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德的缘起

道德的缘起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道德的缘起既然所有文化之物都是由人创造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那么道德作为文化之物自然也是如此。其中,习惯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贯而固定的行为方式,而风俗则是指风行于同一区域的人群的共同习惯。原始禁忌的种类不一,但起因都是预防对人的危害。原始禁忌源于当时人寻求保护、免除恐惧、避祸求福的心理。

第三节 道德的缘起

既然所有文化之物都是由人创造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那么道德作为文化之物自然也是如此。但要想完全把握道德的本质或独特之处,还需进一步弄清:道德究竟是怎样被人创造出来的?人又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创造道德?

在整个文化系统中,道德属于指令性文化的非正式规则即习俗这个情况,与西语“道德”(moral)源自拉丁语的“风俗、习惯”(mos)的事实是一致的,这就预示我们,道德与习俗有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道德应是由习俗演化而来的,最初的道德就在习俗之中。因此,要想弄清上述问题,就不能不从最早的习俗开始。

一、原始习俗的发生

“习俗”就是“习惯”与“风俗”的合称,但“习俗”反映的不是这二者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由此及彼的内在关联,即“习以成俗”,也就是“习惯逐渐成为风俗”的意思。其中,习惯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贯而固定的行为方式,而风俗则是指风行于同一区域的人群的共同习惯。由此可说,习俗也就是一定区域中的人群的共同习惯之总和。

人类最早的习俗是原始习俗,原始习俗即原始社会中原始人的习俗。由于原始社会在时空上距今天太过遥远,又因那时人类还没发明文字而缺乏文字性文物作为我们的考古依据,使得今人要想考察原始习俗的成因似乎根本不可能。所幸还有一直以来较广泛地分散于世界各大洲的未进入文明社会的氏族或土著人存在,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原始人及原始习俗的现代标本。结合近两个世纪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在这个方面所积累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推断原始习俗大致是这样形成的。

原始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必须处理各种各样的不可避免的事物。诸如:如何看待各种各样的自然物?如何适应自己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如何防备野兽袭击?如何避风躲雨?如何看待天地鬼神?如何进行劳动?如何制作工具?如何分工合作?如何获取食物?如何分配食物?如何食用食物?如何储存食物?如何安排休息睡眠、饮食起居?如何选择和建造住处?如何取暖防寒?如何用水用火?如何出行?如何繁衍生息?如何对待生老病死?如何嬉戏娱乐?如何装饰自己?如何吸引异性?男女如何结合?如何表达感情?如何相互沟通?如何相互对待?如何协调内部关系?如何统一行动?如何成为首领?如何与其他氏族相处?如何解决氏族间的纠纷?如何对待氏族战争?如何对待俘虏?

最初,原始人对于这些事务既无前例可援,也无一定之规,只能摸索尝试行事。在不断地摸索尝试中,一些成功的或看似成功的做法开始成为引人瞩目的“范例”,得到其他氏族成员的认可与习仿,渐渐又成为被全体氏族成员共同肯定的做法保留下来,以后再遇到同样或类似的事务,他们就会援用这些成功的做法来应对,久而久之,这些成功的做法就成了该氏族一贯而固定的共同行为方式,即原始习俗。例如,男性氏族成员负责狩猎、女性氏族成员负责采集的习俗,由氏族首领按人头均分食物的习俗,族外婚习俗即成年男女氏族成员只能同其他氏族的男女通婚的习俗,等等,都是经历这样的过程形成的。

