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子比较老实

老子比较老实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充满辩证精神的军事谋略、经济策略和政治韬略。但是,毛泽东在1964年评论“老子比较老实”,把“搞阴谋,写在了书上”,也不像毫无目的闲聊。从《老子》品读来说,他至少觉得《老子》中有阴谋之术,多了一层理解。毛泽东对《老子》里“将欲取之,必固予之”这句话印象很深,称这是一个“原则”。毛泽东对《老子》这个辩证思想运用得可谓十分娴熟。

老子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充满辩证精神的军事谋略、经济策略和政治韬略。它是可以研习,可以传授,可以拿到课堂来讲解,可以摆上桌面来讨论的“阳谋”。

可也有人据此认为老子是权术家和阴谋家,他所谓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专为对手设立陷阱。是给对手以错觉,以便出其不意地击败对手。

不可否认,老子“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智谋和策略,是说要善于麻痹诱惑对手。

《老子》的思想充满着生命的智慧,但是这种智慧一旦被统治者使用又是极富有政治权术的,因而被称之为“君王南面之术”。

当然,这种权术和智谋,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阴谋。

毛泽东对这一点看得比较透彻。1964年8月30日,他在一次谈话中又引用了《老子》这句名言,或者对人评价,或者从另外的角度加以发挥,他说:

我看老子比较老实,他说“将欲取之,必固予之”,要打倒你,先把你抬起来,搞阴谋,写在了书上。(陈晋:《毛泽东之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4页;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19页)

毛泽东这一坦白和径直的分析,很值得人们深思和回味。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党内高层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看法以及如何应对产生了意见分歧,导致毛泽东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大讲阶级斗争,把我国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提出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1963年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督促各地注意抓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问题。9月,中央根据“社教”运动的试点情况,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一方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另一方面又提出了“社教”运动中必须执行的正确的方针、政策。

此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分别派出大批工作队,在试点的基础上,在部分县、社展开了大规模的“社教”运动。1964年五六月间的中央工作会议在讨论“社教”运动问题时,对全国基层的政治形势的严峻性做了夸大估计,提出要放手发动群众彻底革命,追查“四不清”干部在上面的根子。强调这次运动的性质是解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更加错误的观点。

在此期间,国际上苏共领导人挑起中苏两党论战,并把两党论战扩大为两国之间的争端,对中国施加政治、军事、经济压力。中苏在意识形态上出现分歧以及苏联对“三面红旗”的批评,在对苏共理论的意识形态界定上,使毛泽东认为苏联已经变修,因而提出了“反对修正主义”的口号。

再加上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以及周边形势的紧张,就促使毛泽东加紧在国内进行反修防修,并以此在党内开展“反修防修”的斗争。在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上,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东西当作“修正主义”、资本主义来批判,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领导干部指责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6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各类政治和思想斗争均是围绕着“反修防修”这个命题展开的,它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使阶级斗争扩大化。

毛泽东说这番话的背景,正值“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修防修”“警惕赫鲁晓夫式的人物”的那个时期。毛泽东所关注的是政治斗争。他说的“要打倒你,先把你抬起来,搞阴谋”,显然是疑心有人把他“抬起来”,是为了“搞阴谋”,最终是为着“打倒”他。他从老子的话里,悟出这样的道理,也不奇怪。但是,这还只是一种泛指,一种估计,不能具体坐实。因为当时,把他“抬起来”最高的是林彪,可林彪此时颇受信任,毛泽东此时还想不到林要“打倒”他,他说林“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是两年以后的事情;而刘少奇此时正因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四清”运动整顿的主要对象、农村要不要搞“三自一包”等问题与毛泽东意见分歧,他并没有把毛泽东“抬起来”。

但是,毛泽东在1964年评论“老子比较老实”,把“搞阴谋,写在了书上”,也不像毫无目的闲聊。从《老子》品读来说,他至少觉得《老子》中有阴谋之术,多了一层理解。此时,他毕竟看到了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苏联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就搞过“抬起来”又打下去的阴谋。在斯大林生前,极力热捧;在斯大林逝世后,做秘密报告大力讨伐。50年代,党内也曾反对过“个人崇拜”。60年代初,“个人崇拜”却逐渐形成热潮。政治经验丰富的毛泽东对这些乱象做过辩证性的、两分法的观察与分析,他对《老子》“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的原则的重新解释,落脚到“搞阴谋”,只能说他对赫鲁晓夫一类做法有着否定的倾向性意见,也表明他预测和防范党内也出现类似状况。

毛泽东对《老子》里“将欲取之,必固予之”这句话印象很深,称这是一个“原则”。毫无疑问,这是辩证法的原则。老子朴素辩证法的这条原则,阐述的道理很深刻,在生活中也很适用。

毛泽东对《老子》这个辩证思想运用得可谓十分娴熟。他运用于军事领域,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运用于经济领域,促进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运用于政治领域,使他对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有了深刻的认知。

至于老子“将取先与”这个原则是阳谋还是阴谋,这并不取决这条原则的本身,而取决于运用者的运用动机和使用对象。毛泽东将其运用于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陕北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显然是阳谋;将其运用于政治领域,也要具体分析,比如用这条原则观察赫鲁晓夫的两面派手段,就不能说是用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