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每年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冲击着中国社会。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在于, 在普遍出现 “民工荒” 现象的同时,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依然存在, 城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有关的规章制度也相继出台, 这样大学生就业便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每年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冲击着中国社会。 从中央到地方、 从社会到家庭、从学校到学生都是一个呼声: 就业、 就业、 再就业。 作为大学毕业生, 及时了解当前就业形势, 准确把握就业外部环境的特征,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是当代大学生顺利找到理想工作岗位的前提和基础。

一、 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显著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 “新增就业压力大、 转移就业压力大、 再就业压力大、 总量规模压力大”, 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就业压力还将继续增大。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在于, 在普遍出现 “民工荒” 现象的同时,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依然存在, 城镇失业现象持续存在。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并不难理解, 因为每个就业群体面临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不相同。

以 “民工荒” 形式表现出来的劳动力短缺现象, 是由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 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量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 经济快速增长继续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 这便导致劳动力短缺。 另一方面, 结构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农民工尚未成为城镇户籍居民, 就业不稳定, 社会保障不健全, 面临周期性失业风险, 仍然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人群。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并非由市场供大于求所造成, 而是产生于个人就业意愿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及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至于城镇居民失业和就业困难,既有就业技能不匹配问题, 也有劳动力市场调节功能不充分问题。 这两个就业群体面对的劳动力市场风险主要是结构性和摩擦性的自然失业。

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 “大学生的就业冬季” 依然还没有过去,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 从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600万,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765万。2017年在此基础上预计新增30万, 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及往年毕业尚未就业的毕业生, 将近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就业。2016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延续此前三年的增长轨迹, 达到1300万人的高位。 人社部曾公开表示,“十三五” 期间, 中国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就业的人数仍然维持在2500万, 就业的总量压力非常大。 这其中, 约1000万是登记失业人员, 约1500万人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人员。 此外,“十三五” 期间每年还有近300万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就业形势虽然总体稳定,但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化解过剩产能导致的职工分流、人和岗位不匹配的 “招工难、就业难” 并存等问题,仍将使就业形势面临较大压力。

(一)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利条件

(1) 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总体上仍属于供不应求。 中国目前仍属人才奇缺的国家。由于各行各业的各级各类单位都需要大学生去补充科技、 管理、 干部队伍, 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及水平, 因此中国目前并不应当存在大学生已经多得分不出去的问题。

(2)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表现出良好态势。 我国经济的增长率虽然有所降低, 但是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相比以前有所增强。 有专家指出, 过去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100万人的就业, 而现在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 则可带动150万人左右的就业。研究指出, 今后几年, 中国劳动力市场虽然仍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特征, 但劳动力供求的总量矛盾要比通常估计的严重程度略微缓和。 高校毕业生素质比较好, 有比较优越的条件, 我国整体良好的经济情况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基本的空间。

(3) 中国加入WTO (世界贸易组织) 后, 就业机会大大增加。 中国加入WTO, 对我国的经济形势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进出口贸易大量增加, 人才的需求形势看涨。有关专家已经估计中国入关后每年至少会增加1200万个就业机会。 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以及国际资本和技术的进入, 无疑将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由此而产生的新的就业机会也将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 随着入关后一些行业的兴衰, 会引起我国社会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的不同变化, 如外语类、 金融财会类、商贸类、旅游类、法律类以及经济管理等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形势将逐渐走俏, 尤其可能会使近年一直不景气的国际经济贸易类和涉外专业有关的毕业生需求量大幅上升。

(4) 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急剧增加。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在飞速地发展, 已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5) 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目前知识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飞速发展, 对高新企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因此对与高新技术有关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非常紧俏。 各地各行业目前都在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人才, 争相提供优惠条件, 并创造良好的工作、 生活和学习环境。 这种日益浓厚的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风气, 必然为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6) 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规范。 全国毕业生市场已经形成规模并走向规范化, 这种变化不仅使毕业生就业逐步实现信息化、 网络化的远程服务, 而且也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模式转变。 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有关的规章制度也相继出台, 这样大学生就业便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规范, 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高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并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正在朝着专业化方向迈进, 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80%是通过学校落实就业单位的; 各省市也已形成良好的就业工作队伍, 拥有比较完善的就业设施和工作经验。 这些对今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组织机构保障和良好的工作基础。

