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教育历程

创业教育历程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创业教育历程1963—1969年,是创业学术论文发表的初期,共发表论文12篇。与此同时,教育部也作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教育部等一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关注创业教育问题,并进行组织和指导。

第一节 创业教育历程

1963—1969年,是创业学术论文发表的初期,共发表论文12篇。进入20世纪70年代,创业研究开始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从事创业研究的人数和论文发表数量逐渐增加,1970—1999年这30年来,共有创业学术论文251篇发表。进入21世纪,创业研究队伍日益壮大,仅2000—2007年7年间发表的创业学术论文数量就达到129篇。不同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兴趣对创业研究的某方面进行研究,因而可以说创业研究涵盖了许多主题,甚至还有跨学科的主题出现。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正式在我国提出,还要追溯到1989年。1989年11月底12月初,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报告在论述21世纪的教育哲学问题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enterprise education”,即创业教育的概念。我国成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的项目国之一,于1990年成立了该项目的国家协调组,以北京市、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河北省、辽宁省为项目单位,进行了创业教育的实验和研究。但是此时的创业教育研究仅仅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并没有参与其中。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至此,我国高等教育界才对创业教育进行正式的、积极的响应。纵观1998年至今的高校创业教育,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探索阶段(1998—2002年);二是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一、创业教育的开端——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

我国高校中,首个对创业教育作出反应的是清华大学。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了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这次大赛不仅得到了学生的响应,许多投资企业也纷纷闻讯加盟。清华大学也因此获得了加入全球商业计划竞赛联盟的资格,成为该联盟中第一个来自亚洲的成员。同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管理学院中率先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课程。其中包括“创业管理”、“创业投资”、“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8门课程;同时,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1999年,清华大学又举办了第二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这次大赛吸引了除清华大学之外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大学生的热情参与。为了鼓励学生创业,清华大学还制定了相关政策,允许学生在创业的关键时期“休学创业”。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与全国学联联手举办了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此同时,教育部也作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此后,创业教育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吸引了更多高校加入到创业教育的行列,并开始尝试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其中复旦大学开始尝试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创业教育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了“科技创业”的课程等。

在清华大学的带动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进入了探索阶段。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教育部等一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关注创业教育问题,并进行组织和指导。但这一阶段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有限且不规范,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少,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举办创业大赛这一程度上,其他的实践探索很少。

资料2‐1   四维空间下的创业[1]

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 雷家骕教授

【论文纲要】

1.创业是什么?

张玉利教授认为: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机会追求,进而实现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李新春、魏江、何福林等教授也有类似观点。

本人认为:创业是创业者谋求为市场创造并传递新的价值,为创业者自身创造新的人生价值的“创新函数的构建过程”。

创业的特点:

(1)创业的本质是创新

(2)创业以创造并实现新的价值为过程

(3)创业领导者是创业群体的灵魂

(4)创业是要靠一个组织实施的

(5)创业的结果是激动人心(幸福、痛苦、屡胜屡战、屡战屡败)的

(6)创业的实现程度和效率受到环境的影响

2.创业是怎样实现的?

创业过程是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的全过程,涉及感知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购买设备、组织实施等几十项活动。

3.当今创业者面对的四维空间

img12

图2‐1 想象力越来越决定创业的机会、空间、绩效,等等

img13

图2‐2 四维空间下的创业

表2‐1 国内外市场相融、知识流动下的创业融资

二、创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确定的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

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等9所院校,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高教司还举办了“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这标志着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试点院校的创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创业教育模式。

第一,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如中国人民大学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相应地开展了“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创业教育课程。

第二,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其代表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该校成立了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机构——创业教育培训学院,同时还设立了300万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评估后进行种子期融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教育是由多部门、多单位联合实施的,各部门所担负的职责不同、角色不同,但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指导性较强的模式流程。

第三,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如上海交通大学以“三个基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和“三个转变”(专才向通才的转变、教学向教育的转变、传授向学习的转变)为指导思想,确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目前,该校已投入8000多万元建立了若干个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由该校研究生成立的学子创业有限公司,已经入驻上海“慧谷”科技创业基地。可以说,这一阶段在政府的引导下,9所试点院校的创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三、创业教育的壮大——非试点院校纷纷加入创业教育队伍

试点高校取得的成绩作为良好的开端引导着非试点院校也积极地参与到创业教育的行列中来。2003年9月南开大学成立了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了创业与企业成长方面的课程;2005年厦门大学推出了全校性选修课“大学生创业计划与实践”。

