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宋高僧传》里的《唐洛京荷泽寺神会传》

《宋高僧传》里的《唐洛京荷泽寺神会传》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宋高僧传》里的《唐洛京荷泽寺神会传》用《碛砂大藏经》第五四二册(影印本)第六九至七十页释神会,姓高,襄阳人也。[据《宋僧传》的《神秀传》]则天太后召[神秀]赴都。张说的《神秀碑》在《全唐文》二三一。李邕的《嵩岳寺碑》及《普寂碑》在《全唐文》二六三、二六二两卷。这些碑传都是《宋僧传》的神秀、义福、普寂三传的原料。

《宋高僧传》里的《唐洛京荷泽寺神会传》

用《碛砂大藏经》第五四二册(影印本)第六九至七十页

释神会,姓高,襄阳人也。年方幼学,厥性惇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乃无仕进之意。辞亲,于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下出家。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全大律仪,匪贪讲贯。

闻岭表曹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学者骏奔,乃敛善财,南方参问。裂裳裹足,以千里为跬步之间耳。及见,能问会曰,从何而来?答曰,无所从来。能曰,汝不归去?答曰,一无所归。能曰,汝太茫茫。答曰,身缘在路。能曰,由(犹)自来到。答曰,今已得到,且无滞留。

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

开元八年(720),敕配往南阳龙兴寺。续于洛阳大行禅法,声彩发挥。

先是,两京之间皆宗神秀,若不淰之鱼鲔附沼龙也。(《礼

记·礼运》):“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鲔是鳣鱼之类。淰音审,水动鱼骇之状。)从见会明心,六祖之风荡其渐修之道矣。南北二宗,时始判焉。致普寂之门盈而后虚。[据《宋僧传》的《神秀传》]

则天太后召[神秀]赴都。肩舆上殿,[则天]亲加跪礼……时时问道。敕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已下,京邑士庶,竟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洎中宗孝和帝即位,尤加宠重。中书令张说尝问法,执弟子礼。……秀以神龙二年(706)卒,士庶皆来送葬。诏赐谥曰大通神师。又于相王旧邸造报恩寺。岐五范,燕国公张说,徵士卢鸿各为碑诔。服师丧者,名士达官不可胜纪。门人普寂、义福,并为朝野所重,盖宗先师之道也。”

[又《义福传》:

义福……后隶京师慈恩寺。……开元十一年(723)从驾往东都,经蒲、虢二州,刺史及官吏士女皆赍幡花迎之,所在途路充塞,拜礼纷纷,瞻望无厌。以二十年(732)卒,有制谥号曰大智禅师。葬于伊阙之北,送葬者数万人。中书侍郎严挺之躬行丧服……又撰碑文。

又《普寂传》:

普寂……初闻神秀在荆州玉泉寺,寂乃往师事,凡六年。神秀奇之,尽以其道授焉。久视中(则天圣历三年——700——五月改元久视,次年正月改元大足),则天召神秀至东都论道,因荐寂,乃度为僧。及秀之卒,天下好释氏者咸师事之。……开元二十三年(735),敕普寂于都城居止。时王公大人竞来礼谒。……二十七年(739),终于上都兴唐寺,年八十九。……有制赐谥曰大慧(适按,当作大照)禅师。及葬,河南尹裴宽及其妻子并缞麻列于门徒之次。倾城哭送,闾里为之空焉。……

《义福传》还有一段文字特别记普寂:

神秀禅门之杰,虽有禅行得帝王重之无以加者,而未尝聚徒开法也。洎乎普寂(适按,此处似应并举普寂、义福二人,似误脱义福二字?)始于都城传教,二十余载,人皆仰之。……

张说的《神秀碑》在《全唐文》二三一。严挺之的《义福碑》在《全唐文》二八○。李邕的《嵩岳寺碑》及《普寂碑》在《全唐文》二六三、二六二两卷。这些碑传都是《宋僧传》的神秀、义福、普寂三传的原料。]