(7) 高等学校正在进行专业结构、 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素质教育, 使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增强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最基本保证。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在逐步地改变和提高。

(8) 西部大开发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舞台。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世纪的发展战略, 西部的生态重建、 资源开发和城市化进程, 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方能完成。 同时,西部也出台了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 用以吸引有志之士。

(二)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不利因素

(1) 我们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 这势必影响我们的就业工作, 因为我们国家有大量的外贸经济。 启动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难度仍然不小, 全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就业工作不容乐观。

(2) 毕业生数量在短期内迅猛增加, 应当说这种增长是超常规的, 而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速有限, 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们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相对滞后。

(3) 由于各种客观环境的限制, 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步履维艰。 例如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户籍、 编制各种指标和档案管理等, 都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人事部门对毕业生就业的申请报批手续过于繁杂, 单位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用人自主权, 仍然需要按照接收毕业生一人一报批的手续, 非公有制单位甚至没有审批进人指标的渠道。 此外, 目前这种审批程序和环节过多的人事管理体制还造成就业工作中的关系后门成风, 有些单位当年的进人指标连照顾关系都不够用。 甚至还存在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职责不清、 政出多门、 政策交叉矛盾等现象, 致使许多就业改革措施难以兑现。

(4) 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 企业目前依然处于转轨改制、 减负增效的改革过程中, 生产经营尚未完全走出困境, 下岗问题仍很突出。 国有经济在原有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 因而很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就使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 大量接收毕业生存在一定困难。

(5) 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 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 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 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 “抢手”, 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 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趋势。 高校、 科研单位、 大机关、 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 博士生为主, 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希望多接收研究生。 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 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6)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供求状况。 一般情况下, 经济发达或发展较快地区接收毕业生较多, 反之则较少。 从各地反映的需求情况看, 区域的差异越来越大。 不少地区毕业生就业需求仍处于低迷状态, 中西部及东北等省区已连续几年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7) 社会对不同专业需求的不平衡直接影响非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 计算机、 通信、 电子、 医药、 土建、 机械、 自动化、 师范等类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旺盛, 而法学、 社会学、 经济学、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艺术学、 体育学、 国贸、 财经、 新闻、 管理、 职教、 中医、 动植物、 环保、 轻工食品、 农业推广、 农林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相对较少。

(8)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 职业道德、 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看重“人品” 和能力, 对专业反而越看越淡。 不少单位已经开始对接收毕业生持 “宁缺毋滥” 的态度。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 动手能力强、 敬业精神以及有各种特长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

(9)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毕业生们普遍感到 “找不到理想的单位”, 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 这就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 求舒适、 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 目前毕业生中间以事业发展为重的并不占多数, 而是普遍希望能到那些大城市、 大机关、 大公司、 大企业等大单位工作, 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 工作条件好、 生活待遇好、 有出国机会, 甚至离家比较近等。 大学生中流行着这样的话: 全民保险, 个体冒险。 然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 中小城市、 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 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 非常希望能接收到大学毕业生, 但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 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 从而使不少的毕业生错过了择业良机。

(10) 就业信息不真、 不够、 不畅、 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混乱。 目前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存在着比较严重的 “失真、 失控、 失责” 状态, 更缺乏科学系统的人才需求预测工作。 另外社会上的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流严重不足, 供需信息渠道不畅通, 一些地区、 一些部门和单位都 “各自为政”, 互相封闭信息。 有些地区和部门甚至对非本地区 (或本系统) 的毕业生 “关上大门”, 使毕业生求职和单位选才双方都困难重重, 也使目前毕业生就业改革工作处于混乱状态。 有的地区目前仍然在实行统一计划分配毕业生的做法, 更是与当前的改革趋势不相适应。