福建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于2011年10月17日成功获得了工商管理(创业与创新方向)专业硕士学位资格,一是聘请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为院长和学科带头人,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教授,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适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二是由埃德蒙·费尔普斯牵头开展了全球创新力指数研究;三是成立了创业与创新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四是新华都商学院还开展了中国青年创业领袖公益教育培训项目,为优秀青年创业家免费提供创业与创新培训,该项目目前已进入招生阶段。

非试点院校的加入,创业教育硕士点、博士点的审批,使国内创业教育的发展逐步壮大,形式逐渐多样化,加强了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四、创业学历教育的尝试——浙江大学、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浙江大学成功地申请到了国内第一个创业管理专业的硕博连读博士点,开始了创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进程。在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浙大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探索出了一条全球化人才培养模式,即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全国研究生考试中选拔人才。

这个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创业教育,前两个阶段,在浙大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第三个阶段,分三个1/3阶段的学习,第一个1/3,在法国里昂学习,第二个1/3,在浙大管理学院学习,第三个1/3,在美国百森商学院学习,全面接触欧洲、亚洲、美洲的创业特点,并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全球视野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我国高层次创业教育的发展。

除了公办院校外,民办院校也加入到了创业教育的阵营,其中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民办院校的典型,大力打造创业教育,做法尤其突出、值得关注。2005年始,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便首先预测到了民办教育发展中的瓶颈,积极寻找、努力开拓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009年7月,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进取,努力探索,确定了将创业教育作为学院的愿景,原创创业教育新模式。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率先成立创业管理学院,并申请“创业管理”和“创新管理”2个专业方向,11月获教育部批准,列入2010年招生计划,2010年首批创业管理方向专业新生600余名,顺利通过选拔,到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深造,填补了创业人才培养的全国空白。2009—2010年,学院连续三次举办“全球创业论坛”,全球中小企业联合会三任主席、来自国内排名前十名的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创业导师等近千人参加,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承担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和“职业教育创业就业立法研究”两个国家级课题;并在“创业管理方向”全国招生,培养创业型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学院率先研发出完整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颠覆传统的创业认识,提出广义的创业概念、分类、创业价值,以及四个原创的创业理论体系

img15

图2‐3 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完善的创业研究课程体系

2009年6月,通过全球中小企业创业联合会(ICSB)70多个国家的代表表决,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成为ICSB——中国创业协会会长单位,2010年9月29日首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卢飞成担任会长,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创业教育的领军高校。

此外,2011年6月24日,高盛集团在北京建立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巴黎HEC商学院的合作项目,以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项目,在杭州建立了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和管理学院与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合作项目,计划在2013年前在中国培训两千多名女性企业家,这也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一个特色化形式。

总之,十多年来,参与创业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多,创业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对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起到了推动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除少数高校开设了一些创业教育公共课外,大多数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仍属于空白。据调查我国2101所大学中仅有1/10开展了“创业教育”,其创业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请几个企业家做几场创业报告、搞几个讲座等,大多数高校都限于这一层面并视之为创业教育的唯一形式。实践证明,这种轰轰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留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这种教育模式是难以深入持久的,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在开设课程的修学性质中,没有采用“全校学生必修”的形式,而主要以“全校学生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由此可见,各大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更没有渗透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课程受益面不够广泛,无法获得大多数学生的关注。

img16

图2‐4 浙江大学与牛津大学中国女性创业开发项目毕业典礼

具体分析而言,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就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出台了一些政策,并给予了极为密切的关注。但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来看,政府和社会力量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配合及支持还存在着一些缺憾。清华大学雷家骕教授认为:“一是政府机构、准政府机构等推动的创业教育(如KAB、KYB)进入的大学不多,使得相关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之功效;二是各类学会、协会机构推动的创业培训更是很少进入大学;三是市场机构推动的创业培训(包括面向既有中小企业的创业培训、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因为涉及商业利益,也很少进入大学;四是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对于大学创业教育的介入程度亟待提高。”

以上是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些基本状况,虽有缺憾,但总体上看我国的创业教育已经进入了政府大力倡导、多方面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学积极实施的多元化发展阶段。一些高校针对已就业青年、郊县农户、在校大学生等开展了公益性创业培训,如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针对成都郊县农户举办的“现代农民创业讲习所”、清华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等举办的“创业者训练营”(雷家骕,2011)、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的“创业人才培训学院”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