天宝中,御史卢奕阿比于寂,诬奏会聚徒、疑萌不利。(《旧唐书》一八七下《卢义传》,他天宝八载——749——转给事中,十一载——752——为御史中丞。……奕留台东都,又分知东都武部选事。十四载——755——安禄山犯东都,人吏奔散,奕在台独居,为贼所执,与[东京留守]李*同见害。看下文神会贬徙的经过,卢奕揭奏神会“聚徒,疑萌不利”,当是在天宝十二年——753。)玄宗召赴京,时驾幸昭应汤池,得对。(天宝七载,因有人说玄元皇帝——老子——见于华清宫之朝元阁,改会昌县为昭应县。昭应汤池即华清汤池。玄宗“驾幸华清宫”总在每年的十月,住到年底或下年初还京。)言理允惬,敕移住均部,二年(二年是贬谪的年岁,不是天宝二年),敕徙荆州开元寺般若院住焉。

[适按,神会被卢奕揭奏“聚徒,疑萌不利”,这是很重大的罪名。玄宗亲自召问,容许有之,“言理允惬”,似是碑版的饰辞。若果“言理允惬”,何至于远谪多年呢?

又按,神会贬逐的地方,《僧传》但记“均部”及荆州开元寺两处。宗密的《圆觉经略疏钞》有《神会略传》,说:

北宗门下势力连天。天宝十二年,[和上]被谮“聚众”,敕黜弋阳郡,又移武当郡。至十三载,恩命量移襄州。至七月,又敕移荆州开元寺。皆北宗门下之所致也。……

宗密所记,神会先后贬逐到四处,似可补《僧传》的遗漏。《宋僧传》十《灵坦传》,依据贾□(此处原文为方框“□”)的《灵坦碑》(《全唐文》七三一,又见《唐文粹》),也有“敕移会于弋阳”的话,可证神会曾被贬逐到弋阳。弋阳是县,天宝时属饶州,乾元元年改属信州。饶州“在京师东南三千二百六十里”。武当也是县,是均州的治所;天宝元年改均州为武当郡,其他“在京师东南九百三十里”,已移近了。襄州治所是襄阳县,“在京师东南一千一百八十二里,至东都八百五十三里”,其地又是神会的故乡,可以说是“恩命量移”了。荆州元宝元年改为江陵郡,乾元元年复为荆州大都督府。其地“在京师东南一千七百三十里,至东都一千三百十五里”。(以上里数皆依《旧唐书·地理志》)]

[天宝]十四年(755),范阳安禄山举兵内向。两京版荡,驾幸巴蜀。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于飞挽索然。用右仆射裴冕权计,大府各置戒坛度僧,僧税[百]缗,谓之香水钱,聚是以助军须。

胡适按,《宋僧传》各种本子都作“僧税缗,谓之香水钱”。《新唐书》五十二,《食货志》说:

肃宗即位,遣御史郑叔清等籍江、淮、蜀、汉富商右族訾畜,十收其二,谓之率贷。诸道亦税商贾以赡军。……明年(至德二年,757)郑叔清与宰相裴冕建议……诸道得召人纳钱给空名告身,授官绅邑号,度道士僧尼不可胜记:纳钱百千,赐明经出身,授官勋邑号。度道士僧尼不可胜计:纳钱百千,赐明经出身。商贾助军者,给复。及两京平,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道士僧尼万人。……

《佛祖历代通载》十七记着:

肃宗至德丁酉(二年),寻敕五岳各建寺庙,选高行沙门主之。听白衣能诵经五百纸者度为僧。或纳钱百缗,请牒剃落,亦赐明经出身。……

百千即是百缗。故我校增为“僧税百缗”。]

初洛都先陷,会越在草莽。时卢奕为贼所戮,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烬。乃权创一院,悉资苫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

[适按,元昙噩编的《新修科分六学传》也记此事,似更明白:

时大农空乏,军兴,绝资费。右仆射裴冕策,以为凡所在郡府宜置戒坛度僧,而收其施利,以给国用。僧会由是获主洛阳事,其所输入尤多。]

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功齐力,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是也。会之敷演,显发能祖之宗风,使秀之门寂寞矣。

