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编制项目扩初设计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扩初设计
一、设计说明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利通区地形地貌奇特,兼具江南水乡秀色和塞北大漠之雄浑,辖区地势南高北低,似宝瓶形,平均海拔1125米,地处银川平原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5′~106°22′,北纬37°00′~38°08′。西临黄河,且与青铜峡毗邻,南与中宁、同心两县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南北最长处7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20公里。总面积112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200~1455米。本项目以利通区金积镇、金银滩镇、扁担沟镇、郭桥乡、马莲渠乡等5个乡镇的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奶牛养殖户(存栏20头以上)为核心示范区,设计奶牛养殖户为300户,并带动利通区其他乡镇奶牛养殖户。
2.气候资源
利通区地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内陆性气候特征,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的特点,年平均降水量193.4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013.7毫米,年平均气温8.8℃,相对湿度53%,年均日照达293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71天。
3.水资源
黄河是利通区的命脉,年过境水量216.8亿立方米,全区年平均引水量4.8亿立方米,为过境水量的2.2%。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90%以上来自于黄河水。境内引水干渠有4条,分别为秦渠、汉渠、东干渠、泰民渠,还有南部丘陵地带的四级扬水工程,共建成3个泵站,正常流水量可达8.5立方米每秒。
4.土地资源
利通区地处银川平原南侧,土地总面积1129平方公里,全区可耕地面积35.94万亩。灌区土地面积33万亩,以灌淤土、草甸土、湖土、新积土为主,有机质含量1.2%。由黄河冲积的沉淀层厚达6~70米,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土壤结构良好,盐碱化程度低,宜耕期长,水肥、气候协调、作物产量高、潜力大,具有发扬扬水灌溉的土形条件。南部山区土地面积2.94万亩,地质具有多样性的土壤结构,土质以淡灰钙土、盐土、风沙土、砾石土为主。大部分荒山荒漠可供开发利用,是综合发展农、林、牧的天然场所。
5.生产现状
利通区辖5乡4镇、2个街道办事处、105个行政村,1120个村民小组。截止2003年,总人口33.0972万人,回族人口占3%,其中农业人口202036人,占总人口的65%。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7.3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974元。全利通区奶牛存栏3.52万头,年产鲜奶1.32亿公斤,年增单产5500公斤,人均鲜奶占有量400公斤,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0倍。新华夏进乳品股份公司是自治区重点扶持的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在龙头带基地,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下,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现有利乐包、百利包等液态奶生产线11条,年加工鲜奶能力达到10万吨,并成为宁夏“学生饮用奶”唯一定点生产企业。
6.项目区建设所在地的生产现状及生产结构
本项目实施地区为利通区金积镇、金银滩镇、马莲渠乡、扁担沟镇、郭桥乡等5个乡镇,共涉及39个行政村,23956农户,94723人,农村劳动力40350人,其中回族人口34910人。农业总产值1.45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1159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5%;农民人均收入2975元。可耕地面积12.8万亩;机耕面积6万亩。2001年项目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96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84万亩,粮食产量5330.2万公斤。从目前生产现状来看,项目区的粮经比例约为6:1,需要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来调整产业结构。项目实施地的5个乡镇是利通区奶牛养殖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养殖技术和养殖基础条件。
(二)总体规划设计
1.基本依据
(1)《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初步设计编写提纲
(4)《宁夏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2~2005)》
