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探讨

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探讨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

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探讨

东华理工学院 黄健华 陆 钢

一、创业与创业教育

什么是创业?理论上,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资源整合,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精神体现的根本特征,是人内心深处具有的不断发现和创造世界的动力和相应行动。实践中,创业是通过寻找和把握机遇,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市场扩展成企业或产业,从而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的内涵包括:创业必须把握机遇;创业必须以创新创造为动力;创业必须以市场为载体;创业必须具有更高的目标追求;创业必须以实现价值为取向。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开发、提高人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有创业意识、创业意志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是在普通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基础上,通过德育、课程、活动、实践、技能、就业指导等一系列过程,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

世界很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其领军人物是杰弗里·蒂蒙斯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许多高校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使优秀的创业计划付诸实践,从而成就了今天美国许多杰出的高新技术公司。世界上其他国家如德国、英国、法国等也已经在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国际首次提出创业教育新概念,是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报告中强调:“为了迎接21世纪的新挑战和不断变化的新要求,革新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必须包括创业教育。”

建立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提供丰富的创业知识,把握创业教育的方向发展,这是高校教育改革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养成和创业人格的塑造,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创业和就业,还会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这在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

二、创业教育的动因分析

(一)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人类正在步入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特色的全球化时代,竞争焦点是人才资源,而决定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教育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新世纪的社会主体,必将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教育已真正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开展创业教育是经济全球化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加强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原动力。

(三)创业教育是社会体制改革转轨的需求

国有企业的深度改革与彻底转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就业、择业观念在发生变化,个人谋职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重要手段。培养创业意识,全面开展创业教育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四)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

由于高等教育由精英转向大众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挤出效应等因素,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今后1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大约1.2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每年还有数百万下岗职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2005年毕业生人数为338万,2006年毕业生人数约为430万,人才市场上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严峻。创业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可以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开展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继续学业的同时,培养创业意识能力、养成创业心理品质、塑造创业人格,做好职业选择与就业工作的准备。

(五)创业教育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创业教育通过传授创业的路径和常识,创业规律、计划以及实际操作,为学生实现创业成功的理想、人生价值的追求搭建了一个桥梁。学生通过创业实践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实现知识成果的转化,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创业观,使大学生理性地选择自主创业道路,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创造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培养大学生较高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业心理,扎实的创业能力以及相宜的创业知识。

三、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中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已开始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在理念、体制、体系和教学等方面,还没有摆脱精英教育的习惯轨道,目前只有少数高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这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目前,包括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在内的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的趋势,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准备不足。许多人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把创业教育归属于团委等机构,搞个活动,开个讲座了事,没有纳入系统的教学课程体系;有不少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就是为了找个“铁饭碗”,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准备不足、缺乏自信。其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教育观念不改变,必然影响创业教育的开展。

(二)创业教育环境的问题

缺乏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其次,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整个社会对大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氛围。此外,创业教育要由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教师来实施,目前教师队伍显然难以适应这一要求,缺乏创业经历和实战的经验。

(三)教育的科学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显露,造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紧张,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目前处于关键时期,教育应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力求教育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随着创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但由于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和对创业教育表象缺乏理性思考,人们对高校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譬如,认为创业就是自己独立办公司,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企业家等等。另外,目前推动开展的创业教育,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特别是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没有把创业精神作为一种需要学生在大学教育中获取的意识和行为特性,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中,其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不澄清、不消除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和问题,将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稳定和有序发展。

四、创业教育的模式

从2002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学科特色不同,培养的学生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创业教育模式及方法也应是多样化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来选择、综合相应的创业教育模式。

融合渗透模式:把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教学活动中,在相应理论课程内增加创业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创业经营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创业知识和能力。

学科课程模式:创业教育作为整个教学计划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学科体系,开设“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创业教育概论”等相关课程,并围绕这些课程实施一些相应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活动课程模式:活动类课程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区活动、学生公司、自营模拟企业等形式。学校可以通过这些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并在这些活动中开展创业意识、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五、高校该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高校该如何进行创业教育?我们认为创业教育是一个集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教育方法和创业实践四个层面构成的系统工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在思想观念上重视创业教育

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创业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在认识上对创业的功能有充分的理解,从创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创业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功能,因而在思想上重视创业教育,更新高等教育观念,建立全面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观。只有在思想上、观念上重视创业教育,才能改变当前许多高校单纯的就业教育的局面,进而拓展到以创造、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创业教育。

(二)在运行机制上创新创业教育

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是创业教育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创业教育效率,保证创业教育质量,必须进一步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各高校应该在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市场指导服务、创业人才服务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资助体系,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制度,包括完善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大学生小额创业放贷制度等,同时注重高校创业教育的环境建设,对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为创业教育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为创业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政务外部环境。此外,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创业光荣的舆论导向,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创业教育

作为创业教育实施主体的高校应该将创业教育纳入培养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

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其评估机制。认真探索创业教育的特点规律,改革现有的专业教育和课程体系,要做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不能将创业教育局限在增加一点创造学的知识和创业的技能,而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始终贯彻和体现。

(四)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创业教育

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敏锐的创业意识、扎实的创业知识,坚韧果敢的创业心理、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高校应贯彻自主学习的个性化原则和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观,要发挥教师在创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用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性才能。

(五)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应该高度重视创业实践在创业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强化创业教育。可以采用模拟实验和模拟创业活动,也可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基层单位、工矿企业、工程项目、商务促销、社区服务、结对扶贫等形式围绕科技难点和社会热点等进行调查研究,使教学过程更加贴近社会和生产的实际。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又可为社会及企事业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毕业分配到就业指导,再从就业指导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进步的需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把握住正确的方向,研究特点发现问题,采用适合的对策,才能使创业教育行之有效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创业在中国:中外三专家探讨国内创业环境和教育http://www.hsm.com.cn/news/2006/0213/68/16383.shtml

[2]杰弗里·蒂蒙斯.创业者[M].华夏出版社,2001

[3]吴重涵、赵观石.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六大认识误区[J].江西教育科研,2006(2)

[4]雷正光.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实用人才http://szjzx.sdut.edu.cn/uploadfile/20050328174226.pp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