相反,摸索尝试中的那些不成功的做法则被遗弃,而那些给人带来了灾祸的做法则遭到严厉禁止,成为原始禁忌。原始禁忌的种类不一,但起因都是预防对人的危害。如世界上许多原始氏族和土著族之所以都有禁止砍伐水源周围的草木,禁止在河流、泉水附近大小便和野合的规定,就是害怕会因此而遭受水神的报复;之所以往往同时有对火的禁忌,如不准向火堆泼水、扔脏物、吐痰,或用刀、棍向火中乱插等,也是畏惧火神的惩罚。再如世界上的游猎氏族之所以往往有在狩猎期禁忌接触妇女和严禁性关系的禁忌,其原因就是苏联学者谢苗诺夫所说的:“凡存在这种狩猎性禁忌的民族都深信,在整个这段时期内节制性关系是打猎成功的必要条件,违反了这种禁忌必然会遭受挫折。”还如世界上的采撷氏族或农耕氏族之所以禁止在山中乱砍滥伐,是怕触怒山神,影响山珍采摘、谷物丰收、牲畜兴旺;之所以禁止乱放扁担、不允许妇女跨过扁担,就是相信前者会使肩膀生疮,后者会使妇女产生阴毒;之所以禁忌踩踏农具、向农具吐口水和烧篮子、烧木犁之类,是相信这样会生畸形孩子或缺手的孩子。(23)

原始禁忌也属原始习俗,是原始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是以否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原始禁忌源于当时人寻求保护、免除恐惧、避祸求福的心理。如果说成功的做法是从正面满足原始人生产生活的需求,那么原始禁忌就是从反面通过将不利或有害的做法排除掉的方式来维护个人和氏族的生存发展。因此,原始人的习俗既包括对他们的全部成功做法的延续,也包括对所有有害做法的禁绝。

以今人的观点看,有些原始习俗并不见得正确、合理、对人有利。如原始人普遍存在的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和原始巫术,非洲从原始时代延续至今的对妇女成人时实行的残酷割礼,澳洲土著人吃东西不能让外人看、牛奶不能煮沸、孕妇不能吃热蛋等奇怪习俗就是如此。然而,这些令今人匪夷所思的荒诞习俗并不意味着原始人要跟自己过不去,而是由原始人的混沌不清的、非逻辑的原始思维水平和错误的因果关系认识所导致,如牛奶之所以不能煮沸,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将导致奶牛无奶;如以某种自然物为图腾的崇拜,缘于对氏族祖宗的误认;而原始巫术则出自原始人在神秘大自然面前对获得把握自然神力的渴望。所以卡西尔说:“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人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24)

由此可见,人类最早的习俗就是源于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所以恩格斯说:“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25)

每个原始氏族都会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发展的需求而形成自己的习俗。由于各个原始氏族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所能利用的自然资源不同,导致它们之间往往会有不同的习俗。不仅如此,即使是存在于同一地区的各个原始氏族,也会由于他们处理各种事务时所尝试过的做法不尽相同,对成功做法的认识不尽相同而形成不同的习俗。

二、道德的起源

虽说道德属于广义习俗,二者都是对人的指令,都是非正式规则,但能否由此说原始习俗的起源就是道德的起源?这还得从二者的差异说起。

第一,从规则的种类看,原始习俗乃至所有习俗都是关于行为或做事的规则,而没有关于品质或做人的规则,而道德既有行为或做事的规则,也有品质或做人的规则。这一点构成了道德与习俗的最明显、最根本的差异。不言而喻,仁慈、仁爱、忠诚、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之类,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民族,都属道德规范而非习俗。

第二,即便在行为规则或做事规则方面,也有外延大小的不同。习俗及原始习俗对人行为的规定,渗透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关乎人的生产劳动、相互交往、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游戏娱乐、节庆祭祀,也关乎人的工具式样、房屋式样以及服饰式样,等等。而道德对行为的规定,只限于与人或人的利益或人的相互关系相关的人事,全是有关如何与人交往相处、如何协调相互关系方面的规定。

第三,在行为规定的评价方面,二者也存在差异。习俗中只有那些照做或不照做会涉及善恶评价的行为规范,才同时也是道德规范,而习俗中那些告诉人按什么形式或什么程序步骤去做一件事,但照做或不照做此事却并不关乎善恶评价的行为规定,则是纯粹的习俗。比如一个人没有按过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没有按过生日的习俗过生日之类,虽会被认为“不合习俗”,但不会被认为是“恶”。

