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体朝四面八方想

集体朝四面八方想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奥斯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创造了一种激发集体智慧提出创新设想的思考方法——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供集体运用的朝四面八方想的创新思考方法。运用头脑风暴方法也就是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奥斯本提出,召开这种会议,参加人员一般10人左右,其中一人主持会议,一人或两人担任记录。奥斯本认为,举行头脑风暴会议最重要的是必须严格遵守会议的四条规则。头脑风暴会议是一种新型的为了解决问题而想办法的会议。

第三节 集体朝四面八方想——头脑风暴

美国人奥斯本在21岁时,他失业了。为了找到工作,他整天注意街上张贴的和报上刊登的各种招工广告。有一天,他发现有一家报社要招收记者。他去报了名。主考人问他:从事写作有多久了?他回答说:3个月。主考人听了感到好笑,才3个月时间居然也想来报考记者。奥斯本要求让他试一试,主考人答应了,出了一个题目要他写出一篇文章来看看。奥斯本按时写出了文章,主考人一看,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比比皆是,实在不具有记者应该达到的写作水平。但主考人最后还是决定试用他一段时间,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文章在内容上很有新意,富于创造性。奥斯本从此体会到了创造精神的重要和可贵,于是他给自己规定了一条:每天都必须想出一个新主意(即所谓“日行一创”)。就这样,十几年后,他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关于创造方法的专著,成了创造学的奠基人,被公认为创造学之父。

奥斯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当时他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创造了一种激发集体智慧提出创新设想的思考方法——头脑风暴法(也称为智力激励法)。这一方法很快就在美国的许多企业中得到推广。它至今仍被世界各国的许多科研机构、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在创新活动中广泛采用。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供集体运用的朝四面八方想的创新思考方法。运用头脑风暴方法也就是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取名为“头脑风暴”的含义是,使头脑打破平静的局面,掀起思考的风暴)。奥斯本提出,召开这种会议,参加人员一般10人左右,其中一人主持会议,一人或两人担任记录。开会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为了造成适宜的环境,便于会议在轻松愉快、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进行,不妨准备一点糖果茶点甚至啤酒,大家可以边吃边谈。主持人至少要提前10天向会议的参加者通知会议的主题。主持人自己也应当在会议之前考虑和形成一些设想,以便在会上当人们提不出多少新设想时可以启发大家。如果举手要求发言的人很多,可按座位依次发言。发言不可照本宣读;同时,最好一次发言只提一条设想。记录者一定要对提出的设想按顺序编号,这样主持人才能随时掌握提出的设想的数量,才便于在适当的时候要求大家再提出多少条设想来。会上不允许个别交谈。散会时可以要求大家继续思考,以后再补充提出新的设想。

奥斯本认为,举行头脑风暴会议最重要的是必须严格遵守会议的四条规则。为了简明,便于记忆,我们把他所订的四条规则都分别用四个字加以概括:1.不许评论。这是指不允许在会上对别人提出的设想说长道短,更不允许指责、讥笑,以免干扰和妨碍大家畅所欲言。2.自由设想。这是指,要求大家无拘无束地自由思考,特别鼓励提出独特新奇的设想来。哪怕是幼稚荒唐的、显然不可能付诸实行的、没有价值的设想,也都欢迎提出来。3.追求数量。提出的设想数量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富有价值的设想,“以数量保证质量”。4.引申综合。这是指,可以对别人的设想加以改进、引申或综合,即在别人设想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设想。奥斯本特别强调第一条规则的重要。他认为,那种在会上一有人提出办法来大家就评头品足、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作法,必然会干扰和破坏提出新设想的有利环境和气氛,甚至会起一种反作用。而暂时不加评论,不作判断,则能给人一种支持,一种鼓励。他指出:“当一些设想刚刚产生的时候你就运用智能加以十分仔细的研究,这是不妥当的。因为它有碍于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孤立的设想可能是毫无价值的,或者容易使人走上极端。但是在接踵而来的第二个设想中,我们就能发现它的重要性,将这种设想和其他一些看来也是荒唐的设想进行某种比较的时候,可能给我们提供非常有用的线索。这样在未能将这些设想与我们其它的设想进行比较之前,我们的智能还无力对这些设想进行判断。”“我们越是增加设想的数量,我们就越有可能获得有实用价值的设想。而在设想过程中我们常常本能地过早作出判断。梅多和帕内斯曾做过实验,他们让一组人在设想过程中不作出判断,结果在同一限期内比另一组人提出的有用设想多出70%。”他还说:“很可能在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情况下我们一无所获,或者因为我们提出的设想没有价值,或者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设想具有实用价值。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地接受各式各样的设想(即使是持怀疑态度),因为那千分之一的设想可能就是改造世界的设想。”

