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米仓山山前构造带形变特征分析

米仓山山前构造带形变特征分析

时间:2022-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九龙山隆起带:九龙山隆起带位于米仓山前缘西段,北邻米仓山南缘隐伏逆掩褶皱带,地表为九龙山构造。地震资料表明在九龙山构造西面发育有射箭河、孙家山等10余个潜伏构造,构造形态为短轴状,较平缓。
米仓山山前构造带形变特征分析_龙门山-米仓山褶

二、米仓山山前构造带形变特征分析

1.米仓山基底冲断推覆构造带(I1)

南以大河-竹坝脆韧性逆断裂为界,往北可分为关坝-水磨逆冲叠瓦带和光雾山推覆体。由近东西向分布的米仓山深变质岩和花岗岩等基底岩系组成,米仓山推覆体由北向南推覆,构成米仓山冲断推覆构造带的根部构造带(如图4-16所示)。基底构造主要出露晚太古-元古代的火地垭群岩性主要为混合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等,并发育大量花岗岩和少量基超基性岩体。其中70%为岩浆岩,变质岩仅占30%。岩浆岩多呈各种形状的岩基、岩株、岩枝、岩脉侵穿于变质岩中。变质岩以褶皱强烈的复背斜和复向斜为特点,复式褶皱由一系列呈北东向平行排列的线状次级褶皱组成,且褶皱紧密、呈同斜倒转状,两翼地层均倾向北。受到岩体侵入破坏,复式褶皱大多发育不完整。

2.米仓山南缘冲断构造带(I2)

位于米仓山基底冲断推覆带的南缘,北以大河-竹坝为界,向南无明确界线,大致雷口坡出露区为界。为由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岩系构成由北向南逆冲推覆的构造席体,受盆地反冲,形成大两会冲起构造,在其前缘带与米仓山前陆反冲三角带构造带形成对冲区(如图4-17、图4-18、图4-19、图4-20所示)。

3.米仓山前盆地区(III)

1)米仓山前反冲及三角带构造带(III1):呈近东西向展布于米仓山南缘推覆构造带与米仓山前陆盆地之间,即旺苍北-南江-两河口一带,在地表和地震剖面上均可见飞仙关组膏岩层之上的地层向米仓山方向的反冲。主要由一系列叠瓦状的双重构造、反冲断层组成。

2)米苍山前缘坳陷带(III2):米仓山前缘坳陷带介于九龙山隆起带和通南巴构造带之间,地层平缓,构造较少。

3)通南巴构造带(III3):构造带位于米仓山前缘和大巴山前缘的交接部位,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证实,晚三叠世时期为一向西南倾伏、向东北抬升的鼻状隆起,须家河组地层厚度由主体部位往两翼增厚达100m。

4)通江坳陷带(III4):地面出露最新地层为白垩系,以NW向褶皱构造变形特征为主,中深层构造以NE向与NW向褶皱叠加组合为特征。

5)九龙山隆起带(III5):九龙山隆起带位于米仓山前缘西段,北邻米仓山南缘隐伏逆掩褶皱带,地表为九龙山构造。地震资料表明在九龙山构造西面发育有射箭河、孙家山等10余个潜伏构造,构造形态为短轴状,较平缓。该带在印支末期曾被抬升隆起,钻井揭示在其隆起顶部已被剥蚀至须家河组三段,缺失须四-须五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