌徒,他俩约定谁先赢满5局谁就获得全部赌金,但结果A赢4局,B赢3局,那么钱如何分?一种意见认为,把钱分成7份,赢4局者拿4份,赢3局者拿3份;一种意见认为,既然谁都没有赢5局,就一人分一半。巴斯卡尔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但又觉得两种分法都不对。这种有趣促使他进行研究,结果形成了概率论中数学期望这一重要概念,加速了概率论的发展。哲学研究中也有这种情况。如柏拉图所言:“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也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文化生产者不为物累,不为权累,不为名累,不为利累,甚至不为道德所累,不为日常说长道短所累,保持一种鲜活的心态,才能有文化的生产。心死,万念俱灰,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自然也就没有了问题,没有了问题也就没有了探索,没有了探索也就没有了文化。鲜活的心态,对事物惊异,对事物感兴趣,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才可能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有了探索有了创造,才可能有文化的生产。

文化生产者的文化根基制约着文化的生产。文化生产要求文化生产者要有相应的文化根基,这是不言而喻的。文化生产,特别是深层文化的生产,不仅要求文化生产者有特别的智力、体力,有极大的恒心,而且要求文化生产者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即有杰出的天赋,有见多识广的视野,有把握生产对象的深到能力,有丰富思想资料的积累,有表述问题的独到功底。在一定程度上说,深层文化生产比政治生产、经济生产成本更高,更加不易。无识者生产不出文化,小家者只可能生产小家文化,大家者才可能生产大家文化。且看中外文化发展史上,哪一个生产出大家文化的文化大家不是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学富五车、见多识广、满腹经纶。只说马克思文化根基能比者不多,因而生产出能比者不多的社会科学论著。爱因斯坦文化根基能比者不多,因而生产出能比者不多的自然科学学说。文化生产者的文化根基可以说是文化生产的母体和养分,母壮才能子壮,根深才能叶茂,养分充足才能硕果累累。文化生产者的根基深厚才可能生产出杰出的文化。

文化生产者的方法制约着文化的生产。文化生产者的方法也是一种文化生产者的根基,这里把它单独列出来,一是说它重要,二是有必要再加以强调。文化生产者的方法是指文化生产者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文化生产者运用的方法不同,文化生产也大不相同。苏格拉底研究问题,先下明确的定义,然后讨论,这种归纳的方法建立了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康德的研究方法恰有别于此,从而推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古老的炼金术仅是宗教迷信,想若非非,而炼金术方法的革命改造,即变成了化学科学。航天飞机是当前的一种杰出的高科技产物,然而美国航天局负责人却揭秘道,阿波罗航天飞机的技术实际上没有一项是新的突破,相反全部都是现有技术,所不同的是,他们突破了习惯的思维定势,采取了新的研究方法,实行了系统管理。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科学?不少人说原因之一是中国缺乏科学方法。美国人艾略特指出,东方人缺乏西方人具有的科学方法,东方人不用归纳方法进行实验,以求其真,所以驰骛于空虚不实之中。任鸿隽说过,中国没有科学的真正原因是中国学术界未得研究科学之方法而已。冯友兰也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科学,一个原因是中国思想从心出发,未曾发现科学方法等。文化生产者的方法对文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文化。

文化生产者自身因素制约着文化的生产。文化生产者自身文化生产因素具备,加之必要的外部条件,比如政治环境上,政治支持起码是允许;经济环境上,经济宽裕起码能过得去等,从而文化的生产才能得以进行和发展。

追根究底,从形上考察,文化是人文化活动的产物,人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人是文化存在之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