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合作创新的理论基础

合作创新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合作创新的理论基础合作创新之所以能广泛开展,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普遍需要。概括而言,这些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在这些情况下,合作创新一方面能实现不同组织间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因此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合理选择。

一、合作创新的理论基础

合作创新之所以能广泛开展,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普遍需要。对此,有关的理论研究也做了很多说明。概括而言,这些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

(一)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

按照企业资源和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的观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蕴含在组织内部和人力资源的经验性知识中,因此内部资源是重要的。但是核心能力的概念也意味着,企业在发展自身核心能力与资源的同时,其他资源则需要或可以从外部获取。而且,由于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各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企业资源与能力的独特性等原因,企业对外部资源的需要及对合作伙伴资源的依赖性会日益加强。

(二)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科层组织(即大企业组织);二是纯市场形式(即无序的小企业组织);三是企业网络(即企业间的某种合作关系)。

通过企业网络开始合作创新,可产生以下作用:一是合作可以将研究开发的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激励成员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的支出;二是合作创新消除了重复研究和重复投资,而且知识的分配和共享、企业间的协同效应将使创新活动显示出更高的效率;三是通过成员企业共同投资,合作创新可以完成企业单独无法承担的大规模研究项目;四是合作创新可以克服专利制度不完全时,研究开发中常常遇到的“搭便车”现象,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五是分散风险,尤其是在市场不稳定和技术变革迅速时,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三)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企业间的合作行为取决于双方的交易成本,就是当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较高时,企业倾向于内部化,即在企业内部完成某个行为;而在交易成本较低时,企业便会开展(外部)合作。

一般而言,纯粹的市场交易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但是在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条件下,往往会造成交易成本过高。特别是技术的市场交易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二是技术知识作为一种“无形商品”,对技术本身和交易伙伴的技术能力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三是技术开发需要大量投入,而技术知识却具有溢出效应,技术的扩散很难控制。因此,技术交易过程中常存在着严重的机会主义(道德风险),也使技术的市场交易具有较高的成本。另外,层级组织尽管具有良好的分配效率,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和道德风险,但是由于层级组织所固有的“惯性”,面对迅速发展的技术往往显得过于迟钝。同时,在需要多个领域融合的系统性创新上,层级组织可能会面临资源不足或者企业规模过大而引起的高管理成本问题。

在这些情况下,合作创新一方面能实现不同组织间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因此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种合理选择。

(四)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强调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也存在竞争。这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有助于企业间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实现共同优胜。特别是单独一个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有时并不是很突出,但若各个具有某种独特优势的企业通过合作,会放大其优势效应,而形成更大的整体优势。这种情况尤其在合作双方的资源具有异质性时表现最为突出。

概括起来,目前关于合作创新存在两种主要的思想流派,一种是“动态能力观”,认为企业创新需要不同的能力,包括:研究、设计、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能力既涉及创新的产生,也涉及创新的利用。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有这些能力,或在这些能力上具有优势,因此除了自己企业所具有(或占有优势)的能力外,有些能力就需要从外部取得(外购),因此这一观点强调的是能力的互补。另一种是“合作与创新网络”,认为创新过程如同生产(价值链)过程,也存在分工(即创新的分工),就是有关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占有创新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并与其他企业结成网络,共同实现创新,因此该观点强调创新产生于企业“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