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普遍语法的演变

普遍语法的演变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普遍语法的演变 ——从哲学、心理学到生物学的历程□ 代天善一、普遍语法思想的认识论阶段普遍语法是乔姆斯基语言研究的理论目标,它不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归宿,而是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与研究为出发点,探索语言的普遍规律,从而揭示人类心智的本质。人们一般认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位重要先驱的思想。乔姆斯基大量引证皮尔士以说明普遍语法的科学假设性质。

普遍语法的演变
——从哲学、心理学到生物学的历程

□ 代天善

一、普遍语法思想的认识论阶段

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UG)是乔姆斯基语言研究的理论目标,它不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归宿,而是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与研究为出发点,探索语言的普遍规律,从而揭示人类心智的本质。最早提出“普遍语法”这一概念的是德国哲学家Alsted,他大约在1630年第一次引进这个术语,作为与“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PG)相对立的概念。根据他的解释,普遍语法是每个个别语法的模型,普遍语法的作用是揭示“与语法概念的方法和来源相关的、对所有语言来说都是相同的那些特征”(Fromkin et al,1983)。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的对应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他们就普遍性与特殊性、共相与殊相之争的思辨无不蕴涵了后来语言共性与个性之争的萌芽。人们一般认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位重要先驱的思想。

(一)阿尔诺和朗斯洛

法国的阿尔诺(A.Arnauld)和朗斯洛(C.Lancelot)是《普遍唯理语法》的作者。该书出版于1660年,又被称为《波尔-罗瓦雅尔语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乔姆斯基(Chomsky,1966,1975,1986,1990,1995,2002)在其著述中不断引证该书,对它备加推崇。他声称《普遍唯理语法》是其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先驱,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也使这本被人遗忘近200年的语法经典著作重新焕发了生命。

在《普遍唯理语法》句法部分的第二十四章,作者列举了关于句法的五条普遍原则(Maxime),说明作者要写的不是一部个别语法,也不是一部局限于某几种语言的语法,而是一部普遍语法,一部就其理论体系而言适用于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该书第九章关于关系代名词中的一个例句,“看不见的上帝创造了看得见的世界”被乔姆斯基一再引用,用来说明普遍语法的某些观点。这个句子由三个命题构成,即“上帝是看不见的”,“上帝创造了世界”,“世界是看得见的”。乔姆斯基意在表明句子是由命题构成的逻辑体系的观点,他还认为该句隐含了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及其相互转换的概念。

(二)洪堡

在德国近代史中,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被认为是一个杰出的语言理论家,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他相信“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器官”。我们不应该把语言视为僵死的产品,而是必须在很大程度上将语言看作一种创造。人类具有统一的本性和统一的精神;尽管民族和文化的具体形式纷繁多样,差别显著,它们都只是人类本质的表现形式。换句话说,洪堡特追求的是隐蔽在个别现象背后的普遍性。正是从这个高度出发,他透过语言现象,看到了人类语言的一些本质特征。

洪堡特把“语言形式”定义为“在心理动作底层的、恒常不变的系统,这种心理动作把有结构的组织连接好的信号提升为一种对思想的表达”。这样一部语法在洪堡特的意义上,把语言定义为“一个递归的生成系统,其中的生成法则是固定不变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种人类语言的底层,我们都会找到一个普遍的、只表示人所独有的智力属性的系统。

(三)皮尔士

普遍语法在一段时期内成为语言天赋论的代名词,因为乔姆斯基一再认为普遍语法是人脑先天的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对普遍语法的研究最终要对人脑物质进行科学探索,因为人脑的初始状态蕴涵了人类一切语言共同的特征。在人们广泛把语言天赋论思想追溯到笛卡儿的同时,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那就是皮尔士(C.S.Peirce)。皮尔士关于一般知识获得体系的认识论核心是:猜测本能(conjecture instinct)和溯因逻辑(abduction),而溯因逻辑的本质就是猜测本能。皮尔士列举了几个溯因逻辑推理的例子。有一次他去土耳其,在从码头到目的地的路上,他遇到一个男子骑在马上,四个马夫为他撑着阳篷。他想到只有当地省长才有如此排场,于是推论,那个骑在马上的男子就是省长。这就是一个溯因推理。另一个溯因推理的例子是,在内陆发现了鱼化石,要说明这种现象,就必须假设这块陆地曾经是一片海洋。塑因推理的过程是“观察到一个奇怪的事实,需要找出其原因,或者说提出一个假设,以解释为什么会发生”。溯因逻辑与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科学假设的对比如下:

