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民营企业科技跨国合作机制

中国民营企业科技跨国合作机制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中国民营企业科技跨国合作机制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各具优势,各有需求,各遇挑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能否携起手来谋求合作共赢?在这一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展开合作。

第四节 中国民营企业科技跨国合作机制

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各具优势,各有需求,各遇挑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能否携起手来谋求合作共赢?跨国公司本土化和民营企业国际化能否齐头并进?这些问题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作为本土成长的经济力量,他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谋求在华发展的跨国公司也越来越注重本土化策略,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寻找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跨国公司与民营企业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不同的优势,其中许多的优势都是对方相对缺乏和急需获取的合作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跨国公司大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领先的技术优势、科学的管理经验、较强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丰富的世界市场销售渠道;而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摸爬滚打起来的民营企业,则在与各类企业的竞争合作中开辟出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与民营企业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这种互补式的合作既有利于双方的发展,也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展开合作。

民营企业技术进出口贸易与跨国合作发展很快,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国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大多为成熟、适用型技术。这些技术也存在技术创新问题。而这种创新的“新”主要表现为改进和提高,它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技术创新目标国际化原则,即使每一项技术创新都从高起点出发,从全球范围考虑,全面动态地了解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利用国际科研已有的成果为基础制定主攻方向,如海尔研制无污染超节能冰箱;二是技术创新课题市场化原则,即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开发课题与用户难题相结合,消费者的不满和建议都是技术难点,民营企业围绕难题开展课题研究和攻关,使科研成果能“创造市场、创造用户”,如海尔研制的小小神童洗衣机极大地满足了夏季市场的潜在需求;三是技术创新成果商品化原则,这一原则实质是对上两个原则的检验。与此同时,根据市场潜在需求和细分化原则,对一项产品进行不断地多样化地延伸开发,使产品系列化,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如海尔集团在洛杉矶、阿姆斯特丹、东京、里昂、蒙特利尔和美国硅谷建立了海外设计分部,帮助本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的家电产品,海尔现已批量生产适合欧、美、亚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不同功能的家电产品,因而较快地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使民营企业技术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民营企业技术进出口贸易与跨国合作可以在下列机制上多下功夫:

一、创新观念机制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民营企业已经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从长远来看,能否顺利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最大程度享受参与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好处,在根本上取决于民营企业能否尽快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从而获取国际交换的最佳效益。只有加快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才能重新培植民营企业出口产业和产品的动态比较优势,在未来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争取较为有利的位置,增强抵御各种外部风险与冲击的能力,逐步实现由大的贸易民营企业向强的贸易科技民营企业跨越的目标。科技兴贸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主攻方向,要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接,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重点突破,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二、创新技术机制

根据国内外专家观点,技术创新工作的三个环节(发明、首次商业应用、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强度比率为1:10:100,民营企业目前技术创新的集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商业银行的短期借款,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创新的步伐。启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一是要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推进民营科技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式多渠道融资;二是设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建立民营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良性机制,保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效益不断提高;三是建立有效益的民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保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有充足资金。

提高技术手段,建立知识型营销方式。知识型营销主要指建立在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个性化基础上的现代营销方式。随着世界贸易对技术进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新一代的技术手段和知识型营销方式正脱颖而出。要结合技术进出口贸易的新变化,把建立现代技术手段和知识营销方式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要造就大批掌握现代技术手段的软件工程师、项目设计师、网络安全专家。此外,还要针对资源计划调配、营销环节控制、客户增值需求等技术进出口贸易难题,开发具有突破性的技术成果,以降低技术进出口贸易成本,提高技术进出口贸易绩效。

加强面向国际市场的民营企业技术开发。根据技术预测和国际市场需求预测,选择技术领域和国际目标市场与战略市场,针对提高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竞争力的要求,组织民营企业重点出口产品关键技术开发,提高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出口能力。在未来出口目标市场抢先申请专利是技术进出口贸易中重要的市场竞争战略。要鼓励民营出口企业和民营科研院所在国外申请专利。

发挥民营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技术及产品以独立开发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生产技术,其集成技术水平某些方面并不低于国外,国外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若打开市场,就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出口会刺激民营科研单位和民营企业加强研究开发与生产,从而促进整个民营产业的良性循环。

信息与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是高新技术前沿的三大技术群落,是若干现代科技的集成。发展这些技术直接关系知识的开拓、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和国家的安全。预计在未来世纪这些技术将衍生出一系列的新兴产品,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大宗货物。民营企业需要把握时机,充分应用科技及产业能力加紧开发,参与竞争。

