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状态的和场的

状态的和场的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虽然指出了霍尔顿的“基本主题”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不同时指出,霍尔顿的“基本主题”概念是最接近于语义核概念的,因“基本主题”较“切割方式”和“深层硬核”有着更明确丰富具体的内容,并且,“基本主题”概念给予了我们更多更广阔的启迪:当霍尔顿赋予“基本主题”以其具体明确的内涵时,是从其运动的历史性生成角度入手的,即一种科学理论的基本主题的生成,是从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到科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路线进行的。

我们虽然指出了霍尔顿的“基本主题”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不同时指出,霍尔顿的“基本主题”概念是最接近于语义核概念的,因“基本主题”较“切割方式”和“深层硬核”有着更明确丰富具体的内容,并且,“基本主题”概念给予了我们更多更广阔的启迪:当霍尔顿赋予“基本主题”以其具体明确的内涵时,是从其运动的历史性生成角度入手的,即一种科学理论的基本主题的生成,是从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到科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路线进行的。只有当这个科学家生成建构起一种关于看待世界的基本态度,赋予世界以某种终级性质时,这个科学家的本体性的基本主题就这样生成了,而这一本体性的基本主题也就势必沿着以自身为出发点去生成建构起能够体现自身并解释自身的方法性基本认识,于是,这个科学家就在这一本体性基本主题的主导和支配下,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种属于它的方法去研究、探索世界,从而找到最能够圆满解释或自圆其说他所看到的那个被他形式化了的世界的语词、概念,并用这个语词、概念把这个被观照的世界确定下来,确立起来,这样,这个物理化的自然世界由于这一语词、概念的作功而演化生成为科学家的事实世界,即概念世界,科学理论的概念性基本主题也就由此获得诞生。当科学家再运用能贴切表达这一概念性的基本主题的语言系统地(即逻辑地)来解说、证明、表达这一概念性主题时,科学家的科学理论就由此获得了建构。比如,当爱因斯坦获得了那个实在的物理世界有其自身的完美性,并坚持这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时,他就自发地运用一种综合的方法来研究、探索世界,来构设物理学理论,并从而使他并不满足和兴趣于相对论,把整个大半生科学生命热情投向对“统一场”的概念性基本主题的构设上。

然而如前所述,霍尔顿的“基本主题”概念仅仅限于科学领域,但在事实上,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所有形式的生命运动,都无可逃避地接受着这一或那一具体的生存本体性的基本主题的强加和主宰。对于一般人来讲,他并不一定并且也没有必要将恃有、主宰自己的那一生存本体性的基本主题,以使之概念化,虽然它完全能够方法化,虽然它必然要在其具体的生存行为中形式化,即使之符号化,诸如物质财富的屯积,行善好施,醉死梦生的享乐等等。

当我们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展开对语义核的思考,就会不断获得更新的发现:首先,所谓语义核,其实就是人的关于生存的哲学。对于普通的生存个体来讲,恃有他的生存性质的语义核是他或她关于自我生存的哲学情愫,又称之为人生哲学。而在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政治家那里,恃有他或她的语义核是关于自我生存和类生存性质的哲学思想。第二,仅就人的生存的基本目标而论,语义核客观地存在两种性质上的差别,即作为哲学情愫的语义核和作为哲学思想的语义核。但不管是哪种性质的语义核,都现实地生成建构着个体生存的语义状态并在个体生存的形式化运动中播散为一种挟裹、主宰他的生存行为的语义氛围场。但它们各自所形式化的对象物一一即语言形态却是完全不相同的:前者往往是一种具象性的语言形态,如钞票、实物、肉体等等;后者却是一种抽象性的语言形态,如理论、体系。但必须指出的是,无论科学家、文学艺术家还是思想家,他们都首先是生存的人。第三,我们区分语义场和语义状态也就获得了积极意义:作为本体性的基本主题,即作为生存哲学的语义核是属于主体的人的语义状态的;作为方法性的基本主题,即作为手段性的语义核则属于形式化的语义场的;作为概念性的基本主题(即概念化语义核)则属于形式化的事实世界(即维特根斯坦的“逻辑空间世界”)的语义场的。第四,仅从人这个角度来看,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比普通人丰富,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其在于他同时具有作为普通人的关于个体生存的哲学情愫和作为科学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的关于类生存的哲学思想。因此,他们不管在什么具体的生存状态中,都同时被两种语义状态——即普通生存者的语义状态和类生存者的语义状态所恃有,这也就同时给他们的生存行为(不管是作为普通生存者还是作为类生存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复杂性、深广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