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路径与方案

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路径与方案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路径与方案赣南医学院 汪行舟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顾鑫伟 陈勤锋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单是每年有500万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要就业,而且知识结构更新、产品更新换代、终身教育理念更加让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学生连在一起。

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路径与方案

赣南医学院 汪行舟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顾鑫伟 陈勤锋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单是每年有500万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要就业,而且知识结构更新、产品更新换代、终身教育理念更加让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学生连在一起。通过鼓励创业,不仅可以起到扩大就业的效果,也可以改善就业的结构,提升就业质量。2003年以来,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不少毕业生毅然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第四条道路。但是据调查显示,目前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率在20%—30%,而我国仅为1%—2%,除了国家的创业政策不完善的原因之外,其他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培养好学生,特别是他们的创业能力,积极开拓大学生创业的有效实施方案。

一、大众化的高教发展给就业带来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地改善就业状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就业的形势仍将十分严峻。特别是2009年,受金融危机、毕业生人数增多、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影响,就业局面面临一个寒冷的冬天。据统计,2006年,我国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突破了1000万人,但仍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2007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约1200万个,但新增的就业人数将达到2400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2008年有550多万;而浙江省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达到19.3万人,比去年增幅10.5%,再创历史新高,2008年则达到了21.9万多。

面对如此巨大数字的高校毕业生,足以让我们知道高校扩招后的问题,其中不乏就业问题。自1997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规模急剧扩大,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日趋多元化,学生成分更加复杂化,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还是以教师为主题的培养模式得不到改变。越来越多的缺乏创业教育的高校毕业生仅仅依靠原有的企业及用工数量,已经不可能满足就业的需要,况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化设备的运用,许多城镇下岗工人也在等待就业。大众化教育模式下培养的高校毕业生给就业带来的挑战越来越突显。

就业是民生之本,让劳动者最大可能地实现就业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创业不仅可以为自己解决出路,而且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就业,一举多得。

二、传统的教育方式给就业带来的困惑

为什么如今拥有高学历的人也找不到工作呢?归根究底地说,还是得“归功”于我国的传统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的完成,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对学生影响日益加深,给学生就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教育给就业带来的困惑如下:

(一)学非所用

达吉特曾讲过:“我们应该让我们所有的七年级学生要求他们的教师每天问同样的问题:‘我今天教给你们的东西,你们将来会在什么地方用上?’”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性等等。在学科设置中,一些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对学生的现实意义不大,或者联系不到实际,在几年的辛苦学习后在就业应聘中,换来的却是一句“你学的这个没有用……”。

(二)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的传统教育,通俗理解就是课堂教育,满堂灌的思想,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大家都认真听讲,抄笔记,考试,拿文凭,在学校里,是每位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好学生,上课认真,成绩优异,待到毕业后,面对实际的工作却是两眼摸黑、手足无措,全然已经忘记书本知识,联系不到实际,掌握不了工作原理、工作方法。

(三)观念跟不上

现在社会的标准是“以成绩证明一切”,虽然嘴上说改革创新,可大多数地方还是偏向于中国传统的“乖宝宝”教育方式,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新的观点、新的理念教书育人。古代有人“头悬梁,锥刺骨”,现代则有人效仿前人,殊不知那是迂腐的、是不可取的。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没有新的观念,加快不了生产力,用人单位也会实行优胜劣汰机制。

三、大学生创业的路径条件和实施方案

(一)路径

1.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将创业教育称为人们为更好的工作与生存所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当前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并且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失业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1999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历史的要求。

2.创业教育要从学校做起。英国的创业教育模式分为“创业启蒙教育”“创业通识教育”“创业专业教育”三个层次,在学校期间就开始了创业教育,不仅满足了高等教育中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培训环节,而且还满足了职业人士的终身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学校系统的创业教育必不可少,学校课堂教学可以实现知识、人员和时间“三集中”,是创业教育的基础环节。

3.创业教育课应该是必修课。创业教育不是针对某些学生,而应该让所有的学生接受教育,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使他们都能够具有创新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因此,创业教育应该纳入到教学计划,以必修课的形式让所有学生接受教育,同时,在课程设置中要合理安排,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设置。

4.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理论结合实际,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孕育的载体,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使大学生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5.学校、社会、企业为一个合体,相互作用,形成合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服务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在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搭建创业平台的同时,更要完成学校、社会、企业的协作,从政策、平台、培训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社会、企业三者的合力作用。

(二)方案

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大程度上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就业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学教育应积极引入创业教育的理念,在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传输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创业知识及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自我发觉商机及就业机会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环境的变迁,从“就业者”走向“创业者”。

(三)课程体系

赵延忱曾用“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来概括当前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现状。因此,我国发展创业教育是当务之急,开发出一系列实用、适需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必要的。同时,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正在逐步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使每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创业教育。我校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开设创业指导课,按学分进行考核。

(四)实践体系

俗话说“学以致用”,所以应该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巩固理论。依靠学校不断开拓市场,建立实践基地,搭建学生创业平台,便于学生模仿和实战,拉近学校创业教育和社会创业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我校自2004年以来正式成立了针灸推拿室——大学生创业园地,开辟专门的场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模拟创业。

(五)监督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从学校层面要完善监督体系。创业过程中策划总结、薪资人员安排、财务报表等工作,要受监督。我校根据这层意思成立了大学生创业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各学生创业公司进行日常管理与监督。

(六)评价体系

“现在一些医学院招聘人才、评定职称,不是考核具体看病能力,而是看发表论文情况,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都是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就是指挥棒,如果这个指挥棒出了问题,那后果就比较可怕。在我校,也在不断探索创业教育及实践的评价体系,以如何更好地开展我校的创业教育及实践,主要是提高广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开拓他们的创业精神,对各创业公司也实行评优奖惩措施。

(七)结果展示

我校在摸索创业与就业问题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多方吸取经验,连续几年来,我校的签约率都名列全省前茅,在创业教育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2004年以来为创业学生提供资助金和实践场所,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创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学校已经将创业教育的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思想。创新创业班——“双立班”的成立,更加为我校创业教育增添了活力,提供了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第22期

[2]张帆,张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8):7-10

[3]吴海兵.大学生创业成功之关键[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年第3期

[4]陈文华,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5]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6]陈春意.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2005(6)

[7]朱先奇.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光明日报,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