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爱护自己的身体

爱护自己的身体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其实从孔子开始,儒家就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饮食起居习惯和强身健体的方法。孔子对服饰的讲究是与个人修深有密切关系的,体现了君子之道,并不是为了讲究而讲究的。孔子是儒家注重和爱护自己身体的楷模,可称万世师表。后来的儒家也出现了不少文武兼备,注重锻炼身体的名士。

爱护自己的身体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通达事理喜欢清澈透明的水;仁厚的人喜欢稳重不移的山。聪明人喜好动;仁厚的人喜好静。聪明人胸襟洒脱多乐;仁厚的人涵养深所以多长寿。”

儒家思想虽然不像道家那样追求在肉体上超越生死,但也非常注重身体的健康,因为只有强健的体魄才可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所以在《论语》中有“子之所慎:齐,战,疾。”其实从孔子开始,儒家就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饮食起居习惯和强身健体的方法。

孔子对饮食非常讲究,注重饮食养生。孔子是著名的美食家,提出饮食多种原则和饮食宜忌, 《论语 乡党》中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且在《礼记 内则》中说:“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甘滑”。这种顺应四时的饮食烹调,可使饮食精美,烹调味美,可增加食欲,促进吸收,有利健康。他还提倡饮食卫生,提出“八不食”的膳食禁忌: “食殪而霭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酱不食”。“ 唯酒无量,不及乱。”并且在进食卫生中提出:“食不言,寝不语”。

孔子对服饰也比较讲究,这也是修身的重要方面,《论语》记载:“君子不以绀掫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齐,必有明衣,布;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引文的意思是说,君子不用绀色和掫色做衣服的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做休闲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出门时一定要加上一件外套。黑色外衣套黑色羊皮衣;白色外衣套白色鹿皮衣;黄色外衣套黄色狐皮衣。休闲的皮衣比较长,但把右边的衣袖做得短一截。睡觉一定要有睡衣,睡衣有一个半人那么长。狐貉皮毛厚,用来做坐垫。服丧期满以后,什么饰物都可以佩带。不是上朝和祭扫用的礼服,就一定要剪裁成一定的样式。不穿黑色的羊皮衣,不戴黑色的礼帽去吊丧。每月初一都一定要穿着上朝的衣服去上朝。斋戒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孔子对服饰的讲究是与个人修深有密切关系的,体现了君子之道,并不是为了讲究而讲究的。

孔子对起居坐卧也比较注重,因为日常的行为内心修养的外在表现, 所以孔子提出“席不正不坐。”“寝不尸,居不容。”等。

孔子提出养生的“君子三戒”,《论语》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三戒既是镇对人的品德修养,又镇对人的养生保健,引文的意思是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觉: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旺盛,要警觉争强好斗;老年时,血气渐衰,注重品德修养,不要贪得无厌。孔子提出的“三戒”,抓住不同年龄段的人性中的不同特点,提醒人们要警觉力戒,以善修其身。

孔子在生活中,十分注意健身活动。孔子文武双全,且身躯伟岸高大、体魄强健,这都与他积极倡导并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分不开,古籍中形穿孔子“趋进,翼如也’”。说他走起路来,象鸟儿长了翅膀,健步如飞。他精习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尤其是善射和驾车,孔子箭术精良,传说它可以百发百中,但有人问他你最擅长的是什么?他回答竟然不是射箭,而是驾车,可见其驾车之术有多高超!据《吕氏春秋》记,孔子力能举城门,而不肯以力闻。 孔子经常和学生一起骑马、射箭、习武、游泳,还经常和弟子们一起外出郊游。如今,在泰山一座天门的石碑上,还可以看到上面刻有“孔子登临处”的字样,说明孔子是极重视体育锻炼的。当然,体育锻炼并不只是增强肉体的抗击力,孔子认为:“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意思是比赛时射手能否射中,主要取决于射手的体能技巧,不值得看重;而应当注重的是射手的德行和修养。因而,儒家巧妙地抓住了射与礼乐的结合点,在保留比射的同时,也重塑了体育精神

当然,儒家对健康的追求,还出于对孝的考虑,《孝经》说:“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论语》中载:“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因此,一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也属于父母,不顾父母,无端糟蹋自己的身体也是对父母的伤害,,对不起父母子女!