皮尔士

(1)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C被观察到;

(2)如果A为真,那么C会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

(3)因此,有理由相信A为真。

乔姆斯基

(1)儿童语言获得中的“刺激贫乏”现象;

(2)如果普遍语法即“语言习得装置(LAD)”存在,那么“刺激贫乏”得到合理解释;

(3)因此,有理由相信普遍语法存在。

溯因推理最初叫做假说推理(Hypothesis),这是一种独特的推理,它既不同于演绎(Deduction),也不同于归纳(Induction),却是数学和科学不可缺少的。溯因推理是一种从结果到原因或从事实到假设的推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猜测本能,溯因推理不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因而是易错的。“演绎推理的结论已经蕴涵在大前提中,没有新知识产生;归纳推理只是对已有假设的实验证明;只有溯因推理才是形成假设的过程,是唯一产生新信念的逻辑操作。”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研究跟其他自然科学研究一样,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与改进假设,直至逼近真相的理论过程。乔姆斯基(Chomsky,1965)大量引证皮尔士以说明普遍语法的科学假设性质。他们认为人能够发现某些正确的理论,只是由于他的“本能在开始时就必定包含了真实地思考某些特定事物的倾向”。同样“你不会真的认为,每一只孵化出来的小鸡必须搜遍所有可能的理论直到它忽然产生拾起什么东西并吃下的好主意。相反,你会认为小鸡具有一种这样去做的天赋观念;也就是说,它能想到这一点,但没有想到其他任何事的能力……但是如果你认为每一只可怜的小鸡都具有趋向一个确定真理的天赋趋势,为什么你会认为只有人不具备这种天赋呢?”

二、普遍语法与语言心理机制

(一)生成语法的理论历程

生成语法从乔姆斯基1957年的《句法结构》算起,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普遍语法的理论建设十年一个台阶,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SS模型(Syntactic Structure)、60年代的ST模型(Standard Theory)、70年代的EST模型(Extended Standard Theory)、80年代的GB模型(Government and Binding)和90年代的MP模型(Minimalist Program)。但不管乔姆斯基的理论怎么发展变化,有多少繁杂晦涩的技术术语,都是在试图回答下面的一个问题:人脑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属性才使人学会说话?

乔姆斯基从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出发,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就像自然界存在光的、电的、化学的、有机的事物一样,世界也存在心理方面的事物。生成语法站在个体心理学的立场,研究专司语言的语言机能(the faculty of language,FL)。语言机能是人类大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由遗传基因决定。普遍语法就是关于人类语言机能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的心理机制及其结构的说明。我们可以把语言机能看做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获得装置”,它通过具体语言经验的触发与交互,使人获得某一个别的语言知识,如汉语、英语、法语等。正因为乔姆斯基说这种“语言获得装置”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时常被人贴上笛卡儿天赋论的标签。其实,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笛卡儿的天赋论是建立在“上帝”存在基础之上的心-身分离的二元论;而乔姆斯基是建立在生物遗传基础之上的一元论。这一点乔姆斯基在下一句话里清楚地表明了他的立场,“人们为了解释行为现象或知识习得,假设存在着一种抽象的心理机制,但这种抽象机制所对应的物质结构是什么?——我完全没有定见。但我们并不像笛卡儿那样,在处理那些不能用他所说的物质运动的概念来表达的现象时,不得不假定一种第二类实体”(Chomsky,1965)。

