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行善应当低调还是高调

行善应当低调还是高调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子贡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俩一起跟着孔子出游。当企业家与慈善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高调行善还是低调行善成了最热门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曹德旺用于捐赠的资金累计超过2亿元。他的第一次“高调行善”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在此次地震中,福耀集团捐款总金额达930万元,其中曹德旺以个人名义捐款500万元。

子贡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俩一起跟着孔子出游。走到一条河边的时候,他们看到一个小孩掉到了水里,子路比较勇敢,就跳进河里把小孩救了上来。后来孩子的家人知道了,牵了一头牛来送给子路作为答谢,子路欣然收下了。当时由于战乱,鲁国许多人被卖为奴隶,因此鲁国规定如果谁能出钱把自己的同胞赎回来,回到鲁国之后,就可以从国库领取这部分费用。一路上,子贡帮助许多人赎了身,可是回到鲁国后他并没有去国库领钱。

子路和子贡谁的品德更高尚呢?许多人都觉得“施恩不受报”才是品行高尚,子贡花钱做好事却不要酬劳,比子路的境界更高。可孔子却不这么认为!

他说:“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这里的“赐”说的就是子贡。)意思是说,子贡做错了啊!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再从别的国家赎回奴隶了。而对于子路,孔子则说:“鲁人必拯溺者矣。”以后,鲁国的人都会积极去救那些落水的人了。

很显然,孔子的看法比普通人的“施恩不受报”又深了一层。

鲁国的法律要求人们赎回自己的同胞,而费用由国家来承担,也就是说,你如果有了恻隐之心,就会帮助自己的同胞,而在经济上你也不会受到损失。这样,你赎回的人越多,人们越夸赞你的品行,你也就有动力去赎回更多的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而子贡的做法却打破了这种平衡,他赎回了人却不要钱,人们对他的赞誉更高了,可是他却无形中置别人于不义之地。假设有一位商人,他手中的钱刚好能赎回10个人,他将人赎回之后去国库要钱吧,人家说他品行不好,没有子贡高尚;不去要钱吧,自己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权衡之后,他很有可能对那些人不管不问。这也就是说,子贡一个人得到了最高的赞誉,却截断了别人的行善之路。

子路呢?他救了人,人们会称赞他。他救人之后还得到了好处,这件事虽然很多人议论时会不以为然,但如果到了自己身上,就会乐得不行。孔子也知道,真正高尚的人太少了,要想让人们讲求仁义,利益的“诱惑”是必不可少的。子路救人之后名利双收,人们就会觉得做好事不仅能得到好的名声,还能得到利益的补偿,就会更加积极地去做善事。这就在无形中鼓励大家去行善。

孔子看得要比一般人更加深远,所以他不夸赞不要钱的子贡,而是赞美做了好事之后收取谢礼的子路。这一点,在现代仍有借鉴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家成了中国社会超级富裕的群体,他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财产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的人选择了享受,名表名车、豪宅豪宴;有的人选择了做守财奴,留给下一代;有的人喜欢低调行善,以“无名氏”的名义捐赠财产;有的人喜欢高调行善,“捐了100万希望全国13亿人都知道”……当企业家与慈善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高调行善还是低调行善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低调行善意味着做好事不留名,把钱捐给红十字会、希望工程或者各种公益组织,捐了多少没人知道,钱怎么用也没人清楚;高调行善意味着足够的媒体曝光率,捐了多少钱历历在目,这些钱都流向了什么领域,都救济了哪些群体,也有据可查。但是高调行善有一个“坏处”,那就是有“炒作”和“作秀”的嫌疑,有自我宣传的嫌疑。许多人拿了钱做好事,到头来却还要被人怀疑是“别有用心”,这种不信任无疑是当头浇下的冷水,让许多慈善家寒心。

曹德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慈善的,没有人能说出确切的时间。其实,他的善举早在1987年承包高山玻璃厂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时,以新盖的瓦房做抵押来承包玻璃厂的曹德旺,一心想要把厂子做大,可是无奈资金有限。就在这时,他的一位小学老师找到他,希望他能够把学校里那些用了十几年的破旧桌椅换换。曹德旺二话没说,便借钱为学校捐了一批桌椅,并且拒绝了老师在桌椅上署上他名字的要求。匿名行善,这也是曹德旺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的“无相布施”,即匿名布施。

