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洁常自污出,注意打造谦虚的品格

洁常自污出,注意打造谦虚的品格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原文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苏洵在文学方面卓有贡献,但在小的时候,他很不爱学习,一直到了25岁才开始读书。有一天,家里人看到苏洵的书房内冒出黑烟,还以为发生什么了事情,就急忙地赶了过去。从此,苏洵就谢绝宾客,闭门不出,夜以继日地辛勤研读书卷。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苏洵正是以谦卑的心态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后来才成为一位大文学家。

原文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意译

从古至今,能够建立大功业的,多是能够谦虚处世,圆融通达的人;而事业无成,总是错失良机的,就是那些执拗地固守成见的人。

清心智慧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像麦穗一样,只要它们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但当它们趋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它们便谦虚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称为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但是他却说:“我之所以被认为是最有智慧的人,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肤浅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饱满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谦逊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你无往不胜的要诀,因为谦和、温恭的态度往往会使别人难以拒绝你的要求,这也是成功的开头,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

苏洵是北宋的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三人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在文学方面卓有贡献,但在小的时候,他很不爱学习,一直到了25岁才开始读书。几年之后,他自以为比同伴们学得好,目空一切,可当他在无意中读到谢安一篇让人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文章时,反复看了几遍,才知道自己还不如谢安,不由得发出感慨:“时光无情地飞逝,我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自己虽然写过一些文章,都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自己如果现在不努力,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从此,苏洵开始发愤苦读。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了长进,便去参加了两场考试,但两次都落榜了。他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跟自己都大不相同,就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终日诵读,又读了七八年,感到古代文章确实写得好。

有一天,家里人看到苏洵的书房内冒出黑烟,还以为发生什么了事情,就急忙地赶了过去。进去一看,只见苏洵把一叠叠文稿往火炉里送。家人问他为什么把自己写的文章都烧掉。苏洵说,这些文章写得都不成熟,还不如当作废纸全部烧毁,以此来激励自己。从此,苏洵就谢绝宾客,闭门不出,夜以继日地辛勤研读书卷。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章大进,下笔有神。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苏洵正是以谦卑的心态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后来才成为一位大文学家。由此可见,真正的成功是依靠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对于来自任何方面的意见,都能听得进去,并加以考虑。这样的人能做到在成绩面前不居功,不重名利;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主动进取

有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所以说人们不应为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成绩感到骄傲。假如我们能够保持谦和的心态,则心胸可以扩展到无限。人们如能有此心态,则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绩。

因此,一个人不论自己有多丰富的知识,取得多大的成绩,或是有了何等显赫的地位,都要谦虚谨慎,不能自视过高。应心胸宽广,博采众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进而取得更优秀的业绩。如能这样,则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成功者尚且虚怀若谷、盈而亏之,更何况我们这些正为成功而拼搏的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