(二)最简方案

生成语法的理论模式不断扬弃与更替,从规则系统发展到原则系统,从原则系统发展到了对语言变异的范围的限制。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是内化语言(I-Language)和外化语言(E-Language)的区分。外化语言指语言行为的产物,与人脑的属性无关,是传统语法的研究对象。内化语言则指体现在语言行为中的知识体系,是生成语法的研究对象。最简方案(Chomsky,1995,2000a,b)认为,内化语言包括一个运算程序(computational procedure)和一个词库(lexicon)。词库是词项的集合,每个词项是一个特征的复合体(a complex of properties)。运算程序从词库中选择词项构成表达式(expression),表达式是更复杂的特征序列。语言之间的变异似乎仅限于词库,它们包括各种语言对语音的不同选择、索绪尔任意性和功能语类等三个部分,而且它们都属于词库而与运算系统无关。这说明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可能存在于这种抽象的运算系统之中。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只有语音表征(phonetic form)和意义表征(logical form)是真正必不可少的,它们的存在具有“实际的概念必要性”。而其他不具有“实际的概念必要性”的语言结构和应用原则都应该消除。这些需要消除的部分包括有名的深层结构(d-structure)与表层结构(s-structure)等。既然语言需要把词结合成层阶的树形图结构,那么语言机能必须至少包括结合这些词所需的操作。最简方案中这个机制叫做“合并”(merge)。“合并”反复将两个成分(词或短语)组合成二分叉的树形图结构,每个分叉都携带自己成分的标记。利用“合并”形成错误推导的逻辑可能性是很大的,因而受到几个经济性原则的核查。例如,某些操作在推导过程中比其他操作要先执行,相邻关系的操作比远距离关系的操作要优先,或者简单操作比复杂操作要优先等。

最简方案避开了先前生成语法中实施的复杂机制和原则,如扩展了的标准理论(the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EST)与管约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GB)(Chomsky,1972,1981)。乔姆斯基认为最简方案不需要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照样有效,他的意思是,像投射原则(the projection principle)或格过滤原则(the case filter)的限制条件并不应用这些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表征形式。但最简方案认为每个句子的推导仍然包括一系列抽象的句法树形图结构,这些结构通过移位操作相互联系。这些树形图结构是不可能“最简的”。它们包含了详尽的各式各样的分枝结构,如词素的结构,“时态”和“一致”等曲折形态特征的结构,无数语素的移位或相互标记的空语类节点的结构等等。因此,最简方案中原来句法成分里的很多内容被卸载下来,放进了词库。词库不再只是标明声音—意义对应关系的词汇列表,而是搭载了大量抽象的语素和特征信息。于是,最简方案在揭示语言行为底层的心理机制方面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三、生物遗传与进化

乔姆斯基在论述儿童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时说,“当今,把如此复杂的人类成就归于几个月(至多几年)的经验,而不归于数百万年的进化或神经组织原则,这是毫无道理的。其实,后者更符合物质规律,更能使人们认识在获得知识方面与动物的不同”(Chomsky,1965)。普遍语法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语言机能(FL)。语言机能是指人脑实现语言能力、专司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的能力。有人直接把语言机能就叫“语言器官”。对于这个器官的生物进化、大脑定位、物质实现等问题,人们正在进行探索之中。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生物属性最终会使语言研究和主流的自然科学逐步融合。目前,普遍语法在语言机能的生物遗传与生物进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一)生物遗传

最近遗传学上对语言遗传物质有了重要的发现。有一种罕见的言语遗传损伤病例,它的成因是由单个基因(FOXP2)的显性等位基因引起的(Lai et al.,2001)。这个基因已经被排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显示这个基因的正常序列在人群中是一致的,人和猩猩进化分离之后,它从灵长目动物的同族体中脱离了出来。这种疾病的显型病征很复杂,还没有得到完整的描述,但一般认为患者在语法方面,如发音、说话、理解和判断等均有缺陷,并伴随有嘴脸运动次序障碍。而且,在被确认的几个基因座中,FOXP2被认为是导致语言损伤或诸如口吃与诵读困难等相关症状的最精确的基因座。在对老鼠、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组对比研究中发现,表现在听觉系统中的基因在人类世系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积极的选择性变异。

基因证据说明,人类的语言虽然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但语言具有共同的遗传物质基础。随着更多对言语与语言有关的基因的确认、排序和个体与物种之间的基因对比,人们对语言的物质秘密将会了解得更多。目前对FOXP2基因在语言上的定性是毋庸置疑的,唯一的争论只是这一基因的形成到底是突变还是适应性的渐变。