奥斯本指出:人们刚开始参加这种会议的时候,往往想象力是迟钝的。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他们的想象力还从未这样被充分利用过。而几次会议以后,他们便会习惯。他还指出,一般来说,只有当会议进行一段时间以后,人们才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设想来。

头脑风暴会议是一种新型的为了解决问题而想办法的会议。平时人们所开的“想办法”的会,往往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在“想办法”;而可能只是在那里“争论办法”,只是在就某一两个办法争论不休,以致常常造成:会开了不少,却老是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有时,“想办法”的会也可能开成这样:会议开始,经过一番沉默、冷场之后,好不容易才有人提出了一个办法。哪怕提出这个办法的人并没有认真地动过一番脑筋,提出的办法显然是很平庸的,大家也会很自然地都以它为指挥棒,都顺着这个办法的思路去思考。或者作些补充;或者作些改进;或者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这时,会上很少有人会再提出另一个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新办法来。不难想象,这样的“想办法”的会,最后虽然也有了解决问题的某个办法,而它的质量肯定是不会很高的,更难以指望它能有大的突破,大的创新。

有人曾这样描述过头脑风暴会议的作用:当人们卷入头脑风暴的洪流之后,一个人提出的设想,就像水漂一样,会引起一连串的设想。

奥斯本本人曾举出过这样的例子:“40年代美军总参谋长提出在军装上取消表兜,两年就节约了150万美元。他说他是在和同事们聊天时偶然产生这个想法的。如果早举行这样一次头脑风暴会议:‘在不降低裤子质量的前提下怎样减少缝制军裤的费用?’这一笔开支的节约早就实现了,因为人们必然会提出这一设想。”奥斯本还介绍说,1947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成立了一支由青年军官组成的特殊部队,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提出种种设想。这是美国建军史上唯一的一支专门提出设想的部队。1954年以后,这种方法不仅在美国的工商企业中普遍得到推广,也被美国联邦政府的许多部门所采用。

我们再来看两个在产品开发上运用头脑风暴法的事例。在国外,结婚用的蛋糕,其价格的高低,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桃仁的大小。一般采用的办法都是从外部用力敲碎核桃。采取这样的办法,即使是用自动化的机器设备,也常常会把核桃仁弄碎。有一次,一家生产蛋糕的工厂,曾经就如何使核桃仁不被敲碎的问题,召开过一次头脑风暴会议。在会上,有一个人提出:“我建议培育出一种核桃的新品种,当核桃成熟时,它的外壳便自动裂开。”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可是后来却有人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思考,想出了一个能使核桃仁完好无损的简单有效的好办法:在核桃壳上钻一小孔,然后灌入压缩空气,靠核桃内部的压力使核桃的外壳炸裂。

在一次开发新雨具的头脑风暴会上,有的说:“我希望设计一种伞,一个人走的时候比较小,两个人一起走的时候大一些,三个人、四个人一起走就变得更大。”有的说:“我希望头上戴个什么东西,能把雨水都吸掉。”有的说:“我希望设计一种雨具,像空气一样,能把人的身体无形地裹起来,不让雨淋到衣服上,或者淋湿了以后马上就能干。”还有的说:“我希望能设计一种像隧道那样的东西,人往前走,它就不断向前延伸,使身体永远不会淋到雨。”一个比一个说得更玄乎、更离谱。这样一些想法,自然都不能算是什么“富有实用价值的创造性设想”,但它们却可以成为创造发明的种子。据1994年9月13日《中国乡镇企业报》报道:“日本青木国际公司和帝人公司共同开发了防雨的新材料。这种材料象丝一样轻,手感极佳,被雨淋湿后很快就会干。”从这样的报道中,我们不是能看出“幻想”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某些蛛丝马迹吗?

