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锡发展经济的现状

无锡发展经济的现状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 杰摘 要 通过近几年来的大力发展,Park经济在无锡已经颇具规模。Park园区成为无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无锡Park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三创”载体建设已经成为无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建设创新型城市最为有效、最具特色的创新活动。这些产业的集聚为无锡Park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陈 杰

摘 要 通过近几年来的大力发展,Park经济在无锡已经颇具规模。Park园区成为无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无锡Park经济的发展模式,对新时期广大中小城市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无锡 Park经济 发展方式 启示

所谓Park经济,或曰产业园区经济,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通过合理的规划、完善的设施、优惠的政策和配套的服务,形成适宜企业成长的局部环境,实现企业、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聚集,从而形成一个在地理空间上相对集中的企业集聚发展的经济模式。

过去20多年,无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两次创新发展模式,成功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和阶段,“苏南模式”历经二三十年成功的实践后,已经面临周期性风险,所遇到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已远远超出了“苏南模式”的范畴。无锡近几年来的高速增长,总体上是一种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方式,在目前资源要素日趋紧缺和环境压力日趋加大的条件下,使得低成本竞争、数量型扩张的产业和企业发展越来越难以为继。过度依靠土地和劳动力,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低端产品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制约无锡这个资源并不十分丰富的城市发展的瓶颈。无锡已经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和关键时期。创新发展模式成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选择。Park经济通过高端产业和人才的集聚,形成具有高附加值、低土地占用率、低污染的经济结构,集中体现了知识经济、智力资本的爆发式增长,能极大地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无锡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无锡Park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市省级以上Park园区仅2个。2008年底全市共获批省级以上Park园区14个。2009年底这一数字突破30个。2010年,无锡Park园区总数已超过50个,园区各项转型发展指标约占全市的20%以上。Park园区聚集了1000家以上的“530”(科技创新创业)企业,90%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物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光伏太阳能等。2010年,全市园区实现业务总收入超2500亿元,占无锡当年国民收入的40%左右,园区收入增长率为超20%,几乎是无锡GDP增长率13.1%的两倍,构成了无锡市特有的Park经济。目前,无锡知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Park园区包括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T-Park)、无锡山水城科教产业园(K-Park)、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D-Park)、无锡新区(国家)软件园(i-Park)、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园(IC-Park)、无锡马山生物医药工业园(Bio-Park)等。

无锡发展Park经济的有效做法很多,具有共性、普遍性和推广意义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无锡市政府为了促进park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关于更大力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年行动计划(双倍增计划)》、《无锡市新兴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全力打造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微电子、服务外包5个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全力建设生物、新材料与新型显示、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3个与国际接轨的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建设25个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将各个产业有进度、有计划地落实到相关的园区,依据产业自身已有的发展基础以及特点进行布局,引导各个园区进行错位发展,避免重复竞争。

发展Park经济,载体是基础。早在2006年,无锡就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创业创意载体(以下简称“三创”载体)建设。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政府主导建设的“三创”载体建筑面积586.2万平方米,初步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内涵建设不断丰富,建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7家;集聚了4000余名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和一大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37家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三创”载体建设已经成为无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建设创新型城市最为有效、最具特色的创新活动。

人才是始终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原动力。2006年以来,无锡通过实施“530”计划、政产学研合作、科技招商等手段,实现持续、大力度、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给予领军型海外留学回国创业人才优惠的政策扶持,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公寓,一年内免收租金。从事科技项目开发的,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创业投资;对创业的海归领军型人才,为其提供银行贷款贴息、市创投资金30%—50%匹配入股;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给予100万元补贴;对遇到挫折的高层次人才投资,给予80%的担保资金补偿;出台包括安家费、生活津贴、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安置在内的其他优惠政策。目前,以新区IC设计园、I-Park、滨湖区K-Park,惠山区O-Park等为代表的典型园区已经成为汇聚以海外留学归国创新创业人才为代表的各类高端人才的高地。

与传统加工制造业相比,无锡发展Park经济的主要工作是集聚以各类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向“两端延伸”(研发、销售、售后服务)的先进制造业环节。近年来,无锡各大园区通过实施“530”计划,开展政产学研合作,进行科技招商等方式,引进了以工业设计、医药研发、IC设计、软件动漫和流程外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端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集聚为无锡Park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企业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Park园区更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近年来,无锡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提升园区的品牌形象: 一是发现、引进一批商标管理和品牌建设的优秀企业,通过发挥传帮带效应,加强整个园区企业的品牌意识;二是提升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真正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产品、企业、商标和品牌;三是加强商标与品牌、知识产权、企业融资、市场开拓的内在联系,提升园区品牌知名度。通过塑造高端优质品牌,无锡打造迥异于其它园区的品牌园区形象,在吸引企业入驻和项目资源上确立新优势,形成园区核心竞争力。目前,在塑造园区品牌形象上颇具成效的有工业设计园、新区IC设计园、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马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等。

Park经济在无锡的蓬勃发展,为无锡的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其它受困于土地资源少、人口密度大、产业强度高的中小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板,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高端延伸业态和现代服务业的汇聚地,Park园区集中体现了知识经济、智力资本的爆发式增长水平。各类园区吸引着众多高层次人才汇集到无锡,推动无锡产业结构由重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向高新技术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形成了轻重产业、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逐渐合理化的产业结构格局,优化了无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因此,发展Park经济是中小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政策措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调控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锡Park经济的起步、发展和壮大,政策措施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科学规划园区分布,到集聚产业,建设平台、汇聚人才乃至提升品牌,都能找到相关具体的政策措施文件。这些文件是无锡转型发展的指路明灯,保障无锡经济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发展。因此,中小城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应该科学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不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要明确,并且保证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的落实下去。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无锡Park经济注重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三创”载体,使其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栖居的重要群落。当前许多中小城市对人才和项目的吸引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台建设的滞后,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学习借鉴无锡Park经济的经验,中小城市应着力加强载体平台建设,特别是要在实验室体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体系、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体系、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及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上投精力、下工夫,并力争成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节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高端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沿海许多地方受到严重冲击,大量的外资企业减产、裁员甚至撤资,地方经济增速下降。究其原因,在于许多城市引进的项目是跨国公司的全球代工厂,处于在国际产业链的下游,面对风险时规避空间狭小。无锡Park经济通过实施“530”计划、政产学研合作、科技招商等引进高端人才进园区创新创业,促进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与单纯引进项目的差别在于,前者是本土化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而且是可持续的。引进低端项目不如招揽高端人才。中小城市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借鉴无锡Park经济的模式,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做好招才引智这篇文章,通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引领和支撑新兴产业,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无锡Park经济以新兴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土地占用少,资源消耗低,投入产出高。目前已形成服务外包集聚园区、制造业特色产业区、创新创意高端服务业集聚园区和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四大板块,传感、服务外包、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中担当了主角。据不完全统计,新兴产业已占Park经济总量的八成以上。新兴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体现着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就是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力争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品牌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对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锡Park经济通过发现、引进、培育品牌企业,提升园区的品牌知名度,集聚起一大批新兴产业企业进入园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兴产业结构,从而进一步推动无锡经济结构的转变。尚德太阳能、中软通动力、药明康德等知名企业的引入及所在园区的发展都体现了这一点。对于中小城市来说,通过品牌效应集聚高新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进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 无锡市惠山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参考文献:

[1] 王振中.转型经济理论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2] 朱建成,高玉臣.区域经济的转型与增长.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3] 周振华.城市转型与服务经济发展.格致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