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你要情报吗

你要情报吗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绝大部分中国人难以想象到,“你要情报吗?”于是,他们进行了谈判,李某开价10万元,最后议定为2万元。(据后来的评估结果,“好又多”因商业秘密泄露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高达4205万多元。一位刚从台湾调来、和李从未谋面的经理假称要买“好又多”的商业资料。他没有意识到,他已触犯了刑律,犯下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绝大部分中国人难以想象到,“你要情报吗?”这句只在过去的战争片或现在境外的警匪片中听到过的问话,竟在当今中国又重新响起来,而兜售情报者,竟是一位研究生毕业不久还一副学生模样的青年。

年方28岁、毕业于湖南师大数学系的李某在上海电子研究所攻读完硕士学位以后,于1996年11月来到广州“好又多”百货公司面试。“好又多”百货公司是会员制仓储式商场,全商场实行电脑化管理。李某在电脑程序编排和操作的测试中都取得第一名。主持面试的两个留美专家对他非常赞赏,因为他不仅具备计算机操作的普通技能,也熟悉世界上最先进的商业管理电脑程序。他工作后不久就协助台湾专家,用极短的时间,创造性地将台湾独立开发的电脑软件与适合中国内地的电脑系统结合起来。他被公司上上下下誉为电脑奇才,深得老板器重。

在工作后的9个月内,他职务连升了三级,担任电脑部副课长,工资也由1500元提至3000多元。

但他还是觉得缺钱。

在一个地下电脑软件交易市场,他认识了兰威电脑公司的经理陈某,此人颇有深意地点拨李某:小伙子,有这个技术你就发财了!“聪明”的李某顿时心知肚明。

1997年8月,他试着从电脑里调出全部商业信息资料,拷贝了一些软盘。然后他拿着“财源”到广州各大商场一家一家地打听,寻找买主。

在兰威公司的指点下,他找到了另一家大型超市。这家超市的老板是欧洲人,深谙国际商业竞争中的间谍战。于是,他们进行了谈判,李某开价10万元,最后议定为2万元。8月12日晚,他从办公室电脑里调出商业秘密资料,拷贝到4张磁盘上,次日换回了2万元钱。以后,这家超市的副总与他建立了固定联系。

“好又多”开发这套软件系统用了1000万元,却被李某用2万元卖掉了。

得到“好又多”那数十张软盘以后,“买主”却发现读不了这些程序。李某对“售后服务”也比较“负责”,于是他又开始偷程序。从此,李有了新的事业:不断窃取“好又多”的最新决策。

因为电脑的主机只能由电脑部经理以上的领导才能打开和调用,“好又多”自认为投资规模、经营策略(商品结构、价格策略、经营模式)、促销活动等企业的商业秘密很安全。“好又多”每天保持100个品种的商品价低于成本价,以吸引顾客,培育自己的顾客层。而这些秘密已经完完全全地掌握在竞争对手手中。竞争对手很快就赢得了以后一系列营销竞争中的主动。

不久,“好又多”发现了一些奇怪现象:他们给会员送优惠商品的价格单,而竞争对手的每件商品都比“好又多”便宜一点点,而且总比他们抢先一步。仓储商场是会员制商场,他们的一大批顾客都流失了。1997年9月份,公司销售额跌了1000多万元。(据后来的评估结果,“好又多”因商业秘密泄露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高达4205万多元。)

为此,公司领导层召开紧急会议。经过分析,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电脑系统可能“泄密”,于是发出了一些试探性的伪信息,果真竞争对手立刻做出了反应。是谁将公司的秘密泄露出去的呢?由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并没有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最后是一个玩笑导致了此案的破获。

有一天李某值班,电脑部经理正好来通知开会。李迅速将电脑屏幕调暗。对电脑业行内人士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非法动作”。

有人认为,全公司李某是唯一有本事窃取资料的,但立即招来了大家一致否定,公司对他那么好,他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一个同事因此打电话给李:“听说你有‘好又多’的材料,卖给我一点怎么样?”

“没问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李当即毫无城府地答应。真相由此大白了。

公司决定顺水推舟。一位刚从台湾调来、和李从未谋面的经理假称要买“好又多”的商业资料。1997年10月17日,此经理与李在广州花园酒店进行了交易,他用10万元酬金购买了李手头的资料。当天下午,李就被叫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铁证如山,李承认了。但他反复表白,自己并不想搞垮“好又多”,只想从中捞笔钱。他没有意识到,他已触犯了刑律,犯下了侵犯商业秘密罪。在法庭上,他还在喃喃地说:“我不知道窃取商业秘密是犯罪行为,我只是把这当做违反职业道德来看待,以为最多是被公司开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