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矛盾的斗争性是什么意思

矛盾的斗争性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 矛盾及其属性人类实践及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同时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既有内在根据又存在外部条件。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 矛盾及其属性

人类实践及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这种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辩证法上所说的矛盾。所以,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也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方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方,它自己也将不会存在。比如,一块磁铁总有南北两极,它们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要想得到只有南极而没有北极或者只有北极而没有南极的单磁极是不可能的。如果把它的一极磁性消除了,那么它的另一极磁性也将同时消失。我国古代哲学名著《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知,前后相随。”意思是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音与声,前与后,所有的这些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着的,没有甲方就没有乙方,反之亦然。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这里说的正是矛盾的统一性问题。正因为是冤家,是对立面,它们才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维持统一整体的存在。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相互转化。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就像生物遗传中有变异,变异中有遗传。正因为如此,在一定条件下,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事物的转化总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比如,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成功转化为失败,失败转化为成功等等。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我们平常所讲的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离异、互相分化、互相批评等等,这些都是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范畴,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比如,自然界中吸引和排斥、化合和化分、凝聚与扩散、裂变与聚变、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等;社会领域中市场上的竞争、战场上的搏杀、学术上的争鸣、看法上的争议、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这一切都是斗争的表现形式,其间有对抗性斗争关系,也有非对抗性斗争关系。所以,同一性不限于团结合作,斗争性也不只表现为“你死我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一方面,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事物矛盾双方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同一性的作用就在于使矛盾双方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维系事物矛盾的存在,保持事物的稳定。斗争性的作用就在于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改变,造成旧矛盾统一体解体和新事物矛盾产生。另一方面,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事物矛盾的双方都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只有同一性而无斗争性,或只有斗争性而无同一性,就不成为其矛盾。具体说来,同一性是包含着差别、对立和斗争的同一性,而不是矛盾双方的绝对等同。正如所谓的“相反相成”,事物之所以能够“相成”,恰好是由于它们“相反”。而斗争性是互相联系着的矛盾双方的对立与排斥,如果两个方面毫无联系,双方的斗争也无从发生。俗话说“冤家路窄”,正因为“冤家”在同一条路上相逢,才可能爆发斗争性。如果各行其道,矛盾双方不在一个统一体中,就不可能有斗争性产生。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要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学会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只见同一不见对立或只见对立不见同一都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从根本上说,都是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表现在:

首先,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事物才能存在,也才谈得上发展。

其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矛盾双方都从对方吸取并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比如,植物和动物之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

再次,矛盾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渗透,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这就决定了事物总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所以资本主义只能转化为社会主义,落后只能转化为先进,谬误只能转化为真理,坏事只能转化为好事等等。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推动事物进行量变。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此消彼长,为对立面的转化即质变准备条件。

其次,推动事物实现质变。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力量不断变化,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冲破事物存在的界限,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造成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但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研究表明,非生命世界中的一切运动都是由吸引和排斥这两种力量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斗争引起的;而生命运动的发展和进化,则是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既斗争又统一的矛盾斗争。社会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就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对立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思维的发展也证明了,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不甚深刻的认识与深刻的认识、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既对立又统一,是推动思想前进的动力。

3.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所谓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同时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既有内在根据又存在外部条件。具体说来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如下:

首先,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因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还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并决定着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基本趋势和发展方向。一个事物为什么会运动变化,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什么样子,主要由事物的内因决定。所以才有了那句古话:“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又比如,处于同样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有的人健康,有的人生病,这是由每个人的体质决定的。

其次,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内因只是规定了事物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因即外部条件,这种可能性才能够转化为现实。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般地说表现为它可以促进或者阻碍事物内部因素的形成和成熟,从而起着加速或者延缓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还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不过,外因的作用不管多么巨大,决定事物发展性质和方向的还是内因。比如,庄稼在土壤肥沃、风调雨顺的条件下,就长得快,长得好;在土壤瘠薄、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就长不好,甚至会枯死。《三国演义》里有“火烧赤壁”的故事,从这里流传出一句成语,叫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外部条件,没有“东风”,火烧赤壁的军事计划,就不可能实现。但无论如何,“东风”都只是必要条件,而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据。

再次,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外因只能通过增强或者削弱内部矛盾的某一方面的力量而起作用。比如,病菌能够使身体虚弱的人致病,而对体魄健壮的人却没有感染力,也在于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又如,足球比赛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只能是双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体能、意志等内因,而球迷们的临场助威、场地条件、气候等外因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且必然通过运动员的内因才能起作用。

正是因为内因外因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要坚持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首先,要十分重视内因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因此凡事要先从内因着手,从内部查找原因。就如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固然有外部机遇、环境等条件,但更重要的是他是否首先具备了一个成功者所必备的能力、学识、身体及心理等内部条件。所以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修炼“内功”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明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成长为有用的人,曾三次搬家,以避开不利于孟子成长的邻居。对于那些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外部因素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而对那些阻碍事物发展的外部因素则要尽量抵制、削弱并加以改变。正如我们每一个人遇到顺境时,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条件获得成功,当遇到逆境时,不要悲观失望,而要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想办法变不利为有利,最终在逆境中崛起。

再次,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根据。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信和依靠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取得胜利和成功。所以,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但是,自力更生不等于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就是要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技术、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济等方面博采天下之长,为我所用。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才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繁荣、技术进步,从而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既要反对目光短浅、盲目排外,也要防止不顾我国国情而盲目崇洋。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