上元元年(760),嘱别门人,避座,望空顶礼,归方丈,其夜示灭,受生九十三岁矣,即建午月十三日也。

[适按,《宋僧传》记神会死在上元元年(760)的“建午月十三日”,年九十三岁。昙噩的《新修科分六学传》的《神会传》也说他死在上元元年,年九十三。宗密的《神会略传》说他死在乾元元年(758)五月十三日,年七十五。《景德传灯录》的《神会传》说他死在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与《宋僧传》相同;但又说“俗寿七十五”,那就和宗密的《宋僧传》都不同了。

民国十八年,我在《荷泽大师神会传》里,曾主张:“《宋僧传》似是依据神会的碑传,比较可信”(页七十)。我曾指出,王维受神会之托,作慧能的碑文,末段云:“弟子曰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宗密与《传灯录》都说神会初见慧能时,只有十四岁,则不得为“中年”。慧能死在先天二年(713),年七十六岁。神会的年岁,若照《宋僧传》,他生在总章元年(668),当慧能死时他已有四十六岁,可以说是“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了。

但《宋僧传》记的神会死的年月,我现在颇觉得也有可以修正之处。最可注意的是“建午月十三日”一句。唐肃宗在上元二年(761)九月壬寅(廿一日)忽然下了一道惊人的谕旨,反对改元,反对年号,说:

钦若昊天,定时成岁。《春秋》王始,义在体元,惟以纪年,更无润色。至于汉武饰以浮华,非前王之茂典,岂永代而作则?自今已后,朕号惟称皇帝,其年号但称元年。去“上元”之号。其以今……(此下《唐书》残缺,大意是说“其以今年十一月建子为岁首,月以斗所建辰为名”。)

所以上元二年十一月改称元年“建子月”,十二月改称“建丑月”。次年旧正月改称“建寅月”,以下到旧四月改称“建巳月”。但四月十八日(丁卯)肃宗就死了,所以并没有“建午月”!更不会有上元元年的“建午月”!因为这个新制度只施行了六个月,是上元二年十一月才开始的,史书上没有说追改上元二年五月为“建午月”,更没有说追改前一年的五月为“建午月”。

但《宋僧传》特别记着神会死在“建午十三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那个没有年号的“元年”的新制历史书是早已颁行全国的了。到“建巳月”的乙丑日(十六日)才下诏:“元年宜改为宝应,建巳月为四月,余月并依常数,仍依旧以正月一日为岁首。”下诏之日,到“建午月十三日”只有二十六天。新颁的历书当然还在通用,宝历元年的历书当然还没颁布。所以洛阳的和尚还用“建午月”的新鲜名字,是丝毫不足奇怪的。

所以我现在猜想,神会死的年月大概不是上元元年(760)五月十三日,也不是上元二年(761)五月十三日,而是“元年”(762)的“建午月十三日”,即是后来改称的“宝应元年”五月十三日。因为那年是个没有年号的“元年”,所以后人就改作“上元元年”或“乾元元年”,其实都不是的!

所以我提议改定:神会死在“元年”的建午月十三日,年九十三岁,他应该是生在高宗咸亨元年(670)。]

迁塔于洛阳宝应寺。敕谥大师曰真宗,塔号般若焉。

1958.8.4夜写定

附:《宋高僧传》的《慧能传》的一部分

(一)

弟子神会,若颜子之于孔门也。勤勤付嘱,语在会传。

会于洛阳荷泽崇树能之真堂,兵部侍郎宋鼎为碑焉。(宋鼎的《能大师碑》,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都记载着,——邢州开元寺所立,天宝七载,史惟则八分书。可惜碑文失传了。我曾检邢台县各志,皆无此碑。)

会序宗脉,从如来下西域祖外,震旦凡六祖,尽图缋其影。

大尉房琯作《六叶图序》。

(二)

至德中(756—757),神会遣弟子进平送牙痒和一柄,朝达名公所重。

“牙痒和一柄”是何物,值得“朝达名公所重”还值得记在慧能传里?“至德”两年是玄宗奔蜀,肃宗在灵武即位,安史之乱最吃紧,唐朝最危急的时期。僧史家乃特书“牙痒和一柄”!

据《胡适手稿》第七集卷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