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我能力的提升

自我能力的提升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1.1 能力和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完成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能力是通向职场和决定职场层次高低的金钥匙,当代大学生要特别注意自我能力的提升,尤其是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力是多元的,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系。最后,专业能力、职业发展与职业创造间的关系。专业能力是进入职场的前提,所以专业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4.1.1  能力和职业

能力是一个人完成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不同的人在完成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不同的:有人效率高,有人效率低;有人能力强,有人能力弱。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又在实践中体现。离开了具体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职业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没有职业,就没有人生价值,就不能放飞梦想。职场世界看重求职者的文凭,但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能力。能力是通向职场和决定职场层次高低的金钥匙,当代大学生要特别注意自我能力的提升,尤其是综合能力的提升。

能力是多元的,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系。职场需要的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单一的能力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只有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在职场顺风顺水、大有作为。人的手指有长有短,人的能力构成体系中的能力要素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短板现象不可避免,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认识到并努力去弥补,短板是可以改变的。另外换个角度、换个行业、换个岗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短板现象。

4.1.2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走向工作岗位并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成就一番事业应具有的能力,它的构成有:专业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写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大学里有院系专业之分,社会上有领域行业之别。随着社会的进步,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专业技能要求。你要就业,你要有饭吃,你要在社会上立足,你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是迈向职场的第一块敲门砖。没有专业能力,就没有岗位,就没有收入,就没有社会地位,也就没有尊严。

首先,一定的专业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一定的专业能力则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

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没有一定的专长,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就没有就业的资格。职业资格的认定就是对某一职业要求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或专业能力)的认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意味着掌握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可以胜任某一岗位的工作。任何职业、任何岗位都需要专业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保安公司派往企事业单位的保安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不是说人人都可以做保安。保安的学历不一定要求很高,但即使是硕士研究生,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也是无法胜任保安工作的,根本不是有些人说的那样,只要穿件保安服,拿个“叉子”往大门口一站就是保安。要胜任护士、厨师工作,同样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如今,好多人会驾驶车辆,但专职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比一般人高一些,尽管会开车的人都经过了专门的训练。专业和非专业,专职和非专职,其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职业实践和教育培训是专业能力发展的前提。专业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专业劳动,能促使人的能力向高度专业化发展。例如,计算机文字录用人员,随着工作的熟练和经验的积累,录入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准确性也会越来越高。个体的职业能力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不断得到发展、提高和强化。

个体职业能力的提高除了在实践中磨炼和提高之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接受教育和培训。像我们所熟悉的职业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学生通过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以后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

最后,专业能力、职业发展与职业创造间的关系。专业能力是人的发展和创造的基础。前面讲到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或胜任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没有能力或能力低下,就难以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就不能胜任工作。个体的专业能力越强,各种能力越是综合发展,就越能促进人的职业发展,就越能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和业绩,越能给个人带来职业成就感。一定的专业能力是职业创造的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一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往前迈一步,就是创新。没有基础,也就无所谓创新,与没有一,就没有二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不入门,就不能深入堂奥;不进入职场,就没有职场的创造与创新。专业能力是进入职场的前提,所以专业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2)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沟通者所具备的能胜任沟通工作的优良主观条件。简言之,人际沟通的能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其中,恰如其分和沟通效率是人们判断沟通能力的基本尺度。恰如其分是指沟通行为符合沟通情境和彼此相互关系的标准或期望;沟通效率则指沟通活动在功能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者满足了沟通者的需要。

从表面上来看,沟通能力似乎就是一种能说会道的能力,实际上它包罗了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等一切行为的能力;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发挥,并能给对方留下“我最棒”“我能行”的深刻印象。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是很重要的,善于沟通、良好的沟通效果往往会使人很快在工作中打开局面,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有较高的成就感;而不善于沟通,沟通不畅则经常会让人感到举步维艰、处处碰壁。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进而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如果不顺畅,就不能将自己真实想法告诉对方,会引起误解或者闹笑话。南方的孩子没见过雪,所以不知道雪是什么东西。老师说雪是纯白的,儿童就将雪想象成盐;老师说雪是冷的,儿童将雪想象成了冰淇淋;老师说雪是细细的,儿童就将雪想象成了沙子。最后,儿童在考试的时候,这样描述雪: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沙。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沟通好了,就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不好,闹点笑话倒没什么,但因此得罪人、失去朋友,后果就严重了。下面的例子虽然有些夸张,但说明了沟通的极端重要性。话说有一个人请甲、乙、丙、丁四个朋友吃饭,临近吃饭的时间了,丁迟迟未来。主人着急了,一句话就顺口而出:“该来的怎么还不来?”甲听到这话,不高兴了,心想:“看来我是不该来的?”于是就告辞了。主人很后悔自己说错了话,连忙对乙、丙解释道:“不该走的怎么走了?”乙心想:“原来该走的是我。”于是也走了。这时候,丙对他说“你真不会说话,把客人都气走了”。那人辩解说:“我说的又不是他们。”丙一听,心想:“这里只剩我一个人了,原来是说我啊!”也生气地走了。

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其影响也很大。可以说,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沟通不畅。在国与国的交往中,特别强调“增进共识”,实际上就是多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人最怕的就是被冤枉,冤枉是怎么产生的?不就是因为沟通不畅或者沟通错误吗?