第四,从规则的表现形式看,道德具有概括性、抽象性,是由概念或短句表述的规范,而原始习俗则往往是一些由固定化、程式化、形式化的具体动作和步骤构成的做事方式,这种做事方式如果没有人以身示范,一般很难通过一个概念或一句话就让人明白、学会。比如男女如何求偶、成人如何行割礼、吃饭如何用筷子等习俗就是如此。因而一个具体习俗的传承往往须在实践中教与学,舍此则难以相传。而道德的传承则主要靠言教,即便没有以身示范,传承者也可通过语言明白其含义。

第五,从规则的后盾看,原始习俗一开始就是既靠氏族所有成员的舆论维系,也靠氏族组织的实际赏罚支撑,比如将违反原始禁忌的氏族成员驱逐出氏族,在原始社会差不多就意味着死刑般的惩罚,因为脱离群体的单独个人是很难在丛林中生存下去的。道德则不同,最初只受社会舆论维系,后来才逐渐有了或直接或间接的社会赏罚机制的支撑。不仅如此,同为二者所有的社会舆论其实也存在差异,维系原始习俗的社会舆论主要由迷信构成,是建立在迷信的基础上,而维系道德的社会舆论主要是善恶评价,已有理性的光芒。

根据道德与习俗的以上差异可以得知:习俗包含道德,但不全是道德,也没包含所有道德。习俗包含道德,是说习俗中也有处理人事的行为规范;习俗不全是道德,是指习俗中那些与处理人事无关的行为规范就不属于道德;而习俗没包含所有道德,是指有关如何做人的品质规范不在习俗之中也不属于习俗。

既然习俗与道德是这样的关系,应该说最早的原始习俗就已经含有道德的内容。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否认在原始人那里也存在人际关系,即氏族之间、族员之间、男女之间、长幼之间、酋群之间、个群之间的关系,就得承认他们同时也会有处理这些人事的行为规范。事实也是如此,比如原始人的胞族通婚习俗,由氏族首领分配食物的习俗,内部成员不得相互伤害、残杀的习俗,其实也就是有关人行为的道德规范。从这种意义上说,道德是与原始习俗一起出现的,原始习俗的起源就是道德的起源。只不过这时道德与原始习俗还是混在一起难分彼此的,只是当后来有了关于如何做人的明确规范亦即品质规范之后,道德才与原始习俗有了质的分殊,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形态,得以从原始习俗中独立出来。由此可知,品质规范的出现乃是道德脱离习俗而独立的标志。

道德从原始习俗独立出来的时间应该是人类有了理性思维,开始具备抽象、概括的能力,能将做人的品质用简明的概念表达之后。因为有史以来所有的有关如何做人的品质规范无不由概念表述。当人类能用这种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概括做人的品质规范之时,自然也能将处理人事的那一部分原始习俗概括成用短句表述的行为规范。关于道德从原始习俗中独立出来的大致时间,马克思有个说明:“在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人类的较高的属性便已开始发展起来了。个人的尊严、口才、宗教感情、正直、刚毅和勇敢这时已成为性格的一般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残忍、诡诈和狂热。”(26)

不过道德的独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的感性经验到自觉的理性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这样几个阶段。起先,一些人将自己肯定、期许的好的为人处事方式或好人,以及自己否定、厌恶的坏的为人处事方式或坏人,运用形象思维,通过编故事、神话、传说、史诗等口头作品的方式讲述出来。后来其中的一些作品渐渐地在社会中引起人们的共鸣,得以广泛流传,而作品中的各种人物也就成了人们共同认定的好人或坏人的典型,好人的典型成为人们称赞模仿的对象,坏人的典型成为他们鄙夷拒斥的对象。再后来,经某些智者即有智慧之人对作品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好人的品行进行提炼、概括,向社会提倡推广,就成了最初的道德规范。在西方,与这个过程大致相应的三个时期分别是古希腊的神话时期、荷马史诗时期和先哲时期;在中国,则是盘古神话时期、炎黄传说时期和尧舜禹圣王时期。

道德的独立使习俗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习俗归于道德,其余部分仍属习俗。道德从原始习俗中独立出来的过程说明,道德是人在生存发展的社会活动中,为了解决“如何为人处事”的问题而创造出来的,并且也是通过回答“如何为人处事”的问题来服务于人的生存发展需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