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讲究起居饮食,注意出行礼仪

讲究起居饮食,注意出行礼仪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语·乡党》详细描述了孔子的起居饮食、坐车出行等生活情景,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孔子对饮食的讲究还有:食物放久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烹调不当,不吃。由此看来,孔子主张健康饭食,反对暴饮暴食,尤其反对醉酒。这些,都是要求人们时时注意礼节。

论语·乡党》详细描述了孔子的起居饮食、坐车出行等生活情景,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孔子对饮食特别讲究。这里面既有基本的卫生、健康的考量,也有礼制的要求和规范,更有对生活品位的追求。其中还隐含着做人修身的道理。比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10.8)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有人说:“这是指,食物做得精细、生肉切得细致都有利于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我认为这样解释没有道理,难道古人做红烧肉、清蒸鱼,都要切成细丝,或剁得稀烂吗?恐怕这句话另有喻义,孔子一定是劝告大家,做饭烹饪和做人做事一样,也要认认真真,不要马虎。自从我儿子去外地上学后,家里就剩下我和妻子,中午我不回家,在单位餐厅吃自助餐,妻子去她妈家蹭饭,晚饭我们基本是凑合。只有我儿子回家后,妻子才会生龙活虎地在厨房里忙活。有道是“女为悦己者容”,而妻子是“妈为悦儿者劳”。其实,做饭也是一种修行,如果连吃饭都凑合的话,其他的事也难免不会敷衍了事。这哪能谈得上“正心诚意”呢?

孔子对饮食的讲究还有:食物放久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切割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即便席上的肉很多,但吃的量不超过饭的量。唯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到醉。集市上来历不明的酒和肉干,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论语·乡党》10.8)由此看来,孔子主张健康饭食,反对暴饮暴食,尤其反对醉酒。为什么孔子说“唯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到醉”呢?想必不外乎三个选项:第一,这是礼仪的要求,喝多了失礼。第二,据说孔子身高1米92,身体魁梧壮硕,又是山东大汉,自然是酒量惊人,一般人喝不倒他。第三,孔子要求人们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进而增强自己的自控力。关于喝酒,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我是深有体会的,喝酒喝到气氛热烈时,想不喝都不行,形势所迫,身不由己,有些人是非醉不可。人人都知道喝醉了失礼,可是依然有人喝得胡言乱语,甚至丑态百出。所以,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第一个选项显然不是主要的选项。至于第二个选项,从孔子的话语中我们判断,孔子的酒量一定很大。很难想象,一喝就醉的人,敢说“唯有酒没有限制”。孔子曾亲口说:“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9.16)不被酒所困扰,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可见,孔子对自己在酒上的“人品”和“酒品”是相当的自信。但以孔子的为人,他的本意绝对不是向人炫耀“酒高人胆大”。只有最后一个选项才是一个最佳的答案。即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进而增强自己的自控力。

关于饮食和睡觉,孔子最著名的一句话是:“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10.10)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人对这句话的本意产生了误解,害得无数小朋友在爹妈的管教下,吃饭时闷声扒饭,睡觉前哑口无言。那么孔子的本意,是不是在每次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之前也不说话呢?显然不是,我们从以下两点就可以考证出来。首先,孔子自己就不是这样做的。孔子同别人吃饭的时候,特别是参加宴请的时候,不仅不会默不作声,而且还要引经据典。因为按照当时的礼仪,人们在社交或外交场合下,常常会“赋诗言志”,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或思想情感。当时的《诗经》是配有乐谱的,有时还会钟鼓齐鸣,载歌载舞。孔子曾经代表鲁国参加过国与国之间的国宴,也曾经周游列国得到许多国君和士大夫的宴请,一定不会光吃不说,默不作声。历史记载的一些著名的宴会,比如刘邦与项羽的“鸿门宴”、曹操与刘备的“煮酒论英雄”、赵匡胤与君臣的“杯酒释兵权”,以及乾隆宴请寿星的“千叟宴”,没有一场不是大说特说。其次,从这句话的语境中,我们判定,孔子指的是在斋戒祭祀期间,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之前也不说话,表示对天地、鬼神、祖先的虔诚,乱说话是对神灵的不敬。“食不语,寝不言”的前一章和后一章都是说的斋戒祭祀的事情。前一章说:“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论语·乡党》10.9)参加公家祭祀时分到的肉,不能过夜吃。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能吃了。后一章说:“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论语·乡党》10.11)即使是粗茶淡饭,吃饭前也要先拿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当然,平时吃饭嘴里嚼着东西,喷着饭渣和人说话;在公共场合吃饭时,旁若无人,高声喧哗,这是不礼貌的行为,这就另当别论了。

孔子主张,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论语·乡党》10.12)与乡里人饮酒,一定要等老年人退场,自己再出去。(《论语·乡党》10.13)这些,都是要求人们时时注意礼节。但是,孔子绝不是一个一天到晚装模作样的人,不会为了守礼而守礼。孔子回到家是什么样子呢?“寝不尸,居不客。”(《论语·乡党》10.24)孔子睡觉时不像死尸一样一本正经地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做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正如《论语》第七篇描述的那样:“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述而》7.4)孔子在家闲居,神态安稳,神情舒缓。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家是心灵的港湾,彻底放松休息。

孔子出行又是什么样子呢?“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乡党》10.26)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假设让孔子来到现在,就是这样的景象:上了汽车,先扎上安全带,开车时不打手机,不和副驾驶的人聊天,不对路旁边发生的事情指指点点……总之,交警要是想抓孔子违章:没门。想必闯红灯、酒驾、醉驾什么的,一定是阳货、公山不狃这样犯上作乱的暴徒。桓魋因对孔子不满,曾经火冒三丈,砍倒孔子身边的树,百分之百有“路怒症”,以子路的性格,他一定也有这样的潜质。

交流思考

1.宰予大白天睡懒觉。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没法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论语·公冶长》5.10)你是否也像宰予一样睡觉、吃饭等饮食起居没有节制,如何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

2.如何从认真对待生活开始,养成认真对待工作、认真对待人生的良好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