突出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引进中的恶性循环,追求国际分工的最佳位置。民营企业自主开发的高新技术要成功地转化为世界市场上的“双高”出口产品,必须经过三个转化环节:一是高新技术向商品的转化;二是高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三是高新技术向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转化。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大约仅有20%,其中形成规模效益的只占15%,仅占成果总量的30%,最终体现为有竞争优势的出口商品的比例则更低。改革开放20年来,民营企业通过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进口等方式引进的高新技术,大部分能成功地转化为高新技术商品甚至出口。引进高新技术的转化比例比较高,如果引进的是比较先进的技术,还可以转化为出口商品,在国际上赢得竞争优势。因此,引进技术因其具有减少转化环节、提高转化率的作用,被证明为是一种能迅速提高发展中国家民营企业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好办法。发展中国家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引进而跨越式地前进,充分享受后发效应。但是,民营企业技术引进模式缺乏创新再创新的环节,缺乏用于消化和创新的费用,以至陷入引进再引进的恶性循环。由于缺乏创新,在国际垂直分工中只能长期处于下游,承担技术密集度低、附加值低的辅助角色。为了尽快改善民营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必须在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在民营企业有优势的领域深度开发,提高自主开发技术向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转化率,走向垂直分工的上游。

三、创新研发机制

由于民营企业大中型企业的资金力量不足,民营企业建立科研机构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和科技设备方面的投入,这对于众多的大中型企业都是不小的负担。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可以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培养和锻炼一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队伍。克服科研同社会实际相脱离的倾向。就民营企业来说,通过市场交易方式或订货方式直接向学研部门取得技术,则可以节省民营企业大量的科技人员和设备方面的投入,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科研开发外置,达到科研硬预算约束的目的,避免自设科研机构产生的“软预算约束”,推进高科技民营产业化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推进高科技民营产业化,形成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指该企业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和商标等属于企业最主要的资源优势所形成的核心功能。为此,要在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从根本上形成有利于民营技术创新、发展民营高科技的大趋势,尤其要在电子信息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网络及通信、计算机及软件、数字化电子产品等方面,在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环保等有一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面对世界贸易的严峻挑战,必须建立健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中间试验基地、中介机构及激励机制,从而拓展民营企业技术进出口贸易。

四、创新市场机制

在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在民营企业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出口产业和企业,初步完成民营企业出口商品结构由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模式转变。

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方面:选择出口额最大的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农产品作为民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主攻方向。用几年的时间,使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出口产品的比重提高到50%,加工贸易使用国内原材料的比重提高到50%。

按照高新技术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根据“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的原则,确定发展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消费类电子及家用电器等五个领域的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并选择一批民营出口企业和若干种民营出口产品给予重点支持,积极推动北京、上海、深圳等20个重点城市、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6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成从民营产业到地区的纵横发展、立体推动格局。重点抓好提高民营出口机电产品和民营纺织品技术含量的工作。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制定支持民营高新技术出口的政策措施。

五、创新管理机制

大力加强民营技术进出口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民营出口管理工作,加强国际多双边工业技术合作,为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环境。已经起草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条例》将进一步规范高新技术出口企业的贸易行业,形成符合WTO规则的、较为完善的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正当竞争的法律环境。

宏观环境方面要扩大对民营出口企业的政策支持面。如银行出口担保要加强对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的支持。出口基地除高新技术企业外,还可选择民营企业技术改造、转换经营机制、集约化经营、盘活存量资源等方面成果显著的民营企业,有条件地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其潜力得到最大发挥。扶持本国民营企业增强高技术竞争能力,对内资外资民营企业实行统一的无歧视政策。各类外资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有赖于先进的技术系统、管理水平和营销渠道;有赖于职工的文化素质、专业培训和物质激励;有赖于对外资的某些优惠政策。政府应扶持本国民营企业使其竞争性要素与外资民营企业相近,在政策上对中资、外资民营企业实行一致的“国民待遇”。

为促进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制定支持民营高新技术出口的政策措施。近几年来,外经贸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其中许多政策措施已被列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扩大出口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1999国办发71号和73号),以及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0〕18号)。外经贸部和有关部门还先后下发了《外经贸部、科技部关于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指导性意见》《科技兴贸行动计划》等文件,从进出口经营权、税收、贷款、退税、保险、投融资、技术改造、质量认证、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支持出口企业技术改造。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为把高新区建设成为科技兴贸的重要基地,1999年科技部和外经贸部制定了《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认定暂行办法》,2000年初选定了北京中关村等1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第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通过对这些出口基地的政策扶持,在民营企业优势技术领域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一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熟悉和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和民营跨国公司,通过示范作用,推动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国际贸易水平的整体提高。今后应更多地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技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激励和引导民营高技术开发活动,在资金、政策、法律及舆论上充分支持创新者。各地政府的风险基金要引导社会风险资金优先注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高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适当减免风险投资成功者的所得税;让民营高技术成果的创造者及拥有者应在创业项目中占有较高的股权;政策鼓励、法律保障、社会舆论应支持因科技创业成功的民营企业“新富人”。