善于观察的人都知道,猫和狗是仇家,见面必掐。起因就是,阿猫阿狗们在沟通上出了点问题。摇尾摆臀是狗族示好的表示,而这种“身体语言”在猫儿们那里却是挑衅的意思;反之,猫儿们在表示友好时就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在狗听来就是想打架的意思。阿猫阿狗本来都是好意,结果却是好心得不到好报,反而被当作了驴肝肺!但从小生活在一起的猫狗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对立,原因是彼此熟悉对方行为语言的含义。所以熟悉对方语言,进行有效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据《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日子过得非常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天的巨塔。由于人们沟通流畅、准确,大家就心往一处想,劲头朝一处使,高高的塔顶不久就冲入云霄。上帝得知此事又惊又怒,认为人们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变成好多种,各种语言里又有很多种方言。这么一来,造塔的人言语不通,沟通经常出现误会、错误,巨塔就再也无法建造了。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团队能够沟通顺畅,上下合力,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令上帝都害怕的。所以沃尔玛公司的总裁沃尔顿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现代社会,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协作。你我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要知道,现实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进而才能使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获得成功。

沟通能力的修炼是有一定的路径可寻的。其中也有一些技巧需要大家注意:

一是清楚角色。沟通首先是一种站位。“屁股决定脑袋”,意思就是说,站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作为下级、领导、同事和面对客户时你的角色是不同的。只有自身角色清楚了,才知道站在什么角度说话,这是沟通的首要前提。

二是培育心态。沟通还是一种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沟通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始修行。

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会为自己创造积极的沟通状态,好的沟通状态能够为沟通对象敞开心扉创造条件。

感恩心态:对人心存感恩之心,才会对人拥有敬畏之感。在企业里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横向部门和同事之间工作协调和沟通比较困难。“感恩”在怀,就会避免交往和沟通中的自大、自我、狂妄和傲慢,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欣赏心态:仅掌握了表面的赞美技巧,却没有欣赏的心态和眼光,再好的技巧也无用武之地。内心没有欣赏的眼光和感恩的心态,即使你微笑,你的微笑也是死板和僵化的。学会欣赏和真诚赞美,因为只有懂得欣赏别人,才会真诚赞美别人。

尊重心态:尊重心态就是要求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沟通,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沟通。同理心沟通最重要的沟通步骤就是“倾听”和“分担”。要别人信任你,首先就要换位体会,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三是改变思维模式。一切善于沟通的人其技巧和话术的背后,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沟通套路。或是以理服人,或是以情动人。要想实现良好的沟通,就需要具备既善于理性分析,又善于进行换位思考的全脑思维模式。把人性和原则性巧妙适当地结合起来,才是一种了不起的沟通艺术。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企业管理和营销活动中,在思维方式上面临的最大转变和最大挑战,就是要学会全脑思考。

所谓全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它可以任意改变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多视野去生发和联想;它无所顾忌,也无正确、错误之分;它不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更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具有新颖、独到、变通、灵活的特点。全脑思维的精髓就是不墨守成规,敢于标新立异,它不受现代知识和方法的束缚,能多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是提高专业技能。沟通者熟练掌握所处行业和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专业的沟通话术。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只有成为本行业、本岗位、本专业的专业人士和业内专家,你说话才有威信,才会让他人信服你,乃至佩服你,与其沟通才有说服力。

五是注意沟通技巧。沟通是一种方法和技巧。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能提高沟通的效果。很多人都知道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但是,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身体语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要明确的是,同样的身体语言,如果是不同性格的人做出的,它的意义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另外,同样的身体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但要了解身体语言的意义,而且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善于从对方不自觉的姿势表情或神态中发现对方的真实想法,千万不要武断地下结论。在使用身体语言时,要注意身体语言使用的情境是否合适,是否与自己的角色相一致。少做无意义的动作,以免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影响沟通效果。另外悉心倾听,不打断对方,眼睛不躲闪,全神贯注地用心来听;坦诚地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想法和期望;不能口出狂言、恶言;敢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语言精练,切忌啰唆;用语准确,切忌模棱两可;思路清晰,切忌逻辑混乱等也是重要的沟通技巧。

3)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去粗取精、加工、改造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和源头,积累越多,素材就越多,思路就越广,写作就顺畅,文章就能根深叶茂,甚至会开出奇葩。如果没有积累,胸无点墨,不知从何处开始,又不知写什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这就是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提高写作能力,要在三个方面着手。

