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达到目标,勇于改变自己

为达到目标,勇于改变自己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自己的身上涂上油漆,吞下烧红的煤炭。比喻故意改变容貌和声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赵襄子不给,并说服韩、魏与赵联合,于公元前453年灭掉了智氏。豫让请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让他用剑砍几下,以表示已经为智伯报了仇。豫让达到目的后,便拔剑自杀了。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何况区区的容貌与声音。

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

【解释】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在自己的身上涂上油漆,吞下烧红的煤炭。比喻故意改变容貌和声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成语掌故】

春秋末期,晋国被智、赵、韩、魏、范、中行六家大臣所把持。公元前458年,智伯联同韩、赵、魏三家共灭范氏、中行氏,并分掉了这两家的土地。公元前455年,智伯又要韩、赵、魏三家割地给他。赵襄子不给,并说服韩、魏与赵联合,于公元前453年灭掉了智氏。

晋国有个人叫豫让,他曾在范氏、中行氏手下办事,后来投到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赏识。智伯死后,他发誓要为智伯报仇,杀掉赵襄子。于是,他改名换姓,到赵襄子的宫中干抹墙的杂活,身边时刻暗藏匕首。不料,赵襄子为人警觉,豫让还没动手,事情就败露了。豫让直截了当地对赵襄子说,他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身边的人都建议把豫让杀了,但赵襄子却说:“他肯为旧日的主人报仇,必定是个有义气的人,我谨慎地避开他就是了。”便命手下放豫让走了。

豫让并不死心,他把漆涂抹在脸上、身上,看上去像是患有严重的皮肤病一样;又吞下烧红的木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他沿街乞讨,妻子迎面走过,也没认出他来。一位朋友认出了他,对他说:“以你的才干,去给赵襄子办事,一定会得到他的重用,那样报仇不是很容易吗?何苦一定要把自己弄成这副模样!”豫让说:“为人臣者,心里却想着杀他,这是怀二心以服侍其君,我不能用这种卑鄙的手段。”

一天,豫让躲在赵襄子必经的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过桥时行刺。赵襄子来到桥头,马忽然受了惊,他心知有异,便命左右把躲在桥下的豫让揪了出来。虽然豫让已经改变了容貌,但赵襄子还是认出了他,叹息道:“豫子,寡人饶过你一次,已足够了,这次不能再放你走了。”赵襄子手下立即将豫让围了起来。豫让请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让他用剑砍几下,以表示已经为智伯报了仇。赵襄子很欣赏豫让的气节,便答应了他。豫让达到目的后,便拔剑自杀了。

词解人生

姣好的面容、动听的声音,都是现代人所努力追求的。有人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完美,不惜花费重金,忍受疼痛,将自己置身于“砧板”上,任由医生的手术刀在自己的脸上“横行”。这样的举动,并不是所有的现代人都可以接受得了的,因为他们只是为了一个表象便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

早在春秋时期,便有了改变自己容貌的故事,但故事的主人公并非为了表象,而是为了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一个目标。或许将自己的容貌和声音彻底地毁掉,在现代人看来,是一种愚蠢,但在豫让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一种勇敢,看到了一种坚持。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何况区区的容貌与声音。但是,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还是不要随意地“摧残”它们的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