健全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服务体系。国家促进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手段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为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提供配套服务。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使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科研院所均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进出口贸易人才,并培训一批民营技术进出口贸易管理人才和中介代理人才。要促进民营出口企业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发展民营技术进出口贸易中介代理机构,建立民营技术进出口贸易市场信息与电子商务网络,建立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销服务中心。建立民营技术交易的各种服务机构。利用各种条件,积极举办展览会、博览会、技术洽谈会、技术演讲、网上宣传等,使技术进出口贸易面向世界和用户。此外还要在中介服务、金融信息、法律等方面提供新的环境和条件,提高民营外贸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高水平的技术中介机构。民营外贸人员不仅要懂外贸业务,也要求有较宽的知识面和相关的技能。应加强对民营外贸业务人员的培训,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大批量培养高素质的民营外贸专业人才。促进民营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是关键,要大力建设民营高技术产品出口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

加强对民营技术壁垒的研究。民营企业加入WTO后,对外贸易的主要障碍将由关税壁垒转为技术壁垒。要加强对国外技术壁垒特别是民营企业主要出口市场技术壁垒的研究,为民营出口企业提供进入国际市场的方便通道。

六、创新体制方面的机制

以体制创新为先导,全面深入推进民营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民营科技兴贸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它的实施将对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加强体制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同时要下大力气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抓住入世的机遇,应对入世的挑战,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建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业园,建设好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培育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是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领域,形成较大出口规模,有相对稳定的出口市场,并有持续自我发展能力的企业、企业集团、企业群或企业与研究机构形成的联合体。培育和建立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是促进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大力促进民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狠抓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重点组织好一年一度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国际工业博览会、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形成民营企业一北一南、一春一秋、一东一西、一工一农,各具特色的国际高科技盛会。做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科技兴贸重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出口企业的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抓好利用民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出口势头好的、已占有一定市场的传统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应用高新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质量,加快更新换代,增加其技术附加值,是现实可行并见效快的出口促进策略。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民营企业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已逐步弱化。要充分发展和扩大已有一定份额的民营企业传统产品出口市场,提升其品质,并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应激励跨行业的产品与技术开发,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要让民营企业广泛了解和认识WTO有关技术进出口贸易的规则。因此,必须分析研究WTO有关技术进出口贸易规则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程序性,并积极组织有关技术专家、法律专家、营销策划专家和企业家及时制定有利的战略技术,有效避免或减少由于盲目性所造成的技术进出口贸易损失。

充分发挥民营集团优势。民营集团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技术进出口贸易的一大趋势。目前,民营企业的技术进出口贸易从整体上看,尚未形成有机体系,合力难以显出。小、散、滥现象特别突出,技术进出口贸易各环节之间、各类外贸企业的经营行为之间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现象十分严重,由此而形成了各自为阵的高耗低效格局,远不能适应WTO技术进出口贸易的新形势。对此,以民营集团化为契机,完善技术进出口贸易的组织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技术进出口贸易规模效益是必然选择。其运作方式,一是可以组织紧密型集团,即以资产为纽带联系有行政隶属或经济关系的多个法人单位,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民营技术进出口贸易企业群体。二是可以组织松散型民营集团,及以生产或流通为纽带,形成在制定共同的民营营销策略、维护共同的民营经济利益方面具有凝聚力和整体功能的民营技术进出口贸易相关产业群体。三是可以组织横向民营集团,即以外贸市场发展或开发为纽带,或由相邻相近地区的技术进出口贸易实体组成,或由不同地域在技术进出口贸易上有共同利益的民营经济实体参与。当然,无论何种集团组织形式,都必须不断灌注新的动力和激励措施,并以富有较强的整体性和配套性措施为基础,坚持政府引导、双向选择、互惠互利原则。