(5)《宁夏牛奶优势区域布局暨产业发展规划(2004~2006)》
(6)利通区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奶产业发展的决定》
2.指导思想
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优势,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和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奶产业为突破口,以奶牛园区建设为手段,壮大奶源基地、提升基地整体水平,有效提高奶牛单产和乳品质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奶业强区、奶业富民的目标。
3.总体发展目标
项目立足宁夏的奶产业发展优势,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以量的突破和质的提高为目标,借助于我国奶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依托夏进等16家乳品企业,力争通过项目的实施,到2005年,示范区高产奶牛存栏3万头,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6000公斤以上,其中单产8000公斤以上的占10%以上;乳脂率3.4%以上,乳蛋白率3.0%以上。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带动其他乡镇奶牛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发展带动高产奶牛2万头。示范推广一整套经济实用,适合本地区条件、不同养殖规模的高产奶牛品种选育、饲养管理、疫病防制、饲草料种植和加工等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奶牛生产水平。项目示范推广将带动利通区奶牛生产水平和群体品质的提高,缩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使奶产业成为利通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通过项目实施,全面推进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建设,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58%以上,畜牧业增长方式由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项目区农民人均牧业收入比非项目区增加1000元,将利通区建设为宁夏黄河灌区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奶牛养殖科技推广示范先导区。
4.总体布局
按照新时期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要求,在前期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上,发挥利通区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培育和强壮利通区的奶产业。项目将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作为示范核心区,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共同发展的方式。示范区以优良品种选育为基础,以高效合理的日粮配制和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为突破口,以疫病防制技术为保障,以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生产优质、安全鲜奶为最终目标。总结已有的科研及推广成果,择优集成,组装配套,优化饲草料资源利用,改善其装备水平,提升奶牛养殖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潜力,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牛奶质量,并以示范区为中心,向周围地区辐射,带动利通区奶产业的健康发展。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进其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5.项目建设任务与规模
(1)项目建设任务
①技术推广 一是奶牛良种改良技术,目标是利用三年的时间改良奶牛3.5万头,引进奶牛优质冻精7万只,购买液氮3750升,引进优质奶牛胚胎600枚,从国外或国内奶牛养殖较发达的地区引进良种荷斯坦奶牛450头。二是饲料配送中心的建设。引进优良的青贮玉米种子,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主要推广优质青贮玉米品种2个,三年共种植面积18万亩;将种植的青贮玉米进行青贮加工利用,主要采用酸性秸秆保鲜技术;饲料配送中心主要引进意大利EUROMIXI型立式TMR喂料机2台,农业部定点推广的洛阳四达自动输送铡草机械50台。
②技术引进示范 制定《标准化挤奶技术操作规范》、《奶牛品种改良技术操作规范》、《奶牛全混日粮饲喂技术规范》、《奶牛园区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等4项规范。进行奶牛品质监测。利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对3000头奶牛的产奶性能、抗病力、乳成分、繁殖性能进行综合量化评定,为奶牛的定向选种选配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在金积夏进奶牛园区进行建设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试点,实现奶牛管理的自动化。引进当前先进的奶牛自动化管理系统,配套引进奶牛的监视系统,并与计算机进行联网对接,实施初步人工智能化。在其他5个示范园区进行人工半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