当头脑风暴法普遍推广后,关于应当怎样看待这一方法的作用,奥斯本写道:“近50年来因为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以致使一些人经常在不遵守原则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有许多人滥用这种方法,把它看成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是由于使用这种方法未能创造出他们期待的奇迹,他们便竭力否定、贬低这种方法的作用。还有更多的人错误地认为这种集体合作的方法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然而这种方法实际上只是提出设想的一个步骤,只不过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一个阶段而已。”(以上所引的奥斯本的几段话,均摘自《创造性想象》一书。)

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法介绍到世界各国后,许多国家的一些创造学家加以改进、发展,又相继创造了一些引进应用其基本精神和基本作法的与之类似的新方法。比如德国创造学家荷立根据德国人喜欢沉思的民族习惯,对它加以改进,创造了“默写式头脑风暴法”。它规定:会议由6个人参加,每个人在5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所以也称为653法”)。会议开始时,先由主持人宣布议题,并对与会者提出的疑问加以解释。然后每个人发几张编了号的用来填写设想的卡片。在卡片上写完一个设想后,要求留出一定的空白,以便其他的人看了以后在此基础上再写出新的设想。每个与会者在第一个5分钟内写出3个设想后,便将卡片传递给坐在身旁的人。这样连续下去,半小时可以传递6次,总共可提出108个设想。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个与会者可以较充分地思考,同时可以避免由于争着发言而使有的设想被遗漏。其缺点是,互相激励的气氛较弱。

日本创造开发研究所所长高桥诚加以变化而创造了“卡片式智力激励法”。它的作法是,开会以前就向会议参加者通知会议的主题,每次会议由3至8人参加。每个人先发50张卡片,桌上再另放200张卡片备用。会议一般进行1小时,最初10分钟,会议参加者各自在一张卡片上填写一个设想。接下来的30分钟,大家按座位顺序轮流讲解自己的设想,一次只讲一张卡片,讲的时候要将卡片放在桌子中间,让大家都能看到。讲完以后,其他人可以提出疑问,也可以将受到启发而产生的新设想填写在备用的卡片上。还剩下的20分钟,则让大家互相探讨和交流对所提出的各个设想的看法,力求诱发出更多的新的设想来。

头脑风暴法也可以用于个人。美国学者沙克劳斯创造了“个人智力激励法”。它的基本作法是,先用一张纸把自己要思考的问题写上,然后用10分钟时间尽最大努力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并把它们都写下来。10分钟以后,站起来离开写字桌去做一些其他的事。过一段时间又坐下来,再给自己10分钟继续思考,提出和写下各种新的设想。可按这样的方法反复进行多次。

这里我们结合着谈谈关于写文章或写什么材料的构思、起草问题。不少人在提笔写东西的时候,尽管想要说的话很多,却会磨磨蹭蹭,迟迟下不了笔,老是会觉得这样说不妥,那样说也不行。好不容易写下了几句,又会感到这一句有毛病,那一句有问题。时间费去了很多,稿纸撕毁了不少,仍在那里干着急。越是写重要的材料,思想上的压力越大,这样的情况就越严重。写材料的构思和起草,也同样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的作法和规则:放松情绪,敞开思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暂不评价好坏,暂不比较优劣,以数量求质量,“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出来再说。全都写下来以后,再反复加以推敲修改。如果能这样去做,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不仅能做到速度快,效率高,心情轻松愉快;而且能逐步养成文思敏捷,“下笔如有神”的良好写作习惯与风格,并能逐步将“视写作为畏途”转变为“把写作当乐事”。

无论哪一种方式和作法的头脑风暴法,都必须严格遵守奥斯本所制订的那四条规则。它们是头脑风暴法的精髓。抛弃了他们,也就不再是头脑风暴法了。

这些年来,头脑风暴法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许多学校的师生也常常举行头脑风暴会议来讨论以下这样一类的问题:“怎样美化我们的校园?”“怎样布置我们的教室?”“怎样组织好春游?”等等。有的家庭则举行家庭头脑风暴会议来讨论(七、八岁的小孩也可以参加):“怎样布置好客厅?”“怎样布置好阳台?”“怎样合理安排家务劳动?”“怎样大幅度节省家庭开支?”等等。不少家庭还有意识地用它来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联想力,甚至以此作为一种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