(二)生物进化

在最简方案的理论背景下,豪泽(M.Hauser)、乔姆斯基和菲奇(W.Fitch)(2002:1569-1579)就语言机能的进化起源提出了他们的唯递归性假设(the recursion-only hypothesis)。他们的主要结论是:(1)语言机能(FL)可以区分为狭义的语言机能(narrow language faculty,FLN)和广义的语言机能(broad language faculty,FLB),后者包括感觉运动系统(sensory-motor system)、概念意向系统(conceptual-intentional system)和FLN。前者只包括“狭义句法和接口对应中核心的运算机制”,这一核心的运算机制就是递归性。(2)唯递归性假设认为“绝大部分FLB的特征都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相比之下,FLN核心的递归性运算机制是人类语言所独有的。”(3)FLN是新近进化的产物,它的进化可能出于语言之外的其他原因,如导航,数字量化或社会关系等其他领域的认知能力。乔姆斯基意义上的递归性是指语言具有离散的无限性(discrete infinity),也就是语言可以将意义单位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并列、叠加、内嵌等组合操作,生成无数意义不同,结构各异的表达结构。

唯递归性假设是在生物进化的语境下对语言机能的又一次科学假设,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个假设是对传统语言进化观的一个挑战,传统的语言进化观认为语言机能是在知识运用和相互依赖的社会生活方式中逐步进化的结果,是对追求更加精确更加高效的交际需求而作出的适应性价值取向。但乔姆斯基拒不承认是自然选择造就了语言,而将语言的进化归因于基因的突变,认为语言进化是突变的(saltational),是一种功能变异(exaptational)。因为实在难以想象有介于中间的半发达语言存在。赞成者(Bickerton,1998)认为由原始语言一步飞跃突变成完全属于人类的语言是一个更好的解释。而渐变论则认为在自然选择的随机性方式中,语言机能后一阶段的特征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逐步获得了比先前更加改进的体系。平克和杰肯道夫(S.Pinker & R.Jackendoff,2005)坚持认为语言是因交际需求逐步进化的复杂的适应性结果。他们提出的语言适应性假设(the language-as-adaptation hypothesis)与乔姆斯基等人支持的唯递归性假设(the recursion-only hypothesis)在国际学术界的争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四、结 语

在前人普遍语法认识论思想的基础上,乔姆斯基开创的生成语法事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从规则到原则,从原则参数到最简方案,从最简方案到生物遗传与生物进化研究背景下提出的唯递归性假设,普遍语法终于如人所愿,初步实现了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研究属于心理学最终属于生物学范围的根本性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Bickerton,D.Catastrophic evolution:The case for a single step from protolanguage to full human language[A].In J.R.Hurford,M.Studdert-Kennedy & C.Knight(eds.),341-358,1998.

[2]Chomsky,N.Language and mind[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1968.

[3]Chomsky,N.The minimalist program[M].Cambridge,MA:MIT Press,1995.

[4]Chomsky,N.On Nature and Languag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b.

[5]Fromkin,V.& Rodman R.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3rdedition)[M].Holt,Rinehart & Winstion,1983.

[6]Hauser,M.D.,Chomsky,N.& Fitch,W.T.The faculty of language:What is it,who has it,and how does it evolve?[J]Science,298,1569-1579,2002.

[7]Houser,N.& Kloesel,C.The Essential Peirce:Selected philosophical writings[C].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2.

[8]Jackendoff,R.Language of the mind[M].Cambridge,Mass: MIT Press,1992.

[9]Jackendoff,R.& Pinker,S.The nature of the language facul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 of language[J].Cognition,97,211-225,2005.

[10]Lai,C.S.L.,Füsher,S.E.,Hurst,J.A.,Vargha-Khadem F.& Monaco,A.P.A novel forkhead-domain gene is mutated in a severe speech and language disorder[J].Nature,413,519-523,2001.

[11]Pinker,S.& Bloom,P.Natural language and natural selection[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13,707-784,1990.

[12]Pinker,S.The language instinct[M].New York:Morrow,1994.

[13]Pinker,S.& Jackendoff,R.The faculty of language:What's special about it?[J]Cognition 95,201-236,2005.

[14]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5]戴曼纯.生成语法研究中的天赋论、内在论与进化论观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

[16]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7]宁春岩.形式语言学的纯科学精神[J].现代外语,2000(2).

[18]徐烈炯.语言学理论与语言事实[J].现代外语,199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