③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建设奶牛冷配改良站共6座,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引进的主要设备有液氮灌、单目显微镜、数显干燥箱、电子台秤等常规设备。原计划在每个园区建设奶牛疫病诊疗中心6座,但考虑利通区奶牛养殖相对集中,为了集中有限的资金,建设高水平的奶牛诊疗中心,以填补利通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将原计划6个诊疗中心的全部资金集中在金银滩建设1座集科研、教学、服务为一体的奶牛诊疗中心,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购置医用净化工作台、电子精密天平、普通生化培养箱、电热蒸汽消毒灭菌器、台式高速离心机、B超机、妊娠诊断仪等常规设备。在6个示范园区加强防疫设施的建设力度,主要建设消毒室、车辆消毒池、人行消毒池6处,配备紫处线消毒灯12盏,购买消毒液750瓶。以园区为主,进行定向有计划的培训,三年共培训人员3000人(次)。
④配套设施的建设 三年计划建设科技示范园区6个,总占地面积180亩;与园区配套建设集中挤奶站6座,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引进法国利拉伐12型挤奶设备6套。
6.建设期安排
项目建设期为三年。
2003年,完成奶牛园区建设6个;在示范区及辐射区共冷配改良奶牛35000头;种植优质牧草60000亩;建造青贮池7000立方米;建造集中挤奶站6个,安装挤奶设备6套;购置饲喂设备2台。引进计算机管理系统3套,在3个奶牛园区安装示范。完成园区内奶牛的品质监测。完成建设奶牛冷配改良站6座。完成奶牛诊疗中心1座。完成防疫站建设6座。技术培训人员1000人次。发展项目示范户180户。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一项技术规程。
2004年,种植优质牧草60000亩;建造青贮池7000立方米;安装挤奶设备6套。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三套。技术培训人员1000人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一项技术规程。引进奶牛优质胚胎600枚,选择当地黄牛做受体进行胚胎移植。从国外或国内奶牛养殖较发达的地区引进良种荷斯坦奶牛200头。
2005年,种植优质牧草60000亩;建造青贮池7000立方米;安装挤奶设备6套。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培训人员1000人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两项技术规程。完善已建成的6个奶牛园区。从国外或国内奶牛养殖较发达的地区引进良种荷斯坦奶牛250头。
(三)高新技术示范(技术推广)规划设计
1.规划设计依据
(1)《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宁夏牛奶优势区域布局暨产业发展规划(2004~2006)》
(3)相关设备市场销售价格
2.技术方案设计
本项目技术推广内容主要包括了高产奶牛品种选育、奶牛优质、高效日粮研制和饲喂、奶牛场模式化管理方式和奶牛重点疫病防制等4个领域13项技术。
(1)发情鉴定 通过观察奶牛的行为表现、精神状态、生殖器官的变化来判断奶牛的发情。在显微镜下检查精子的活力应在3.5以上。采用直肠把握式输精。
(2)青贮玉米种植技术 选择推广中北410青贮玉米。上一年秋季将田面整平,及时深耕地25厘米。旱地耕翻后要耙保墒,有条件的地方要灌足冬水。播种前要精细整地,做到田平土碎、上虚下实。一般在4月中旬~5月初。复种在麦收后尽早进行。
(3)干草调制 选择天气晴朗,气候干燥时调制干草。其晒制方法:割倒后先在地上晾晒1天,随后堆积成几十公斤的小堆,再晾晒4~5天,待有八成干时即可拉运上垛。
(4)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 全混合日粮(TMR)也被称作全价日粮,即将所有的饲料称重,混合成全价日粮,为奶牛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一种奶牛饲养技术。引进全混合日粮搅拌机,生产不同能量水平的奶牛全混合日粮,根据奶牛体况评分情况,对牛群进行分群饲养。此项技术在重点奶牛园区推广应用。
(5)秸秆保鲜加工技术推广 青贮窖的建设技术要求:青贮窖的建造大小以奶牛的饲养规模为依据,每头牛以10个立方米为标准。青贮窖的单个规格建设为长10米,宽3米,高2.5米。可选择地上或地下式,但地下式水位应在2米以下。墙体采用砖石结构,墙宽不低于18厘米。
3.建设地点及设计
金积镇马桥夏进公司奶牛园区、金积镇油粮桥奶牛园区、金滩镇金川牛园区、郭桥吴桥奶牛园区、马莲渠陈木闸奶牛园区、扁担沟镇黄沙窝奶牛园区。
主要在金积镇马桥夏进公司奶牛园区安装奶牛监测系统,实行较完备的计算机管理,运行TMR全混日粮机械,在其余5个园区实行奶牛计算机半人工化的管理,以及机械化挤奶。
4.主要仪器设备及选型说明
(1)信息化管理设备 IBMNetvista电脑10台及配套设备,用于奶牛的微机化管理及信息处理。
(2)实验室所用设备 主要用于品种改良有关设备。
(3)奶牛场监控系统 采用4C技术,以数字硬件录像机毓主机为硬件操作平台,实现系统的高度智能化、安全性、可靠性。
