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奇观—表演”表达方式背后的多元话语群体

“奇观—表演”表达方式背后的多元话语群体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微博中的“奇观—表演”式表达由诸多非范式表达合成,这些“奇观—表演”的背后是由多元话语群体构成的社会舆论场。面对基尼系数不断攀高,资源、权利、财富分配不均,群体权益受到侵害的社会现实,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在微博中以极其形象简略的“奇观—表演”方式抒发自我。[5]微博热词走红的背后是多元话语群体通过微博平台协商、博弈达成舆论共识。

微博中的“奇观—表演”式表达由诸多非范式表达合成,这些“奇观—表演”的背后是由多元话语群体构成的社会舆论场。比如,微博热词的走红既是网络群体成员“自传体”式的创新,更是发端于各类民生问题的情感共识。面对基尼系数不断攀高,资源、权利、财富分配不均,群体权益受到侵害的社会现实,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在微博中以极其形象简略的“奇观—表演”方式抒发自我。微博热词的出现就是这些群体共识形成的标志性展示,它们发源于中国本土,带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甚至已经在国际互联网中掀起中国语词热潮。2013年微博热词就包括:“屌丝”“土豪”“奇葩”“人艰不拆”“喜大普奔”“不明觉厉”等。“土豪”(tu hao)甚至登上了《纽约时报》,并被BBC报道有望被收录进2014年《牛津英语词典》。[4]“土豪”原指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在网络中其词意延伸为无脑消费的人,甚至简以“壕”来概括。2013年9月9日,微博上发起“与土豪做朋友”以及“为土豪写诗”活动,其社会意义与之前人人争当“屌丝”是相同的,是公众的自嘲和从自我生活诠释的角度,把自己在心理上与那些土豪分开,回归到普通的大众。“土豪”讽刺和挖苦的对象不仅是土豪式的人物和作风,更是对拜金主义、消费至上的奢靡之风进行的批判。

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正在被不同的声音改写,当前,中国互联网公共话语体系存在“两个舆论场”:① 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② 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5]微博热词走红的背后是多元话语群体通过微博平台协商、博弈达成舆论共识。名人微博、“人气草根”、普通匿名用户、媒体用户共同参与了微博语词的集体创新。[6]首先,作为新浪微博用户中的绝对主体,普通民众更多地摆脱了传统主流话语体系的桎梏,在微博中倾向于私人性质的表达。他们时时关注身边发生的社会事件,关注主流媒体的反应,通过恶搞、调侃、拼凑、颠覆主流文化中的语词,实现对某一事件的自我表达。普通用户中不乏“粉丝”“御宅男女”、网游玩家、网络文学写手、黑客、拍客等。当然,其中还包括近年逐渐聚拢形成的各类群体:蚁族、海龟、北漂、海待,等等。微博热词往往起因于网络中某一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博友们热烈讨论,讨论过程总是观点新颖奇特,迸发的语词简易独特,别具一格,并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民间话语体系”。其次,微博名人或者说大“V”们也参与讨论,以理性冷静为主的学术文化大“V”们往往倾向于反思社会事件背后的民生、法制、公平等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为数不少的一部分意见领袖和“黑马”说出了公众想说而未说出或说不出的话,抓住了公众的心理特点和诉求要点”。[7]这些意见领袖们的话语可能因激进而导致舆论暂时陷入失控,但他们更多地填补了非体制内民主声音的舆论真空,有利于形成完善社会主义体制,平衡舆论生态的“知识分子批判话语”立场。最终,这些独特的亚文化言语在广为流传了一段时间以后逐渐被主流文化借用。诚然,官方政务微博和媒体微博因为具有强烈的主流角色意识,而在表达上受意识形态约束,但主流媒体入驻微博却是不可逆趋势。主流媒体和官方话语对网络流行词的借鉴意味着主流群体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舆论,并正在致力于介入这种舆论表达,以使自己能够在多元化的舆论场发出主流声音。主流媒体借用微博热词以宣传表达主流思想,意在寻找“治理者话语体系”与诸多非主流群体之间的共鸣,使各个群体或个体能够感受到来自体制内的关注,以便实现良好的舆论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