综上所述, 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应对此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但是, 大学生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大学生们只要能够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调整心态, 并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扎稳脚跟, 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一) 报考公务员与研究生持续火热

2009年中央政府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报考104万人,2010年中央政府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报考143.6万人, 竞争1.5万人岗位, 面对总体将近1∶100的比例, 一些热门岗位甚至是几千分之一的录取比例。2014年通过审核的报考人数152万人, 职位平均竞争比为77.8∶1;2015年通过审核的报考人数140.9万人, 参加考试90万人, 最终录取比40∶1;2016年国考中,2.78万个招录名额吸引了近200万人报名, 通过审核的139.46万人, 最终录取比33∶1。2017年国考有148.6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 国考报名在连续两年 “降温”后又再度 “升温”。 大学校园中的公务员热已经不再是 “局部过热”, 随着公务员考试发展日渐成熟, 考生报考也更趋理性。 未来几年,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可能出现下降, 但幅度不会很大, 实际平均竞争比将稳定在40∶1至50∶1之间。

在公务员考试热的同时, 考研也在逐年升温: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0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28.4万人, 而在2001年还只有46万人, 近十年来, 每年考研的报名人数均在120万以上, 到2016年达到了177万。

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 与社会人士相比, 最大的优势在于更会读书学习、 更会应对考试。 存在就业难、 考试易现象。 尤其成本还不算很高, 报名费、 资料费也就几百元钱, 而回报却是丰厚的。

公务员饭碗稳定、 待遇好、 社会地位高众所周知。 改革开放初期, 国门大开, 市场经济处在起步阶段, 外资大量引入, 在沿海一带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宽松的竞争环境为年轻人自主创业提供了便利。 相对来讲, 当时的公务员只有微薄的收入, 加之体制上的束缚, 年轻人在公务员队伍里面很难出头, 虽然被称为 “铁饭碗”, 但在微薄的工资和众多诱人的机会面前, 稳定的价值还有几许呢? 加之当时供不应求的人才市场给了毕业生们较大的选择空间, 这样, 很多毕业生当然更愿意到商海里面一展身手。 而今, 时移世易, 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使得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使大学生的地位一落千丈, 昔日丰厚的待遇也只能成为一种憧憬, 如果不想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就必须另谋他路。 与此相对应的, 公务员的工资则是一升再升, 管理体制也是日趋完善, 同时, 政府部门的工作虽不再是 “铁饭碗”, 但也是相对稳定, 还掌握这大量的社会资源。 这样, 今天人们对公务员趋之若鹜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尤其在国内一些知名企业都开始出现裁员、 减薪的情况下, 公务员职业的稳定优势更加凸显。

应届生无论是 “国考热” 还是 “考研热”, 近年来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 “不利”, 是引发 “考热” 的直接原因。 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选择 “考研” 作为逃避 “就业难”的缓兵之计, 进一步刺激了 “考研热” 的兴起和扩大。 近年来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持续扩招也是驱使 “考研热” 逐年升温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 是很多考生对高学历原本就有着一种向往, 再加之对考研成功的高预期, 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 才造成了众多考生报考研究生。如果能够成功考取跨专业的研究生, 不仅可以使自己重新选择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还能使自己的学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举两得。 所以, 很多对自己本科专业不甚满意的大学生, 会将考研作为自己重新选择专业方向的一个良好契机, 从而投身到考研的大潮中去。 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将门槛定位在硕士学历, 包括部分公务员的考试在内, 这就意味着, 如果没有硕士学位, 连被选择的机会也没有, 读研究生成了通向理想职业目标的必由之路。

(二) 选择新兴工作方式——SOHO族、 威客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诸如知识工人、 全球经济、 学习型组织、 虚拟工作场所、 小型创业型企业、 SOHO、 威客等体现了工作方式的改变。