(4)法国利拉伐12型挤奶台6套。
(四)组装配套技术(技术引进)规划设计
1.规划设计依据
相关仪器设备报价或市场零售价。
2.技术方案设计
(1)制定《标准化挤奶技术操作规范》《奶牛品种改良技术操作规范》《奶牛全混日粮饲喂技术规范》《奶牛园区管理技术操作规范》等4项规范。
(2)奶牛品质监测:通过随机抽样,对3000头奶牛的产奶性能、抗病力、乳成分、繁殖性能进行综合量化评定。
①通过建立DHI记录体系,完善牛群系谱档案,并根据线性鉴定和DHI记录,选择最佳配合力公牛冻精,有针对性的进行牛群改良,提高牛群品质和整体生产水平。技术流程为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个体编号、系谱建立、生长发育记录、生产记录、繁殖记录)—体型外貌评定—生产性能评定—选种—选配—筛选。
②奶牛系谱档案登记 个体编号:采用十位制,将项目选定奶牛进行编号,并填写牛籍卡,将奶牛的编号储存入计算机数据库中。系谱建立:采用《宁夏奶牛谱系》卡,建立牛籍卡(或犊牛资料卡)。内容包括个体编号、出生日期、品种、出生地、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和外曾祖父母等腰三角形的记录以及其女儿305天的平均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育种值、重复率,还有该牛的特征描述或照片及繁殖、生产、生长发育、鉴定等的记录。当牛离场时进行日期与去向记录,并归档,如需要可向对方提供复印件。
③生长发育记录 主要有初生重以及3月龄、6月龄、12月龄、15月龄、18月龄、一胎、三胎的测量体尺(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和称重数据。
④生产记录 包括奶牛不同胎次、不同时期的产奶量、乳成分。在哺乳期必须持续进行测量,正常时期每月测3次,然后进行数据处理。
⑤繁殖记录 包括胎次、与配日期、与配公牛、预产期、产犊日期、犊牛性别、犊牛初生重、犊牛编号、犊牛留养与否、犊牛有否畸形等。
⑥体型外貌评定 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奶牛线性鉴定办法》进行。主要对前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包括阶段泌乳天数、投产月龄、产犊月份、胎次、泌乳天数、挤奶次数。
⑦DHI记录 包括奶牛产奶量测定和乳成分测定和记录。对核心示范区的奶牛开展。奶牛产奶量测定:在奶牛泌乳期内每月测定一次日产奶量,间隔26~33天,计算305天产奶量。奶牛乳成分测定:采样,24小时三班按比例采样(4:3:3),至少30毫升。测定项目,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体细胞数(SCC)、细菌数等。每个实施性能测定的奶牛场由本场的技术负责人(或育种员、资料员)负责。按计划每月一次定期测量奶牛个体24小时各班次的产奶量,同时按早、中、晚的4:3:3比例取样。取样后妥善保存(放入冰箱),次日将奶样及产奶资料(报表或软盘)一起送到服务中心,奶样集中到服务中心乳成分化验室进行化验。
⑧应用计算机作数据处理 将输入产奶量和乳成分的软盘交育种室,育种室按照反馈给牛场的报表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给牛场,以指导生产使牛场尽快受益。同时建立数据库,以满足育种资料分析,如品种登记、公牛育种估计等。奶牛场模式化管理方式引进及应用,在重点奶牛场推广牛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⑨奶牛线性鉴定 线性评定根据乳牛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制定的奶牛线性评分办法(9分制体制),将线性评定的性状分为主要性状、次要性状和管理性状等3类36个性状,按照个体的每个体型性状的实际表现打分,评定母牛等级。奶牛体型外貌线性评定标准如下:
⑩体况(膘情)评分 奶牛各泌乳阶段对膘情的要求不同,需定期对奶牛进行膘情评定,并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料方案及日粮配方。奶牛膘情一般要求适中,评定采用5分制,低分膘情瘦,高分膘情肥。
(3)建设计算机管理系统 在夏进奶牛示范园区实施,其中购置电脑10台;引进奶牛自动化管理系统1套;引进奶牛可视系统30台套(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3.建设内容、地点及设计
建设内容包括引进奶牛场计算机管理系统1套;奶牛线性鉴定和DHI记录体系;奶牛饲料计算机配方系统。
(1)实施奶牛线性鉴定2000头,分别在金积镇、金银滩镇、马莲渠乡、扁担沟镇的6个示范奶牛园区实施。
(2)推广优质专贮玉米18万亩,在金积镇、金银滩镇、马莲渠乡、扁担沟镇、高闸等地实施。
(五)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设计
1.技术方案设计
奶牛冷配改良站共6座,主要购置设备及选用设备有液氮灌(四川产30升)6个、单目显微镜(500倍)6台、数显干燥箱(KB-20)6台、电子台秤(德国产)6台。
奶牛诊疗中心建设共1座,主要设备有医用净化工作台(SW-CJ-2FD)、电子精密天平(AE260)、普通生化培养箱(HPS-250L)、电热蒸汽消毒灭菌器(ZDX-35B1)、台式高速离心机(TCL-16G)。
防疫站6处,主要建设消毒室6间,车辆消毒池6处(6米×3米),人行消毒池6处(3米×1米),配备紫外线消毒灯12盏,购买消毒液750瓶。共培训人员3000人(次)。健全和完善以区为中心,以乡镇服务为基础,以村级服务为补充的奶牛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为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2.建设内容、地点及设计
