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和谐地与人相处

和谐地与人相处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七课 和谐地与人相处孔子说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于丹说孔子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关于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还有一个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第十七课 和谐地与人相处

孔子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于丹说

孔子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绝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

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

举个例子,许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观点肯定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他能够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就既保证了整体的和谐,又保留了不同的声音。我们今天说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的不同的声音和谐地融入到大的集体的声音中。

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生活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场面:大家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领导的话还没说完,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说,对对对,领导说得真好,什么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类的溢美之词说了一大箩筐;可是到会后他转脸就会对别人说,哎,这个领导说的都是什么啊?我一点都不同意他的观点!

关于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还有一个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就是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他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觉到受到照应。

“比”这个字形,像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起,意思是说,小人喜欢结成小圈子,他不会融入大集体。

比如说开一个Party,一个君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疏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小人呢,他会和他最要好的人躲到一个角落去嘀嘀咕咕,好像他们两个人好得不得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还是因为君子和小人的道德境界不同。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所谓“结党营私”,正是这个意思。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中国一直以和谐为美,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就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其实这就是君子之道。

爸爸说

孔子的这句话,依然讲的是君子之道。君子虽然内心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之间从来不争,因为他的修养告诉他,彼此尊重,团结协作才是做人的真谛。

孩子,三个和尚的歌谣你一定听过吧!“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喝了呢?这是因为三个和尚都自己顾自己、怕吃亏、不负责任、不合作、互相推诿,当然就没水喝了。

在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分工精细,而每个人的思维、知识面都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与他人团结协作就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当今一些选拔人才的考试中,除了理论知识之外,还要专门测评应试者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这就是说,若想成为以后的高科技人才,善于协作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善于合作的团体里大家同心协力,集合大家的脑力,共同创造一项智能财产,其产生的群体智能将远远高于个体智能,从而获得比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得多的团队绩效,形象地表示就是:1+1>2。

下面我给你讲一个在印度流传很广的故事,让你加深对和谐协作的理解:

一次,国王问大臣:“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成群的羊而没有成群的狗?”聪明的大臣没有正面回答国王,而是做了一个实验。快到傍晚的时候,他陪着国王至两间屋子前,命人先将100只羊放入一间屋子,并在里面放一些青草,又命人放100只狗在另一间屋子,并在屋子里放上了许多肉饼,然后将门锁好走了。

次日清晨,他请国王观看两间屋子。第一间里的羊们安然地睡着,那几捆草早已被吃光了;当打开第二间屋子时,国王惊呆了,里面血腥扑鼻,许多狗已经奄奄一息,而那些肉饼却仍然完好地躺在食盆里。国王迫不及待地问为什么,大臣平静地说:“羊在利益面前善于协作,而狗则勾心斗角,为利益相互残杀,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成群的羊没有成群的狗的原因吧。”

在今天这个社会,协作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一种能力,是群体技巧和能力的总和。总之,在这个相互依存充满联系的社会中,善于协作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来听这样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有个农夫,他的儿子们常常互相争斗不休。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劝说他们,尽管他苦口婆心,仍无济于事。他认为应该用事实来教育他们,便叫儿子们去拿一捆木棒来。木棒拿来后,他先把整捆木棒交给他们,叫他们折断。儿子们一个个竭尽了全力都无法将它折断。随后他解开了那捆木棒,给他们每人一根。他们都毫不费力地将木棒折为两段。这时,农夫说:“孩子们,你们要像木棒一样,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不会被敌人征服;可你们互相争斗不休,便很容易被敌人打垮。”

一次,佛祖释迦牟尼问身边的弟子:“给你一滴水,怎样才能让它不干?”弟子答不出来,佛祖说:“融入大海。”是的,单独的一滴水,既经不起阳光的暴晒,又无法抵挡狂风的侵袭,唯有融入广阔的海洋,才能永不干涸,才能掀起滔天巨浪。

妈妈说

孩子,跟爸爸学习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咱们再谈谈小圈子的危害。有学者研究美国黑人社区亚文化,发现同一社区非裔黑人青年群体,大家都不学习,不愿接受高等教育,如果某人努力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就成了整个小圈子的公共敌人,成了小圈子的“异类”。还有一个故事也很类似:

达尔文第一次到澳洲时,带走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让他到英国去“文明化”一下子,并给他起名为约翰·明斯克。若干年后,

又托人把他带回澳洲,大有“撒下文明的种子”之意。达尔文第二次去澳洲考察时,苦苦追寻那男孩的下落,知情者回答是:“我们已经把他吃了。他没有像样的体力,很多事都不会做。”

这个故事多么发人深省!小圈子中的成员,其每日的活动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团体之中,不与其他人交流沟通,容不得新思想的存在,这种消极的氛围慢慢发展就成为阻碍个体发展的因素。比如那个叫约翰·明斯克的小伙子,本来在外面的世界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知识,但回到故乡不但无法施展才能,还被愚昧的同胞吃掉,小圈子成为杀死他的凶手!

小圈子的危害还表现在不能团结协作,自私自利,目光短浅。秦灭六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六国合纵,地五倍,兵十倍于秦,曾使秦十五年不敢入关半步。各国虽均仇视虎狼之秦,但私底下却互相猜忌,耽于安逸,沉迷酒色,均因贪小利而不顾大害,最后被秦一一击破。因为他们本身尔虞我诈,互相猜忌,毫无气力去为自己的命运去争。

小圈子的危害还表现在一切以小团体为重,没有全局意识。以下这个故事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晋国送来的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当时就满口答应了借道之事。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只看到小团体眼前的一点利益,不顾大局引狼入室,目光短浅的虞国国君最终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付出了代价--小圈子思想最终害人害己。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讲:“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君子的集体是范围广大的,可以上升到人类,自然万物,而小人的集体是因利益勾结起来的小圈子。君子考虑问题全面,不会为私欲而去争取浮名俗利,他们能够保持一种庄重、自持、守节的态度,乐于与他人和谐共处,而不是结帮拉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