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你要配得起所受的苦

你要配得起所受的苦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王阳明的心中,良知是要从千回百转的磨难之中方能得来,而古往今来的圣贤之人,乃至于伟大的成功者无一不是从千百次的磨砺之中持之以恒才最终取得胜利的。在龙场的经历,对于王阳明的一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折,当然也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心态,让他从悲愤与凄凉之中转向从容,无论他研究的心学还是生活都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意义。

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

——《顺生录·年谱二》

王阳明的心中,良知是要从千回百转的磨难之中方能得来,而古往今来的圣贤之人,乃至于伟大的成功者无一不是从千百次的磨砺之中持之以恒才最终取得胜利的。

世人在遇到艰难阻碍之时,大多数都是埋怨命运的不公平,害怕经历这些磨难,更无法面对那些阻碍,而忽略了磨难对于生活与自己成长的意义。王阳明生在官宦之家,用现代的话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但是面对两次科举的落榜,面对人生之中的种种不顺利,从来都是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在他的心中埋藏的是更为远大的理想,所以他对于这些挫折和磨难,总是不为所动,淡然接受。

在龙场,他面对自己搭建的不及肩膀高的草棚,曾经赋诗曰:“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面对龙场的水土不服,面对大山之中肆虐的瘴疠,面对着随行之人的沮丧与病痛,王阳明不仅自己砍柴烧饭,打理日常琐碎,更为随行之人吟诗歌唱,鼓舞他们的精神,让他们忘掉苦痛的环境以及疾病带来的疼痛。环境是如此的艰难,却也是如此的独特。他思索如若是圣贤之人,身处这样的环境又该怎样想,怎样做?

在这样的磨难之中,他领悟到,将自己与这万物融为一体,并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这万物万事,所谓一切皆由心生。在缥缈的雾霭之中,在一副石棺之中,他安静坐在那里,细想平生及平生所经历之事,不过是镜花水月。在这绝境之中,在这无所依傍、无所希望的绝地,他想到了佛学的达摩祖师。此情此景,对于王阳明来说,是一切都归于零的状态,什么荣辱得失,什么生死,就算是死在这里,也不过是化为一小堆死灰槁木,成为这瘴气肆虐的深山之中的一抔黄土。如此想来,死又何惧;如此想来,这荒芜的边瘴之地又如何?

岩洞之中的烛光就像是时光长河之中的点点星光,不知道过了多久,不知道过了几时,王阳明的心中有一丝光亮慢慢地显露出来,那光就像是星火燎原。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风,依照风月。此一瞬间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永恒,当王阳明历尽了19年的千辛万苦,历尽了生死场中的角逐,寻遍天涯海角,终于在这特殊的环境之中醒悟。

“理”就在我心中!我为何如此愚钝,天地圣贤的道路并不是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也无需存在万物之中,天与人原本就是一体,何时可分?又何必要分?随心而动,随着而行,万法自然。这不就是圣贤之道吗!存天理,去人欲,这天理不就是人欲吗!随着一声大笑划破长空,更打碎了这夜间之中大山深处的宁静。随从看着石棺之中的王阳明,个个惊诧不已,觉得他肯定是疯了,但是只有王阳明心中明白,此生追寻的圣贤之路终于畅通无阻。

37岁的王阳明在这瘴疠与野兽横行的深山之中,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风光,早就不是那个当年的风华少年,从小天资聪慧的他,也曾经有着非常辉煌的仕途,也曾经有着非常好的出身,当然也有着令诸多人羡慕不已的成就,可是这一切终还是离他而去。在这龙场,他住草棚,睡岩洞,开垦荒地,陪属下玩乐,硬是将这荒芜之地化为了自己的桃花源。这正如当初他来龙场之前大声吟诵的一样:“天下之大,虽离家万里,何处不可往!何事不可为!”

在龙场这生死的绝境之中,王阳明不仅摆脱了对环境的依赖,更超越了生死祸福的纠缠与威胁,这让他在龙场悟道之中大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境界,而对于生死的认知他也已经融入了人生的境界之中,并落实到了生命的真实体验之中。他用事实证明心与理合一,证明知行合一。在龙场的经历,对于王阳明的一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折,当然也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心态,让他从悲愤与凄凉之中转向从容,无论他研究的心学还是生活都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意义。

原来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圆满的,都可以自足其性,根本无须向心外去求什么。什么乱世,什么挫折,什么昏君,什么沉浮,全部都在心外,都不能对人心中的圆满与自在有所伤害。自此,王阳明随遇而安,心如平镜,就算是深处险境、绝境、逆境,都可以以一种罕见的平静而处之。后来的王阳明平叛军、战倭寇、开堂讲学,无论做什么都是内心波澜不惊,他对得起自己深处逆境和绝境之中的坚持,他所受的苦终于也功成圆满。

逆境、挫折与磨难都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心智,都可以让一个人成熟。如果在逆境之中选择逃避,选择沉沦,那么就算是受了苦到头来也是一事无成。做人要经得起考验,要在逆境中学会坦然面对,才可以对得起人生中的那些挫折,才可以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