(1)分别在金积镇、金银滩镇、扁担沟镇实施,具体培训内容为奶牛疫病防制技术、奶牛饲养管理技术,青贮玉米、苜蓿种植技术、全价饲料配制技术。
3.主要仪器设备及选型说明
(1)用于品种改良的主要仪器设备,共计6套。
(2)购置兽医站常用医疗器械,共计5套。
(3)投影仪2台,主要用于人员培训使用。每次项目培训及材料发放均由农户在农户手册上签名。
(六)配套设施建设规划设计
1.规划设计依据
(1)摇《宁夏回族自治区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中关于饲料营养需要的标准要求
(2)NY/T5049-2001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2.技术方案设计
三年计划建设科技示范园区6个。
(1)与园区配套建设集中挤奶站6座,引进法国利拉伐12型鱼骨式挤奶设备12套。
(2)挤奶台建造技术挤奶台建造于奶牛园区的中心位置,水源充足、地势干燥、清洁卫生,有便捷的通道与各养牛户联结,有专人管理,每天定时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3)贮草库的建造技术贮草库应位于园区的边缘位置,远离牛舍及住宅区,地势干燥、运输方便、地域宽阔,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有防火设施。
3.建设内容、地点及设计
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包括购置挤奶设备、建设干草库等。购置挤奶设备6套,每次挤奶头数为288头,日挤奶能力为864头。分别在各个奶牛园区实施。
(七)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利通区奶牛养殖业从分散型到集约养殖的转变,加快利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将建成经营专业化、养殖集约化、品种优良化、设施现代化、防疫防治科学化的“奶牛科技示范园区”12个,培育养殖示范户2000户,辐射带动整个利通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和增加农民收入。预计可提供3000个就业机会,缓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为项目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000元。有利于增加利通区财政和科研单位及科技人员经济收入。本项目建成后,仅项目区预计平均每年可增加税收282.4万元,加强地方财政实力和发展后劲;预计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每年可从项目建设中直接获得经济收入约150万元,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项目建设实现了奶牛养殖和饲草种植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实现生态的平衡。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增强农田的保肥保水保墒能力,还可减小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结构。本项目贯彻技术开发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建设方针,所采取的技术均为无公害并对环境不会产生有害影响的生产技术,项目的副产品为家畜粪便,作为农业生产用肥料,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对农业生态建设极为有力,可促使和保障示范区和辐射区的生态环境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二、设计概算
(八)初步设计概算及仪器设备清单编制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1)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有关批复
(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建筑工程预算标准
(4)宁夏吴忠市建筑材料市场行情
3.编制内容
(1)奶牛配种站的工程建设
(2)畜牧兽医服务站的工程建设
(3)每年1000人次的培训计划,三年共3000人次的培训费用概算
(4)容量达24000的青贮池
(5)配套农牧机械共计11台
4.编制中的有关具体问题的说明
(1)所有建设、机械都施行统一招标采购的办法进行,投标的报价将作为预算的主要依据之一。
(2)挤奶台的建设可委托乳品企业列入当年年度奶源基地建设的计划中进行,节约出的部分奖金不列入预算内。
(3)市场价无法确定,并且没有标准可循的,根据类似土建工程造价进行预算。
(4)由厂家提供安装服务的,安装费用不列入预算中;厂家非义务安装的,以设备总价格的10%计算。
(5)勘测设计费及其他按土建工程的4%进行预算。
5.项目工程量及投资概算
项目建设方案设计的各项工程和其他建设任务,吴忠市2001年单位工程造价和物资采购价格水平。
6.仪器设备清单
7.总概算及概算书
项目总投资估算2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1340万元,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投资710万元(表1-1)。
(九)总体规划报表及编制说明
1.总体规划报表(略)
2.2003 -2005年年度计划报表(略)
1.1.2 进行项目资金使用承诺
关于吴忠市利通区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资金使用的承诺