SOHO (自由职业者), 是英文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头一个字母的拼写, 就是单独办公、 家里办公的意思。 SOHO是对自由职业者的另一种称谓, 同时亦代表一种自由、 弹性而新型的工作方式。 主要是工作方式基于互联网、 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工作、 不受时间和地点制约、 不受发展空间限制的白领一族。 SOHO没有特殊的限制, 也不是专指计算机行业的人士, 凡是在家工作、 小额创业、 个人工作室、 自由工作者等传统办公室以外发生的工作方式, 都可以叫SOHO族。

SOHO族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别, 免掉了因上下班交通拥挤而浪费的时间, 远离了办公室的人事纠纷, 可以从事着自己所喜爱的工作, 更有人自己做了老板。 这也是吸引当代大学毕业生选择这种工作方式的原因。

SOHO作为一种时尚、 轻松、 自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既可以专注一职, 也可以是兼职工作。 我们还可以把SOHO叫成Super Office (and) Human Office, 即超级的办公室、人性化的办公室。

SOHO跟传统上班族最大的不同是可不拘地点,时间自由,收入高低由自己来决定, 工作与生活不再明显地分割,办公与居家合而为一。按照SOHO族的工作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

创业SOHO: 自组1~10人的小公司, 或经营一个小店面, 或加盟某个连锁体系。 这种SOHO规模虽不大, 员工们也未必天天见面, 但是通过互联网保持着高效的联系, 在经营和管理上具备很大的灵活性。 在大公司无法兼顾到的领域, 个人公司如能提供适合的商品和服务, 往往会获得成功。

自雇SOHO: 在家工作或个人工作室, 一人身兼老板及伙计, 例如文字工作者、 艺术工作者、 顾问、 中介、 保险从业人员等, 他们大多爱好自由, 工作富有创造性。

兼差SOHO: 利用下班时间在家兼差的上班族, 既能开辟财源, 又有基本保障, 是由保守型过渡到创业阶段人士的选择。

在职SOHO: 在家工作的上班族。 即在家利用现代通信科技与所属公司连线进行工作的电子通勤族, 号称科技时代最酷的上班方式。 他们与其他SOHO的区别在于他们有固定的工作单位, 只是部分时间在家上班, 而且在上班过程中要不断和本公司联络以便协调工作。

不管哪一种SOHO, 这种时髦的工作方式已变成世界性趋势。 目前在美国已有1/5的工作人员是SOHO族, 且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着。 日本、 韩国和香港也在鼓励个人创办SO⁃HO型公司。 “朝日网” 在主页上更增设SOHO专栏, 介绍成功SOHO公司的事例, 并为SO⁃HO同行提供交换信息的场所、 提供如何开办SOHO公司的指南。

SOHO因为它的自由,极富有挑战性。 特别适合SOHO的是一些基于信息的制造、 加工、传播类的工作,如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软件设计人员、网站设计、 美术、 音乐等艺术工作者、财务工作者、广告、咨询等,因为他们的大部分工作或者主要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家中独立完成或通过在网上与他人的协同工作来完成。近两年,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及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在家庭中的普及, SOHO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尝试的一种工作方式,而它的内涵与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优秀的网页设计SOHO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每天在家中更新网页,是这类SOHO族的主要工作内容。这些优秀的个人网站逐渐引起IT公司的关注,于是,个人网站与大网络公司合作或被其收购的新闻在IT业界层出不穷, 这些SOHO族们又开始了新的事业。也有不少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始了网上信息和咨询服务的尝试, 成为信息服务这门行业的SOHO族。 SOHO族这样自由而又浪漫的工作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加入这个行列, 在这片天空里, 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露。

事实上, 一方面, 国际上这一群落的人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办公自动化、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分工的细化将会导致为数众多的SOHO人的出现; 另一方面, SOHO群的存在, 也是在客观上缓解了就业压力这一越来越重要的现实社会问题, 而如何将这一群落有意识地纳入社会分工体系, 并从身份、 立法、 税收和保障等方面予以确认、 规范和保护, 是摆在各机构眼前的现实问题。