①提高立意能力。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把其中包含的意思加以提炼,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②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作者要根据中心思想组织材料、取舍材料,根据中心思想选取表达方式。另外,何处详细、何处简略,文章要分成几个部分,逻辑关系如何等要进行筹谋。

③提高文字表述能力。指连缀成文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汉语语法正确,标点符号得当,能熟练使用修辞手法。

提高写作能力,一要培养兴趣。古人云:“兴趣是前提,好者方能精。” 培养兴趣非常重要。有人不善于写作,不愿意写作,提起写作就头疼,总觉得无话可说,也不知从何说起,写起文章来东拼西凑,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不愿写、不想写、不去写”是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万事开头难,只要肯动笔,就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是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相辅相成,阅读是摄取材料的主要途径,在写作上有积累知识、储备材料、提高修养、借鉴技法等多方面的作用。阅读重在理解与吸收。人们在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之后,知识储备丰富了,眼界开阔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了,审美修养的水平提高了,这些都能给写作者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阅读不能盲目,要多读精品华章,要注意分析思考,从中体会作者的独到匠心,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手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三是多做“豆腐块”。“文章非天成,努力能写好。” 在练习写文章时,不要指望一开始就能搞出鸿篇巨制,让他人刮目相看。文章的写作有它自己的规律。从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地前行,这就是规律。因此,练习写作不妨从写“火柴盒”“豆腐块”做起,做到勤写、多写并且坚持不懈。有道是:“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只要坚持勤于练笔,不怕失败,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经常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自己就会慢慢“入门”,写作水平就一定能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

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提高文字表述能力。写作人员有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之后,如果缺乏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不能娴熟运用写作技巧完成“意—文”的转化,不能将高深的认识准确、完美地付诸于文字,写作仍然会功败垂成。文字表述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文章写作的成败。例如,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是经典电磁学理论的奠基人,他所取得的成功,除了他的研究天才外,还与他的文字才能相关。麦克斯韦酷爱文学,在中学时代就曾获得诗歌比赛第一名。在电磁学理论方面,早在麦克斯韦之前,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精心研究,他用直观的“力线”来表述电磁现象,但由于表述思路“模糊不堪”,文字“晦涩难懂”,使他的“力线”提出后未得到当时科学界的公认。20多年后即1854年,年轻的麦克斯韦第一次读到法拉第的《电学实验研究》,他深入研究了“力线”理论后,以一组对称、严谨的微分方程和精确、生动的文字,清晰地表述了电磁学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把电磁学理论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评价。显然,法拉第的研究成果未能取得公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文字表述能力不高;而麦克斯韦的成功,则得益于他文字功力的高超。

文字表述能力依赖于缜密的思维、娴熟的语法技巧、丰富的词汇以及反复的推敲修改。要具备这些能力,从多数人的经验看,只有下“笨”功夫,即大量阅读和多写多练。有许多文笔很好的人,学历并不高,如毛泽东、鲁迅等,但是他们读书面之广、知识之渊博,较少有人能与之相比。日本友人长尾景和写过一篇回忆文章,说和鲁迅谈了一次话,发现“就是五个日本博士结合在一起,也不会知道这么多”。鲁迅的文章写得深邃、透彻,令人叹为观止,与他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总结出的写好文章的千古诀窍。然而,有的人读破了万卷书也不见得下笔就有神。所以读书不能只追求数量,要注重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的深度,要学会分析人家的写作方法,达到“理有所本,体有所摹,语有所取”的目的。

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学会修改文章。修改文章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推敲。主题表现得如何,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头等大事。修改文章时,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否相符,如果主题与材料相符,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二是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研究。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中心,也存在一个“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材料安排是否合理”的问题。此外,还看各组成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哪些地方应该凸显,哪些地方应该简单,哪些地方应该删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为止。三是对文章的句子、标点符号、段落等进行修改。句子、标点符号和段落是文章的基本元素,它们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所以要很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达得明确清晰,是否有条理;还看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以及有没有语句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等。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修改后,文章中许多毛病就会逐步得到改进,明显的错误就会逐渐地减少。

4)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学习能力是指一个人运用科学的方法高效获取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当下,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高效地管理知识技能,才能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充分地利用知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职场竞争力。

在相同的条件下,学习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会取得不同的效果。这种不同效果的产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的。工作能力同样如此,完成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完成效率也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造成的。

学校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边干边学,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接触许多新东西,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拓宽知识视野。今天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代表明天还能跟得上,无论你能力多么出众、表现多么优秀,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当下和将来,学会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它既是叩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也是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入门券。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呢?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所谓学会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会学习的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在学习活动中少走弯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人们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反映,它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同时,学习方法由于受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条件、教育者的个体特征(如教授方法,学识水平)、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文化基础、个性)等因素制约,因此,学习方法又呈现出多样性并具有个体性特征。

