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固有建筑思维的束缚

固有建筑思维的束缚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只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前景,潘石屹深知这个道理。潘石屹以及其旗下的SOHO中国同样存在这样的困境,前卫的潘石屹能否摆脱固有建筑思维的束缚,建造更具时代感的建筑?针对现有的将房子建造得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潘石屹提出了“去繁从简”的理念。在房地产行业也是如此,死守固有的建筑思维,不能紧跟人们及市场

建筑只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前景,潘石屹深知这个道理。但要打破固有的建筑思维束缚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中国做住宅要比做商业地产便利得多,因此住宅地产也成为很多房地产公司的首选。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建筑思维的影响,很多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房子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潘石屹以及其旗下的SOHO中国同样存在这样的困境,前卫的潘石屹能否摆脱固有建筑思维的束缚,建造更具时代感的建筑?

坎里那些事儿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以平均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成就了世界的经济奇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带动了城市住房的需求。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仅刚需带动的住宅需求规模就十分巨大。正因为如此,房地产开发商们都希望从住宅市场中分一杯羹。同时,由于国家对于居民住宅的重视以及政策倾斜,地产住宅不仅具有开发资金量比较少的特点,同时其在住宅预售制度、银行按揭制度等方面也具备优势。因此,地产界普遍受到住宅思维的束缚,即做地产一定要做住宅。

潘石屹在起初也受到住宅思维的影响。虽然潘石屹是以前卫著称,但是他所开发的早期建筑其实还是和住宅息息相关。SOHO的产品推广的是“居家办公、小型办公”的理念,但其另一个巨大的卖点就是商住一体。任志强曾经非常简单地道明了SOHO产品受欢迎的原因,他说:“现代城热销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就是在金融行业没有推出写字楼按揭业务的时候,潘石屹把SOHO的概念引入写字楼中,以住宅的名义申办按揭。对于业主来说,等于拿出部分租金支付楼盘的首付款,再用低于商业贷款利率的按揭方式支付月供款,最后自己还能落下一份不动产。我调查了现代城的相当一批业主,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上述心理支配下出手置业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调控的增强,住宅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由于房价的上涨,人们在住房上的投入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子,由此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人们的怨气开始迸发。政府对于人们的诉求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大量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2005年可以说是房地产调控年,央行加息、国务院出台的“国八条”以及“七部委”新政和“三税齐收”让调控达到一个顶峰。由此,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直接的作用,房产生意变得不好做了,特别是技术含量不是那么高的住宅。

不仅如此,为了抑制房价上涨,政府出台了经济适用房、保障房、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方案,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商品房住宅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手房市场也逐渐开放,这也带来了更大的住宅供应,住宅市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这样的困境,如果潘石屹不尽快走出住宅地产的经验思维,对于很少土地储备,专注北京、上海的潘石屹来说,未来的道路将充满变数。

在建筑思维中,还有一种思维也在影响着开发商以及设计者们。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很多设计者及开发商将房子设计得越来越复杂,希望增加房子的附加值来吸引顾客。不过这种思维,让本就紧张的空间显得更加狭小和压抑……

如何冲破这些固有思维的束缚,建立起适应新需求的建筑呢?

潘石屹的战术

1.放弃住宅,进行商业转型

随着政府的调控加强,潘石屹的住宅项目也受到很大影响。一直致力于商业地产的潘石屹认真分析,认为商业地产的市场潜力更加巨大。潘石屹曾经做过统计,从人均写字楼和商业面积来看,北京与上海、香港及其他一些国际化城市相比是最低的。然而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聚集财富的速度十分惊人,商业地产的市场十分广阔。同时,当时的地产企业对商业地产的研究并不深入。这为潘石屹进行彻底的商业转型提供了条件。

潘石屹坚定进行转型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住宅租金回报率的不断下滑。租金回报率是市场传递给地产商最准确的信号,租金回报率高的物业类型才会有市场需求。尽管住宅的价格上涨很快,潘石屹研究发现,到2005年左右客户投资住宅的租金回报率只有投资写字楼的租金回报率的一半。

基于以上的考虑,潘石屹做出了“不做住宅,只做商业地产的决定”,同时,他在2005年的住交会上正式对外公布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公司在理念上顺利实现过渡,潘石屹多次在公司内部强调,一定要摒弃过去的经验和成绩,接受新的挑战。2006年7月开盘的朝外SOHO是SOHO中国第一个非住宅立项项目,整个项目全部为写字楼和商业立项,这是潘石屹及SOHO中国全面放弃住宅开发的标志。

2.不断转变自己的建筑思想

具有敏锐商业判断的潘石屹认识到了固有建筑思维的束缚对建筑开发的弊端,于是不断转变并宣传自己的新建筑思维以适应人们生活的需求。对于互联网经济的认识和关注,让他很早就意识到了相互隔离的建筑迟早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于是,潘石屹提出了建筑应该不断融合的思想,他强调应该打破现有的功能分区,以便捷为理念去设计和建造建筑,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针对现有的将房子建造得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潘石屹提出了“去繁从简”的理念。他倡导西方后现代主义中的极少主义美学思想,要减去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在《我用一生去寻找》一书中,他曾写道:“建筑的本质是容纳,它应该洁净如一个玻璃瓶,对于人来说,这种洁净的空间,没有繁杂信息的空间,能给他真正的宁静。”

坎外真经

1.品牌内涵紧跟市场需求

诺基亚曾经是手机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在最辉煌的时候,其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了惊人的38%。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羡慕的成绩,然而,当手机进入智能时代,网络进入3G时代,诺基亚却如一匹筋疲力尽的老马,辉煌早已不在,苹果、三星等品牌迅速超越了它。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在于诺基亚一直死守自己的塞班系统,在实现手机智能方面驻足不前。

诺基亚的案例引申出一个值得大家仔细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品牌才是强大的品牌?诺基亚曾经是手机市场的王者,从那个时代来讲,它就是强大的品牌。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诺基亚没有紧跟市场的需求进行更新,自然就被其他品牌所超越。

在房地产行业也是如此,死守固有的建筑思维,不能紧跟人们及市场需求的发展,这样的建筑品牌迟早会被挤出市场。面对日益吃紧的住宅市场,包括SOHO中国、万科以及万通均已向商业地产转型。

2.建筑思想必须符合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每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特质,它集中地体现于那些时代发展的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作为时代精神的一个缩影,只有符合时代精神的建筑思想才能最终得到时代的认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时代精神与市场需求是相辅相成的,潘石屹就曾说建筑的精神首先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