“威客” 是英文Witkey (wit智慧、 key钥匙) 的音译。 通俗地讲, “威客族” 就是在网络上帮人解决问题, 获取报酬的人。 通过互联网, 人们可以多个电脑终端连接在一起, 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而威客模式则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 把个人的头脑和智慧连接起来, 以有偿的方式向别人传递和分享自己的知识、 智慧、 技能和经验, 而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威客”。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05年。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 越来越多找不到全职工作的人们通过威客平台为自己的智慧寻找价值。 小到几十元、 几百元的给孩子取名、 征集产品宣传语, 大到上千元、 上万元的活动方案策划、 程序开发, 丰富多样的威客任务规避了很多现实中不公平的社会竞争,为那些创意人才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 中国 “威客族” 规模目前已达到三千多万人。 进入2006年后, “威客” 每月增长率超过30%, 国内的几家著名威客网均因流量暴增而瘫痪多次。 威客以有偿的方式向别人传递和分享自己的知识、 智慧、 技能和经验, 威客网为知识转化成财富提供了一个平台。 有一定经验的威客每月收入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一些职业威客的月薪甚至可以达到数万元。

(三) 基层就业

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 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 一般来讲, “基层” 既包括广大农村, 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 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 企事业单位, 也包括社会团体、 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 既包含自主创业、 自谋职业, 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一些公务员的招收办法, 对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有优惠政策, 对那些在任上的基层大学毕业生, 也有相关定向名额, 这就为大学毕业生成为公务员打开了一扇大门, 为毕业生在基层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基层就业避免了大学生中竞争过于激烈的情况。 在大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 人才供大于求, 大量人才申请一个职位, 即使进入公司, 由于工作流程的规范化与岗位的相对固定, 一般毕业生也很难对业务全面了解, 很多情况下, 即使工作了两三年, 也还只是了解专属自己业务的那部分内容, 虽然足够深入, 但拓展空间严重不足。 而在人才匮乏的中西部地区, 基层就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基层地区的基础建设相对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 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加入, 因此会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选择, 可以更好地开始自己的职业之路。 在成长过程中, 由于人力资源的问题, 很多时候需要个人独立完成很多任务, 有利于培养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业务能力, 有助于更为全面地锻炼一个人的能力, 这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来说, 非常难得。 经过基层锻炼的人才, 今后在职业发展道路上, 或者走向管理岗位时, 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四) 自我创业

“就业难” 引发了 “创业热”, 如今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这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 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背负就业的压力, 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增加就业岗位, 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增长社会实战经验, 学以致用; 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 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证明自己的价值。 谋求生存乃至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创业最主要的原动力。

创业与就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创业是寻找资源、 创造资源, 而就业往往是运用资源。 当前,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一个鼓励创业、 保护创业、 崇拜创业的大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原先由政府包揽的就业和创业活动逐渐被市场取代,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创业机会, 以及政府出台 “创业带动就业” 的政策, 促使大学生创业潜流涌动, 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将实现致富梦想。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 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 涉及融资、 开业、 税收、 创业培训、 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 免费政策培训、 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 自主创业的大学生, 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为7万元, 并享受贷款贴息。 大学生创业可以放宽一定的行业限制, 比如, 申办个体工商户、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时,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 将不受最低出资金额限制。 另外, 某些省市还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以下优惠政策: 只要从事高科技、 现代制造、 现代服务业等行业、 领域的投资与经营, 还可将家庭住所、 租借房、 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满腔热情进行创业, 有的成功, 有的失败。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创业群体, 其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年轻, 更在于创业理念不够成熟, 但又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 数据表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往往不到两成, 这和他们自身局限以及性格特征或者阅历有诸多关系。 从目前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来看, 技术含量低, 没有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技术优势。 尽管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但对大学生来说, 自主创业仍是一条不错的发展途径, 关键在于要正视问题, 找出症结所在, 然后对症下药。 即使面临失败, 也决不能灰心丧气, 依然要保持热情, 就算创业不成, 也可转向工作或其他行业, 力求在工作中磨炼自我,重回创业的舞台, 成就另外一番光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