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种简单的理论等价

一种简单的理论等价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一种简单的理论等价经济效率源于微观生产主体的产出效率,可以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加以衡量,对于微观主体而言,投入产出的比例越大,就意味着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这一过程同样可以反映在宏观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幸好有一种简单的等价方法,当研究者想要通过资本密集度和其他因素的改变来解释生产率的差别时,常常使用全要素生产率。

二、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一种简单的理论等价

经济效率源于微观生产主体的产出效率,可以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加以衡量,对于微观主体而言,投入产出的比例越大,就意味着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微观经济理论中常用埃奇沃斯方盒来表示两种生产投入要素条件下两个从事生产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图3.1的左图显示了两种要素、两个部门下的生产(交换)的一般均衡。如图所示,假设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和资本,图形中水平宽度为劳动要素的总量,垂直高度为资本要素的总量,两个原点Ox和Oy分别表示X部门和Y部门生产的起点,从Ox出发水平向在的距离表示投入X部门的劳动的量,垂直向上的距离表示投入X部门的资本的量,对于Y部门来讲,从Oy出发向左表示劳动的量,向下则表示资本的量。图中任何一点就代表了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在X和Y两个部门的配置情况。

img18

图3.1 生产中的配置效率

图3.1中三条凸向Ox的曲线Qx1、Qx2和Qx3是X部门的等产量线,Qx3>Qx2>Qx1,同样,三条凸向Oy的曲线Qy1、Qy2和Qy3是产量从低到高的Y部门的等产量线。图中的E1、E2和E3分别表示最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点,由这样的点连接起来构成一条从Ox到Oy的曲线,是生产要素配置的最佳曲线,称为生产(交换)的“契约线”,当生产要素按照契约线进行生产(交换)时,联合的产出(效用)达到最大。而任何不在契约线上的点转向契约线的过程,都可以看作是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过程。

这一过程同样可以反映在宏观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图3.1的右图则描述了宏观产出的效率。OxOy曲线对应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可能线,在OxOy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要素配置的最大产出,E点代表了效率最大化的点,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效用曲线的切点,E点位于生产可能曲线内部,代表是生产无效率状况,生产从E点移动到E点,表明经济从无效率状况到效率点的转换,体现为一个经济效率提升的过程。同样,在E点E点效率的转换过程,有多条路径可以选择,例如在图3.1中描述了两条路径,一条是E点可以沿着直线到达E点,另一条是E折向E′点,再由E′点转向E点,代表了不同路径的效率提升过程。

当用一种投入只生产一种产出时,对于生产率的测算是相当简单的。在这种情况下,每单位投入的产出是对生产率水平的综合测量,而且它能用于比较厂商或产业的绩效。然而,当用多种投入生产多种产品产出时,计算就会变得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使用偏生产率(Partial Productivity Measures)(比如生产函数中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等)来进行测算,尽管偏生产率可以测量生产率的变化,但是它有可能误导和歪曲生产的绩效,因为具体划分效率提升的贡献是十分困难的一件工作。

幸好有一种简单的等价方法,当研究者想要通过资本密集度和其他因素的改变来解释生产率的差别时,常常使用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为TFP)又称索罗剩余(Solow Reside),衡量产出量与投入量之间的比例,俗称“广义技术进步”。它研究的是除实物资本和劳动投入以外的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等与效率有关的多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