自治区财政厅:
吴忠市利通区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已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立项(国农办)[2003]218号。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分三年实施,其中中央资金600万元(有偿120万元),利通区财政配套600万元,银行贷款600万元,自筹300万元。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将按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加强管理与监督,并保证利通区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按期归还农发项目有偿资金。
利通区财政局
利通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3年10月30日
1.1.3 开展项目初审
关于召开农业综合开发“利通区奶牛养殖综合技术推广科技项目”设计(实施)方案审核会的通知
各位专家:
吴忠市利通区奶牛养殖综合技术推广科技示范项目已经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立项。根据文件要求立即作好项目设计(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并按照具体时间作好上报工作。我办将于10月23日早8:30在办公室三楼会议室召开项目设计方案审核会。望到时参加,并请在以下方面提出自己对本项目的具体看法和意见。
1.项目建设内容与近几年度其他财政无偿投资项目内容是否有重叠之处;
2.项目建设内容是否与自治区以及利通区政府的主导思想和整体思路一致;
3.从发展眼光看项目技术方案是否更现实可靠;
4.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是否明显,经济效益是否可靠;
5.项目无偿投资中真正体现广大农民利益的投资比例有多大;
6.实施单位的技术支持力度有多大;
7.您对本项目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补充意见。
通过这次会议审核并得到确定的方案,将被正式记录在案,并作为上报计划的依据,在具体实施中不得随意更改。
联系电话 6019908
联系人:周华
2003年10月17日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投资计划与扩初报告专家审定意见
2004年3月26日接受吴忠市利通区畜牧局的委托,对提交的“关于上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2004年度农业推广综合示范项目投资计划的报告”和“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扩初设计”进行了审定,意见如下: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已列入国家专项示范项目扶持计划,项目建设地点为吴忠市利通区南片中部的金积镇、马莲渠乡、郭桥乡、扁担沟镇5个乡6个奶牛园区,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主要建设示范内容为技术推广、技术引进示范、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综合推广示范内容广泛,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抓好人员落实、资金落实、措施落实是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的关键。
该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设计较为严谨、科学、合理,推广技术切实可行,引进技术有一定的深度,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是保证该项目标准化、有计划、连续发展的有效举措,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利通区奶牛生产水平和群体品质的提高。
项目计划投资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配套资金、银行贷款、自筹资金组成,投资比例为1:1:1:0.5,符合国家农业开发项目的投资比例。其主要资金用于基础技术推广,分配比例合理,应务实创新,切实抓好奶牛良种改善技术,推广胚胎移植技术,制定出详细的量化指标,层层签订合同,抓好落实。
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项目报告应在以下方面注意完善。
三年投资计划,2003年投资较少,加大了2004年的投资力度,这样可能影响项目实施的进度。为了有效地按计划完成该项目,整个计划完成应后延到2006年。
“奶牛高产综合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扩初设计”基本框架已形成,内容面广,具有可操作性,但缺乏细度,如“部分”和“章”的划分及内容的编排不系统;设计数字有些前后不统一,如奶牛改良头数、TMR购置数等,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只有总计划,缺少年度计划;优良牧草品种和数量的确定、组装配套技术规划设计有关指标的确定和规范技术的描述不够准确;培训计划中缺少奶牛疾病防治技术培训内容。应减少仪器和器械的重复购置,把有限的经费用到项目具体实施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