要借鉴前人和外国人的学习经验。前人和外国创造的科学学习方法,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应当借鉴和汲取这些经验,使我们在探讨学习方法时少走弯路。

要结合学习的实际,探究具有不同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对象与学习环境不同,学习方法也就不同;专业性质和课程特点不同,学习方法就有差异。因此,学习方法要因课、因时而异,针对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还要从个人实际出发,采用和创建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学习方法。每个人的发展基础不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差异,学习习惯、特点不同,因此,在研究、采用和创建科学的学习方法时,必须切合个人实际,切忌“千人一方”“千人一途”。“学有其法,学无定法。”最好的学习方法应当既是科学的,又是适合自己的。

学习有两种方式:一是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其功能在于掌握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的问题的能力,即“学会”;二是创新性学习或自主创新性学习,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发现新知识、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迎接和处理未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即“会学”。在农耕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科技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维持性学习”为主的模式已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

学会学习,要学会利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信息手段决定着人们获取信息量的大小和学习的模式,影响学习的效率。农耕时代,知识传播靠言传身教。工业化时代,靠教材、报纸、广播和电视等。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为学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搜集、加工、存储、处理、传递、使用的有力工具,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最现代化的学习工具。

5)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个人、群体和组织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条件,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积极效果的行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组织发展壮大的源泉,也是个人成就事业、实现梦想的助推器。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不可能彪炳史册;如果一个人不具有创新能力,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创新人才,那么它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创新能力的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提升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创新的思维是综合素质的核心。知识既不是智慧也不是能力,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劳厄谈教育时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劳厄的谈话绝不是否定知识,而是强调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大量的事实表明,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那些思维敏捷、最具创新意识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去正确思考,最善于利用头脑的力量。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还必须具有智慧。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拉说过一句话:“大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其实,他说的这支被点燃的火把正是人们头脑中的创新思维。

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强烈进取的思维。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首创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顽强精神、献身精神、求是精神(即科学精神)。

创新具有普遍性和可开发性。创新的普遍性是指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如果创新能力只有少数人才能具有,那么许多创新理论,包括创造学、发明学、成功学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的创造性是先天的自然属性,它随着人的大脑进化而进化,其存在的形式表现为创新潜能,人与人之间这种天生的创新能力并无多大区别。创新的可开发性是指人的创新能力是可以激发和提升的。将创新潜能转化为显能,这个显能就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后天的创新能力。潜能转化为显能后,人的创新能力也就有了强、弱之分。通过激发、教育、训练可以使人的创新能力由弱变强,迅速提升。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创新活动的灵魂。开展创新训练的实质就是对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引导。有句慧语说:“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出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他将来的发展前途。有人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总是持怀疑态度,这严重地影响了创新潜能的开发。早在1943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对“环境太平凡不能创新、生活太单调不能创新、年纪太小不能创新、我太无能不能创新”等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

创新者贵在质疑。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怀疑态度,不要认为被人验证过的都是真理。许多科学家对旧知识的扬弃,对谬误的否定,无不自怀疑开始的。伽利略则始于对亚里士多德“物体依本身的轻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结论的怀疑,发现了自由落体规律。怀疑是发自内在的创造潜能,它激发人们去钻研、去探索。对课本不要总认为是专家教授们写的,不可能有误?专家教授们专业知识渊博精深,我们是应该认真地学习。但是,事物在不断地变化,有些知识现在适用,将来不一定适用。再说,现在的知识不一定没有缺陷和疏漏。老师不是万能的,任何老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不能说全部都是绝对准确的。对待我们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应做到:不要迷信任何权威,应大胆地怀疑。这是我们创新的出发点。

创新者贵在求异。他们不喜欢“人云亦云”,不愿意“亦步亦趋”,却喜欢独辟蹊径,更喜欢标新立异。创新不是简单地模仿。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必须要有求异的观念。求异实质上就是换个角度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求异者往往要比常人看问题更深刻、更全面。

创新者贵在敢于冒险。敢于涉险,才会有新发现;敢于闯荡,才会迸发新思路。创造实质上是一种冒险行为,因为颠覆了人们的旧思想、旧思维,可能会遭致公众的反对。一味地求稳、求平,也就没有了新奇,更没有了创新。诚然,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伟人,但我们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

4.1.3  了解和掌握职场对就业者能力的要求

通过教师授课、学生上网查阅、社会调研,学生要了解未来职场对就业者能力的要求。强化自我能力提高的意识,掌握自我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教师授课、学生上网查阅、社会调研,学生要增强自我能力提高的紧迫感,掌握自我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4.1.4  任务考核

(1)写一篇不少于3 000字的未来职场对能力要求的文章。

(2)对自我能力进行分析、比较并制订自我能力提高的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