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由“三次跨越”到“百年敖东”

由“三次跨越”到“百年敖东”

时间:2023-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如今,刚刚经历了第三次跨越发展的吉林敖东已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企业成功转型的经典案例之一。截至2013年末,吉林敖东总资产为117亿元,净资产10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已近40亿元并保持快速增长。十年的时间,小作坊变成了大工厂,吉林敖东跻身国家中药百强制药企业行列。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敖东”),这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数十年间,其生产的安神补脑液等诸多明星产品为大众所耳熟能详。作为这家大型上市药企的掌舵者,“李秀林”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甚至在媒体圈,他也一直是个低调到神秘的人物,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即便刚刚荣获“2013—2014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这一称号,也鲜有记者见过他本人,更不用说知晓他的创业经历。

采用最凝练的语言,李秀林与吉林敖东的故事可以概括成这样的版本: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国营延边敦化鹿场,1981年创建敖东制药厂,时年不满三十岁的李秀林擎起了药业发展的大旗,出任厂长。五间平房、几口大锅、35名员工,加工鹿茸片、熬制鹿胎膏,到安神补脑液的研发上市,吉林敖东一步步赶上了市场发展的步伐。1993年改制,1996年上市,吉林敖东自此开始了辉煌的发展之路。如今,刚刚经历了第三次跨越发展的吉林敖东已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企业成功转型的经典案例之一。

三十余年间,李秀林扎根于吉林敖东,心无旁骛,知行合一,以实干兴企的精神,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带领吉林敖东始终致力于现代中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将吉林敖东打造成为集医药业、公路建设业、证券业、矿产业为一体的拥有18家参控股公司的民营上市集团公司。截至2013年末,吉林敖东总资产为117亿元,净资产10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已近40亿元并保持快速增长。国有股权由1993年改制时的2450万元,到现在已突破24亿元,增值100倍。

三十余年间,吉林敖东由小做大,由大做强,由深耕到跨越,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变。或许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董事长李秀林。他小心谨慎,朴素节俭,除了公司正常的商务接待,他一直过着家和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正是这样的专注,铸就了今日的斐然成绩,也让李秀林和吉林敖东向着“创建百年敖东”的宏伟目标全力前进。

第一次跨越:抓住机遇,五间平房办药厂

成功的人有很多,成功的原因千差万别,之于李秀林,谨小慎微和果断决策是他成功的关键。这两个性格特点看起来似乎有些对立,但在李秀林身上却能够很好地融和——注重细节,当断则断——在医药行业,面对产品生产时再谨慎也不为过,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及时作出决策对于企业生存至关重要。正是有了这样的领导者,吉林敖东才能在历经几十年风雨后而跻身国家中药百强制药企业行列。

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的知识青年一样,李秀林也成为千万下乡知青中的一个。最早他在延边国营敦化鹿场工作,当时,李秀林还只是二十多岁的懵懂青年,对于如何养鹿,怎样经营完全没有概念和想法,但却已经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和决断力,凡事想在前面,敢于承担责任的性格得到了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第一次吹到边疆。饲养了20多年梅花鹿的鹿场人思想得到了启蒙,大家已不满足只靠卖鹿茸、鹿胎、鹿肉等初级产品的传统方式经营农场。于是,想到了办工厂、走产品深加工之路。然而,农场办企业在当时是不允许的。正在困惑之时,1979年9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鼓励国营农场多种经营、兴办农畜产品加工业,五年之内利润可以不上缴,用以扩大再生产。这项政策如春风化雨,鹿场人抓住机遇,开始研究、探索如何围绕鹿业上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81年,在敦化市成立了敖东制药厂,李秀林的才华终于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他当选为厂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但说起当初办厂时的情景,李秀林依然满怀感慨,一幕幕场景犹如在眼前闪现,“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工作环境也异常苛刻,整个厂子就有五间平房、几口大锅,再加上35名员工,这就是整个制药厂的全部家当。”

即使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凭借着老知青坚韧、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李秀林的带领下,制药厂还是逐步走向了规范生产,李秀林和企业员工加工鹿茸片,熬制鹿胎膏,生产安神补脑液,这是制药厂最初的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肩背手提,南下北京、广州等地进行推广促销,闯荡市场并逐渐占领市场,从此奠定了敖东基业,也开创了吉林省农垦企业办工厂的先河,从而实现了第一次跨越,摆脱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以来单一养鹿的历史,告别了粗放的初级产品生产方式,敖东驶入了发展精深加工、追求高附加值产品的快车道。”李秀林总结了当时艰苦创业的情形,虽然只得寥寥数言,但个中辛苦可想而知。

