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企业一样有前途

小企业一样有前途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生如棋,虽然每一步都要走好,但开局几步极为重要,择业定位是开局的第一步,是重要一环。诸葛亮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首先因为他持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定位观。诸葛亮的择业观显示了他的深谋远虑。有的企业僧多粥少,求职难;有的企业却粥多无人食用。广大就业者不妨学学诸葛亮的择业定位观。

人生如棋,虽然每一步都要走好,但开局几步极为重要,择业定位是开局的第一步,是重要一环。择业定位一定要有智慧,且看诸葛亮择业定位。

有人道诸葛亮本无意出山,是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他,他才答应辅佐刘备,其实并非如此。虽然诸葛亮在草堂门上也曾书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但是淡泊、宁静隐含着志向致远;虽然诸葛亮也曾作歌“南阳有隐居,高眼卧不足”,其实他心里并不平静,他早想入仕,干一番大事业,以实现他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帝王师的人生价值。不然,他也绝不会自比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名相贤才管仲、乐毅;不然,他也不会密切关注天下大事,从而清醒地判断天下形势作出“隆中对”。

正因为诸葛亮有平天下的抱负,所以一定要为自己择一明主,以展现自己的才华。诸葛亮分析了当代群雄:北方的袁绍、袁术用人一向重名轻才,像诸葛亮这样没有名声、没有官职的年轻人,肯定得不到重用。许昌的曹操虽然爱才,但用人如器,又刚愎自用,生性多疑,且早有荀彧等人组成的人才群体先入为主,诸葛亮若投曹,绝不可能“人尽其才”。江东孙权爱才惜才,但是江东盛行“地方主义”,孙权所用谋臣多为江东人士,又多是孙坚、孙策留下的旧臣。诸葛亮这位外来的“和尚”在江东这座“庙”里未必念成“好经”,选来选去,刘备那里才是诸葛亮择业的最佳定位。

表面看来,三顾茅庐是刘备热、诸葛亮冷,其实并非如此,只不过刘备热在明处,诸葛亮热在暗处罢了,刘备当然需要诸葛亮,苦苦等待见面的机会,心急如火;诸葛亮也需要刘备,但是要适当地端端架子。刘备帐前的关羽、张飞、赵云,都是骁勇无比的将才,但缺乏统帅。诸葛亮这位帅才在刘备那里可以大显身手。刘备待人宽厚,素讲仁义,有一个极好的“人和”环境,诸葛亮到刘备那里绝对无需承担在曹操那里的政治风险,也不至于受到江东的“内耗”和“排外”的威胁。况且刘备当时已走投无路,无基无业,所占弹丸之地又危在旦夕,刘备犹如一将死的病人,这就更激起诸葛亮这位治国“名医”的兴趣,只有救活垂死的病人,并且使病人身体健康,才能更显出名医回春之妙手。

诸葛亮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首先因为他持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定位观。诸葛亮择业定位不追求大城市,“大企业”,许昌是东汉国都,曹操集团是“大企业”,诸葛亮不去,因为那里缺少自己的用武之地,在那里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诸葛亮的择业定位不追求物质待遇,江东乃鱼米之乡,诸葛亮不去,因为那里缺少“人和”的环境,不适合自己。刘表、刘璋、马腾、张鲁这些“中型企业”,诸葛亮也不去,因为这些“企业”病入膏肓,治不好了。刘备那里是个“小企业”,物质待遇低,工作又劳累,又濒临破产,风险性大,却偏为诸葛亮所钟情,因为这个“小企业”一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则此“小企业”经过治疗后大有前途,三则诸葛亮有扭亏为盈的“良方”。诸葛亮的择业观显示了他的深谋远虑。

近年来,求职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有的企业僧多粥少,求职难;有的企业却粥多无人食用。由于国家机关的工作稳定,待遇优越些,所以很多人择业时首选国家机关,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增长情况井喷,从区域而言,更多的人愿往大城市里面挤,往京、沪、广、深飞。相当一部分人亮出这样的观点:只要留在大城市,干什么活儿都行,工资少点也行。

广大就业者不妨学学诸葛亮的择业定位观。把有利于发挥才智、体现人生价值放在择业的首选,不要对所谓的“铁饭碗”及户口、编制、大城市、待遇看得过重。“物以稀为贵”,永远是价值规律的不变法则,暂时待遇差,不等于永远待遇差,事在人为。诸葛亮奋斗几十年,帮刘备打下一片天地,自己也住上了丞相府。

十年寒窗换得学业有成,谋个体面职业是许多人的憧憬,贫寒人家的孩子希冀“改换门庭”也属情理之中。但是大学生越来越多,“天子骄子”已风光不再,人人去争做白领,并不现实,于是有:北大学子卖肉,复旦学子养鸡、卖蛋,大学高材生从城里辞职回乡做职业农民,他们都可以成功,且可以成绩斐然,他们的行为,为众多求职创业者开启了另一扇门。

刘备三顾茅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