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明天生,精明赖学

高明天生,精明赖学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曾国藩认为要做一个有识之士,就要做到一个字“明”。对于一个“明”字,曾国藩在不同的方面赋予它许多不同的含义。曾国藩认为高明出于天分,精明源于学问,那些天纵英才,一生下来就聪颖过人的人自然很容易得到高明的见识,而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学习来获得精明的眼光和睿智的见解。曾国藩也是其中的一名。

三达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古豪杰,动称英雄。英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楼则所见远矣,登山则所见更远矣。精明者,譬如至微之物,以显微镜照之,则加大一倍、十倍、百倍矣。又如粗糙之米,再舂则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矣。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唯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

三达德之首是智,智就是明。古代的豪杰,大多称为英雄,英就是明。明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高明,人在平地上所见比较近,登上高楼所见比较远,登上高山所见就更远了。另一种是后天的精明,比如研究那些极小的东西,如果用显微镜来观照,那么就会变大一倍、十倍、一百倍。又比如粗糙的米,舂两次就可以将粗糠都去除,舂三、四次,就是非常白细的精米了。高明来源于天分,精明则来自勤学好问。我们兄弟很惭愧地被称为“大家”,天分都不是很高明,就靠勤学好问来追求精明,好问就如同买了显微镜,好学就如同舂米。总要心中十分明确了然后才能在话语中加以判断。对自己的事情武断,如果做错了,其危害还比较浅;如果对别人的事武断,那么招来的怨恨就实在很深了。只有谦虚退让而不肯轻下判断是最足以蓄养福气的。

什么是成功的基石?一千个人会给你一千个不同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中一定有一些是重叠的。那些成功人士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往往会谈他们怎样由一贫如洗变成百万富翁,怎么从一文不值变成众人崇拜。但是无论他们的经历如何多姿多彩,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因为他们有先见之明,才取得了成功。

见识,其实是一个人成功所必需的素质之一。它要求做到明晓大体,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看似很难做到,其实并不是这样,要做一个有识之士并非难事,每个人从出生时起就被赋予了发现的双眼,能够善加利用,就可以成为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人。

曾国藩认为要做一个有识之士,就要做到一个字“明”。这个字既是光明的明,也是明白的明。对于一个“明”字,曾国藩在不同的方面赋予它许多不同的含义。

作为一个官员,“明”要求在治国上必须为百姓负责,要做公正严明;

“明”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上,则要求聪明机敏、明哲保身;

“明”在鉴别优选人才上,要求善于识人,更要善于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

最重要的一点,“明”在个人的修身养性上,要求有自知之明,要懂得安时处顺。

简单地说,要想做个有见识的人,有两个步骤:

首先,要学会认识你自己。一个连自己都看不清的人,怎么能够参透人性,豁达于世?怎么能够从细微之处推断未来的发展?

其次,在认识自己之后,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着运用最适宜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曾国藩认为高明出于天分,精明源于学问,那些天纵英才,一生下来就聪颖过人的人自然很容易得到高明的见识,而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学习来获得精明的眼光和睿智的见解。

曾国藩自认天资愚钝,所以十分重视后天的学习,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我们读书只为了两件事,第一是增强自己的品德修养,追求诚正修齐的道路,用来弥补天生不具备的品行;第二是实现自己的志向,拼搏进取。”

对于曾国藩而言,读书是实现自己志向的工具,弥补自己不足的帮手,更是认识世界、了解时弊、学习国家最需要的知识的方法。曾国藩一生都与书为伴,甚至到临终之时,仍然在不懈地学习着。曾国藩勤奋好学的做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自年轻时就有着高人一筹的远见卓识,对于时局有着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六日,咸丰皇帝即位。时局动荡,清王朝的统治受到威胁。咸丰帝为渡难关,颁诏求言,封章密奏。许多有志之士都应诏陈言,直谏流弊。曾国藩也是其中的一名。当时,他掌理全国庶政的六部,是除了户部之外五部的侍郎。没有人比他更熟悉清王朝的官场利弊、官场风习、民生疾苦与军事外交

曾国藩目睹紧张的局势,上书多篇,从不同的方面切入问题,每一个问题他都能够详细指出病因所在,并提供解决方法。他认为国家的忧患大致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的财政不足;另一个是军队涣散。然而这两方面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曾国藩认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案很简单,就是先节军饷,再对军队进行强化训练,再对士兵进行筛选。为了说服皇上,他列出了各地军队的种种腐败状况,很是有见识地提出“兵贵精而不贵多”的道理。

除了奏折之外,曾国藩的忠心在他的家书日记中每每展现,如“兄弟尽力王事,各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这类的话,数不胜数。他一心关心国家,为使苍生免除战乱之苦不惜死而后已,其忠诚爱国之心昭然可见。

作为一个有识之士,首先要看得清自己,其次才能够推及他人,甚至人生。所以曾国藩十分重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广度。一个“明”字既简单也困难,不过如果能够做到肯努力、肯坚持,细心地从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学习领会,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渐渐地就能成为一个“明”人了。

要做一个“明”人,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第一,勤于学习,培养自己的分析、思维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第二,关注时势,随时关心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一切大事小情。

第三,勤于思考,对于自己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并据此判断于己最有利的下一步行动。

第四,行动时要关注周围人随时提供的新的信息,并据此随时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做事要铭记曾国藩提倡的“明”字,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懂得理性思考,不以力量上的强大来赢得尊重,尽量用柔的一面去对待别人的咄咄逼人,这样的人更能在将来胜任大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