纯朴的鹿场人在市场博奕过程中得到了锤炼和提升。十年的时间,小作坊变成了大工厂,吉林敖东跻身国家中药百强制药企业行列。由此,吉林敖东在上世纪实现了第一次跨越。

第二次跨越:完成股改,成功上市

对于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立的公司而言,吃大锅饭是那一代人最为显著的特征,事实上,这样的状态也是当时很多人向往的状态。或许谁也想不到,邓小平的一句话人让全国上下都发生了巨变。对于李秀林和吉林敖东而言,正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其改变了发展思路,吉林敖东从此开始了股份制改造的道路。

时间回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争论中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定了音:“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当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奏响了我国加快股份制改造的号角。在这号角声中,李秀林首先为企业定了性,为企业的发展定好了目标,他带领敖东人再一次抓住机遇,冲破一切固有观念的束缚,于1993年大胆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市场经济主体。

在当时那个年代,股改还是一个新词,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李秀林也逐渐意识到,在企业制度安排上,产权明晰是根本,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决定了企业以何种态度对待创新。1994年吉林省政府确定吉林敖东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使敖东人开始揣摩和探究如何实施政企分开,怎样明晰产权,并在实践中深入走管理科学之路,公司责、权明确后以市场为主导的意识显著增强了。为扩大知名度,当年吉林敖东首期赞助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企业形象得到提升。通过磨合、实践、探索、再实践,促使企业最终于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国农垦系统实现股票上市的企业之一。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加快了吉林敖东的公司化改造步伐,从而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公司上市后,融得数亿元资金,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上市公司管理制度,促进了企业管理进步和产业升级。“我们深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再发展,企业的责任更大,投资者的血汗钱来之不易,要对得起投资者的信任,要对投资者负责。而对投资者负责的最好做法,就是争取效益最大化,这笔钱要花到刀刃上,用在提高质量、提升竞争力、对得起投资者的好项目上去。经过下大力气论证,我们认为药品是特殊商品,生产药品的首要原则是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质量可靠,在此基础上要疗效确切、剂型新颖、服用方便。”李秀林为吉林敖东定下了新的目标。

为此,吉林敖东筛选了多个创新项目,加速了敖东技术创新、走中药现代化路子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结束了中药大桶煮提、大锅蒸熬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德国、意大利、瑞士进口的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泡腾片生产流水线和先进的科研检测仪器。尤其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公司主打产品——敖东牌“安神补脑液”二次开发大获成功,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在李秀林看来,任何人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只有在保证药品安全这个最基本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够更好更持续的发展。吉林敖东利用先进的技术标准,加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将市场上低档次竞争、仿效的同类产品远远抛在后面。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改变了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机械化、自动化替代了手工操作方式。由于投资项目准确,不到三年的时间就通过分红、送股等方式超额回报了投资者。这种及时分红和送股的做法,令投资者十分满意。

第三次跨越:华丽转轨,成为控股型公司

经历了前两次的跨越,吉林敖东已从一个国营小鹿场彻底蜕变成现代化综合性医药公司。而在李秀林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源于他对企业脉络以及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

1999年,中央出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鼓励企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在公司上下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吉林敖东于2001年转轨为控股型公司,剥离核心资产成立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生产、销售、科研开发职能,母公司转变为以战略决策和资产管理为主的所谓“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的集团公司,本部成立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财务,成立营销中心,根据产品结构细分市场。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规范,母子公司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职责划分促使敖东实现了第三次跨越。集团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控股、参股子公司18家,涉及医药、证券、公路建设、采矿业等多个产业的大型企业联合舰队。