在福耀集团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受过曹德旺恩惠的人不可胜数。有一次,他乘飞机时看到一则消息,吉林双辽一位农民生了对双胞胎,却因为家里穷无钱抚养,登报寻求帮助。很多好心人希望收养孩子,可是孩子的父母却又舍不得。曹德旺看到之后,立即致电双辽分公司,让他们去查明情况,而后他决定向孩子的父母每月支付与双辽职工同样的工资,却不用他们上班。福建永泰县的一位老农,只有一个智力低下的儿子,为了生计他给儿子买了一头母牛,没承想母牛两年内所生的小牛相继夭折,母牛也病死了。儿子因为失去了生活来源,积郁成疾。老农多方求助无果,听说曹德旺是一个热心的人,便写信到福耀求助。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福耀集团的人便把牛给他送到了家,曹德旺还亲自写信叮嘱老农,要小心照料,以免重蹈覆辙。

这就是曹德旺,一个时刻准备行善,时刻把穷苦人生活中的小事装在心里的慈善家。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他自然也不会忘记家乡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据不完全统计,曹德旺用于捐赠的资金累计超过2亿元。

1996年,捐资300万元建立“福耀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

1998年,捐资近700万元支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

2001年,捐资114万元救助福建沿海受台风灾害的地区;

2002年,捐资83万元帮助甘肃120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2004年,捐资1300万元为家乡修建公路;

2005年,捐资600万元修建福清高山中学教学楼;

……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曹德旺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徒,匿名布施也就是低调行善是他从事慈善事业之初的选择,还有许多捐款并没有见诸报端。他的第一次“高调行善”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在此次地震中,福耀集团捐款总金额达930万元,其中曹德旺以个人名义捐款500万元。之后,关于曹德旺捐款的新闻报道不绝于耳,像许多高调行善的慈善家一样,他的行为动机也受到了许多人的猜测。特别是2009年,曹德旺宣布裸捐之后,他的一言一行都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

2009年2月12日,曹德旺正式宣布将捐出曹氏家族持有的福耀玻璃股份的70%,成立以其父名字命名的“河仁慈善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助学、救灾、宗教等慈善公益事业。2011年5月,经过一番波折,曹德旺最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其家族持有的3亿股福耀玻璃股票捐赠给了河仁慈善基金会。按照当时福耀玻璃的股票市价,这笔捐款市值约35.49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有史以来个人捐款的最高纪录。

裸捐是慈善还是商业炒作?曹德旺的决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民众敏感的神经再次紧绷,大家都在拭目以待,看看曹德旺究竟是“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富豪”,还是沽名钓誉之徒,借慈善来宣传企业。

如今,河仁慈善基金会已经开始运作,曹德旺也遵守了自己之前的承诺,逐步退出了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基金会并不直接面向贫困人群,而是委托慈善机构进行救助,符合条件的机构都可以向基金会申请款项,但要无条件接受河仁慈善基金会的监督。为了公开透明,基金会将定期公开审计报告及慈善项目名单,基金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向社会公告。一系列的事实摆在面前,关于曹德旺的种种猜疑和流言也不攻自破。

从最初的“无相布施”到现在的频频露面、高调行善,曹德旺的慈善之路越走越远,随之而来的质疑与非议也越来越多。在整个社会都对企业家做慈善存在诸多“不信任”的背景下,曹德旺很难做到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只要做慈善,就没办法置身于社会的舆论潮流之外,对于这一切,曹德旺早已习惯了,也淡然了。“《金刚经》的主题思想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今天非常富有,你今天非常落魄,那个美女很漂亮,这个都没有用,一切都是假的,随着时间流逝,一切都过去了。”

至于高调行善和低调行善到底哪一种方式更好?或许曹德旺没有读过孔子和子路、子贡的这则故事,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见解,令人吃惊的是,这种见解和两千多年前的智者孔子如出一辙:“我现在接受宣传,是为了动员那些有钱人。有人认为我带相布施很不好,那我就带相布施吧,我不死谁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