孔子是儒家注重和爱护自己身体的楷模,可称万世师表。后来的儒家也出现了不少文武兼备,注重锻炼身体的名士。

李白文武双全,文的方面自不必说,其诗文多为千古绝唱,为人坦荡孤傲,光明磊落,胸怀平天下之志,只是不见容与官场,而未能如愿。他从小学习剑术,在《与韩荆州书》中也曾言到“十五好剑术”在大匡山读书练剑十年,四十岁后又向天下第一剑客裴旻学习剑术。李白后成舞剑高手,在一首《侠客行》将武士的风采描述的淋漓尽致。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做到“六十年间万首诗”,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注重身体健康和养生的人。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竟他活到八十六岁的高龄,据史书记载,他一生虽经历坎坷,饱经风霜,但至八十五岁时,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挺结实,有时还能上山砍柴挑着回来。这在古代是极为罕见的(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陆游能获得如此高寿,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陆游为什么能如此健康长寿?首先是因为他心胸开阔、志趣高洁;其次,他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陆游十分注意饮食调理,他在诗中说 “老无声色娱,戒惧在饮食。”。他十分强调“少饱即止”。他对饮食讲求“粗足”,多吃蔬菜,力求清淡,笃信粥为养生佳品。陆游睡觉有一套“睡功”,他主张数息入睡,每晚睡前必用热水洗脚。再次,陆游在闲居乡村时,经常从事一些拾柴、割草的体力劳动以锻炼身体,他常常说自己是“作废身犹健,生涯学灌园”。 同时也还像小孩一样,与曾孙一道骑着竹马做游戏。最后,因为陆游以“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动者不衰”为座右铭,“学剑四十年”。

辛弃疾是“文武全才”的典范。 他天生就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且书中记载,他也生就一副英雄的相貌: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的暴虐统治,时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揭竿而起,拉起两千人的队伍奔耿京部下,为掌书记,并劝耿就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 次年正月,受耿京的委派,辛弃疾等人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辛弃疾等人获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张安国杀害,便立即率领五十名骑兵,直奔济州(今山东巨野)有五百万之众的金兵营地,将张安国生擒绑缚于马上,疾驰送到建康处死。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弃疾的非凡胆略勇气。

顾炎武生于朝代兴替的时代,青年时清兵就已经入关,使他感到国破家亡的痛苦。“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就是其流传千古的名言。他十多岁时,就已经成为一个喜读书,喜好锻炼的有志少年了。并且参加了“复社”,结识了同乡人归庄,归庄对兵法很有研究,他们经常在一起演练枪棒,切磋武艺。当时一般读书人都重文轻武,他们两人则在这种陈腐的风气面前力排众议,积极宣传读书人要文武双全,而且身体力行,苦练不辍。顾炎武以精卫填海为榜样,学习祖逖闻鸡起舞的精神,每天练习剑术和骑射,在沙地上学习行军布阵法,他本是南方人不惯骑马,但他却偏偏驯服了一匹烈马,掌握了高超的骑术。由于胸怀浩然正气,一生苦练不辍,顾炎武七十岁高龄仍骑马奔走如初。 后来他为了勘察地形,策划起义,游历了长江下游,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很多地方。在长期勘察旅行地形的过程中,生活过得十分艰苦,而且要攀高山,越峻岭,穿密林,涉急流,不但开辟地理学新境界,而且练就了健康的体魄与不挠的精神。

儒家追求强身健体,只不过把修心放在了第一位,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要通过道德的修养,使自己浩气充盈、义正刚直,达到气贯长虹、傲立宇内的精神状态,从而在成就事业之时保持自身精力的旺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