七、创新进入与发展的方法与时机机制

实现“小步快跑”的技术领域跨国合作与开发机制。民营企业在实施海外战略的时候,最好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像华为、中兴一样稳扎稳打,在民营企业内部成长性比较好、外部风险比较低的时候选准时机,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实施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固然能够快速走向国际市场,但很多民营企业往往对面临的挑战及压力,心理预期不足。在跨国并购的时候,由于很多中国民营企业缺乏具有谈判和整合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因此谈判前的尽职调查往往做得不够深入,容易低估整合的难度;当然,也有公司做得比较专业的,如明基收购西门子的手机业务。我们观察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营企业全球化进程,不难发现,他们都历经了15~20年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中国大陆的民营企业也应该量力而行,不要在“走出去”的时候充满雄心壮志,最后却是“壮士断臂”、折戟而归。团队之间的文化整合,管理人员之间的彼此信任与相互尊重等问题,这是兼并之后所带来的深层次挑战。团队建设与整合问题,首先要有一个有效管理的团队来协同作战,才能充分发挥优势,降低成本,产生协同效益。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依靠低成本优势来与欧美的品牌竞争,民营企业在完成并购之后,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就提到议事日程,比如对全球范围内的采购、制造、供应链、研发资源等,进行流程管理以及有效整合,哪个地区的布点需要扩张,哪个地区的布点需要关闭等,都要进行整体规划,因此,发挥协同效益需要一个过程。

八、创新优势互补机制

要进行跨国经营首先要找出民营企业自身竞争优势所在。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等都因国家而异。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投资需求的规模和层次有相对差异,民营企业的优势也正是相对不同市场、不同竞争者而言的。其次,从战略角度考虑,民营企业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民营企业具有胜过当地民营企业的某一特别优势,才能成功的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具体地说:一是核心资产优势。这一优势主要体现于民营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占有,如专利、商标、牌号、技术、信息等。二是规模经济优势。这里的规模经济优势既强调大规模集中生产,又强调非生产性活动的规模经济性,它包括集中化的研究与开发,建立大规模销售网络,以及进行集中的市场购销、资金筹措和统一管理等。三是内部化优势。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民营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优势在外部市场运用会受到削弱甚至丧失,因此对外投资民营企业具有强烈的内部化倾向,建立内部市场以取代外部市场。四是组织管理优势。包括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总之,跨国经营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民营企业要有意识培养这些优势,当这些优势在国内有一定基础后,通过跨国经营与当地区位优势结合,民营企业就会快速积累和发展这些优势,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九、创新因地制宜创造新技术的机制

我国从事海外投资活动的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从某种程度讲我国民营企业某些成熟技术对发达国家某些行业及某些民营企业来说,具有相对优势。虽然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的开拓和科技的新突破,但技术变动性使民营企业又能够在适当范围内加以改革,使之适合于当地条件,从而使技术本身得到发展和提高。这种技术的变动过程遵循一定的发展程序并且是不可逆转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创新的性质。因此民营企业除了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创造高新技术外,在跨国经营中应进行技术知识当地化,把已有的成熟技术与当地的市场需要相结合,研发出新的技术,从而对产品进行一定的改造,特别是当某一国家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民营企业的适用技术、成熟技术、改造后的技术及实质意义上的创新技术都有了相应的发展空间,使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断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十、创新并建立其他机制

可以建立通过跨国公司并购民营企业,形成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建立中外合作双方形成跨国公司,或者是多国公司机制,其中中外进行平等合作,比如飞利浦公司与阳光照明公司。建立垂直分工下的兄弟式的平等合作机制。建立通过跨国公司的资金支持,形成母子型的公司机制。建立中国民营企业通过贴牌生产,通过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入股形成知识产权的合作机制。建立接受跨国公司的定单进行生产的机制。建立承接跨国公司进行代理业务的机制。建立在某一个项目上的短期合作机制。建立有规模、有实力的中国民营企业委托跨国公司在供应链合作商进行某些代理合作的机制。建立民营技术领域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民营技术领域的人才引进与输出机制。建立民营技术领域的资金筹措与分担机制。这些都十分必要。

面对世界竞争,中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适应并用好这一变化,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置身于整个国际市场之中。我们的民营企业必须在更大的领域保持国际竞争力,而不能仅仅局限在局部市场上。使中国民营企业在更大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利益最大化;更大范围内降低经营风险;更有效地布置生产力,应对国际竞争。

【注释】

[1]资料来源: www.sina.com.cn,新浪财经,王岐山:改革开放30年GDP年均增9.7%。

[2]资料来源:中国发展观察,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2009年02月05日。

[3]资料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4]信息来源:中国工控展览网。

[5]信息来源:广州日报,《财富》杂志发布世界500强35家中国企业上榜,2008年10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