其中,核心企业集中精力,加速领跑中药现代化,率先引进国内首条“口服液”包装自动生产线,在国内中药企业首家应用膜分离技术,在国内率先采用中药提取自动控制技术,安神补脑液再开发取得重大突破,“血府逐瘀口服液”“心脑舒通胶囊”“利脑心胶囊”等产品,以其可靠的产品质量和疗效成功占领市场;资本扩张上,集团公司兼收并蓄,先后投资收购、兼并洮南第一制药厂、吉林马应龙制药有限公司、延吉市制药一厂、二厂、中药厂、安图制药厂、吉林省力源药业、珲春恒源药业、大连第三制药厂等,由一个敖东扩展为多个敖东。同时,在做到集团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梅花鹿饲养业原料基地,通过加大投入、科学饲养等多种措施,敖东鹿业成为一家GAP基地,又根据各独立核算药企的实际情况,分别生产现代中药、生物制剂、天然植物药的提纯等系列产品,集团通过合理调控,做到统分结合、有序经营;在加大对医药业投资的同时,先后投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延边公路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通钢集团敦化塔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为主业拓展积蓄了巨大的潜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资本市场上,李秀林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吉林敖东股价曾过百元,从而成为沪深两市第一股,《中国经济周刊》评价敖东是最会赚钱的上市公司,称之为投资界的“神话”。事实上,每一项投资决策、操作的背后,都是李秀林和他的员工们一次次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煎熬与历练。

回顾往昔,敖东三十多年来改革和创新的经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每一次变革都是私权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碰撞和调整,每一次创新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汗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政策的变化,敖东顺势而谋,圆满完成了三次跨越,实现了三次大转变、大发展,三次跨越是敖东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史,是农场制、工厂制、股份制的三次蜕变。控股型集团公司的形成,为敖东的腾飞装上了引擎。

新的起点:员工共治,创建“百年敖东”

吉林敖东是一家医药上市公司,医药行业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特殊性客观上也塑造了企业必须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的先天品质。公司管理层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员工持股是体现劳动者参与权益分享,体现劳动者经济地位和管理地位,从而实现共同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李秀林的经营思路是,员工以持股的方式成为企业治理的主体,与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就能把员工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连,实现共同富裕,共担风险,和谐发展,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才能够实现建造百年敖东的目标。

在管理上,李秀林奉行的原则是“员工共治”,围绕这一思路,公司进一步提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真心实意服务员工的要求,坚持激发员工最大活力和企业发展动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做到“守正创新”,实施“1+X工程”,其中,“1”是守正,就是采用员工持股的形式,坚持打造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X”就是指创新,在思路、方法、经营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不断进行人性化改革,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控股型公司最大的特点是,控股参股子公司众多,如果没有合理高效的管理手段,要想对公司进行整体控制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加之用工权都在各公司,如何统一规范用工制度是新时期的又一任务。李秀林深知科学管理的重要,“人才是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我们的制度设计既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要有效防控冗员过多导致的惰性,同时也要科学设计项目失败人员的去留机制。”

在这个问题上,李秀林思虑颇多,他认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尽管公司每年都为员工涨工资,但员工的满意度没有同步提升,尤其是“80后”“90后”员工的满意度很难提升。造成这一问题的主因是,80后和90后没有他们父母那一代人低收入、大锅饭平均主义、下岗再就业的经历。公司要想保持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就要在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管理方面狠下功夫。目前,公司每年末和中期都要在定期报告中说明公司员工总数及构成,这也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关注的一个重点。同时,他还要求母子公司的信息互动要明晰人力资源的最新动态,并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内控制度。为合理发掘、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队伍,加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集团公司制定后备人才管理制度,建立后备人才库,对后备人才进行统一管理、调用,各公司应积极甄选、上报后备人才。

有了员工共治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吉林敖东上下一心,不断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体敖东人不懈的努力下,“敖东及图”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敖东”品牌连续10年入选世界品牌研究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开展了2013年制造业自主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强度在百分制中获得86.25分,品牌价值达82.06亿元。

为发展现代中药,促使医药产业不断提档升级,吉林敖东将抓住落实国务院批准的《长吉图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打造“敦化—延吉现代中药产业带”这一契机,不断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力争取得更大发展。令人欣喜的是,在长吉图开发节点中心城市敦化市经济开发区,一个占地122公顷,总投资20亿元的敖东工业园已经拔地而起。

现在,对于李秀林个人和吉林敖东而言,荣誉簿上的记录已经足够,他们想要的是更加实际、更加远大的目标:“创建百年敖东”。这是吉林敖东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结合国家医药产业政策,本着企业的经营理念提出的宏伟构想,其目的就是努力打造一个技术先进、产品安全有效的制药企业,为公众提供一系列质量过硬的精制药品,把中国的中药产业做大做强,为民族的医药产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世人健康竭尽全力。

我们期待这一蓝图早日实现。

(《东亚企业家》2014年10月刊 李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