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战而胜策略在非军事领域的实施

不战而胜策略在非军事领域的实施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战争史上,有无数的不战而胜的成功范例。我们看一下这种策略在其他方面应用的例子。可见,“不战而屈人之兵”,或者说不战而胜,就是对于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不用通常的直来直去的强硬方式去处理,而是运用智慧,通过其他的简单而巧妙的方式,使对方自愿地,也可能是不得已地服从于我方的意志,从而达到我方的目的。

在战争史上,有无数的不战而胜的成功范例。我们不讲这些。我们看一下这种策略在其他方面应用的例子。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虽然官居宰相,但是不讲卫生,也可能是因为忙于国事,忙于改革,顾不上讲卫生。而王安石的妻子吴氏,却恰好相反,非常讲卫生,而且太过头,简直成了洁癖。她又十分任性,夫妻两人常常因为卫生问题而不和。

王安石在任时,吴氏借用了公家一张很精巧的藤床,供自己使用。王安石退休后,吴氏不想归还藤床,有关部门派人来催要,她就大吵大闹不肯交出。王安石知道此事后,不跟她说什么,脱掉鞋子,光着脚在藤床上躺了好久,藤床上于是有了异味。吴氏嫌他把藤床弄脏了,立刻叫人把床送了回去。

在这个故事中,王安石的做法就属于 “伐谋”,属于 “以智谋取胜”,不战而胜。对于妻子不肯交还藤床这件事,假如王安石给妻子讲一番大道理,做一番所谓的 “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那样做可以称之为 “伐交”),那么结果肯定是白费劲。假如王安石把妻子大骂一顿,强迫命令她交还,或者根本不管她同意不同意,派仆人强行把藤床送走,那就属于 “伐兵”,属于 “攻城”。王安石作为大政治家、大文学家,没有那样做。他针对妻子有洁癖的特点,故意把藤床弄脏,迫使妻子 “自觉”地把它上交,不费口舌地解决了问题。可见,“不战而屈人之兵”,或者说不战而胜,就是对于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不用通常的直来直去的强硬方式去处理,而是运用智慧,通过其他的简单而巧妙的方式,使对方自愿地,也可能是不得已地服从于我方的意志,从而达到我方的目的。不战而胜是一种奇妙智慧的体现。在领导工作中,它能收到不同寻常的效果。

某县木雕厂的技术骨干是高薪聘请的外地师傅,他们不肯将关键的技术传授给徒弟,而且他们在内部还有盟约:谁传授了关键技术就把谁撵走。他们的徒弟因学不到技术,灰心丧气;工厂效率较低,却要付出高薪;工厂如果为这件事跟他们把关系搞僵了,他们走了,厂又垮了。尽管厂里做了许多工作,但收效甚微。精明的厂长最终想出一个好办法,宣布:以徒弟的技术水平决定师傅的技术等级、职务晋升及工资档次,这一招立刻见效。师傅们谁也不愿意自己的技术等级低、工资低,主动传授技术。在聘期到来,师傅们即将离去的时候,徒弟们的技艺与师傅已经不相上下。

这位厂长的做法也是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他没有正面去给师傅们做让他们传授关键技术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是略施小计,就把 “要我传授关键技术”变成了 “我要传授关键技术”,创造了竞争的空间,使他们自发地产生了积极性,圆满地实现了预期的愿望。

上面的案例说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力求运用智谋,省时省力地圆满解决。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有办法的,只是没有动脑筋去想,一时没有想到而已。有些看起来很难很难的事情,解决的办法甚至很简单。下面举几个例子。

北宋初年,位于江南的小国南唐派使者前来纳贡,按照惯例,宋朝要派一名官员做押运使,接受贡品。当时,南唐有三个姓徐的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天下闻名,这三个人合称 “三徐”。“三徐”中徐铉的声望最高,而这次来的使者正是徐铉。因此,北宋的文武大臣都觉得自己学识不如徐铉,怕丢面子,没有人敢做押运使。

按照正常思维,那就是要在朝廷找一个口才、智慧与徐铉相当的官员,去战胜徐铉。但是当时又实在找不到这样的人,如果找的人比徐铉差,势必败在徐铉手下,被南唐耻笑。大家都想的是如何找一个人去战胜徐铉,没有想能不能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时候皇帝赵匡胤突发奇想,让手下人写了10个不识字的、在殿中当差的人的名字,然后他随手圈了一个人的名字,让那个人去当押运使。满朝文武大吃一惊,连宰相也莫名其妙。那个被点的人也不敢多问,只能赶快动身去接受贡品。一见徐铉,徐铉便滔滔不绝地谈古论今,说得津津有味,周围的人纷纷称好,侍者因为不识字,根本听不懂,只是笑着一个劲地点头,嘴上说 “是,是”。徐铉不了解对方的深浅,对方越不说话,他心里越没底,便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一连几天,都是徐铉一个人在那里说,说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越说越没意思,就也不再吭声了。

赵匡胤的办法很简单,虽然没有从正面战胜徐铉,但也不能说输给了徐铉。而从整个过程看,赵匡胤的智谋高出一筹,是胜利者。

第二个例子,东晋时期,有个叫王绪的官员,经常在大臣王国宝面前说另一官员殷仲堪的坏话,殷仲堪非常头疼,向名士王东亭 (即王珣,王羲之侄子,封东亭侯,世称王东亭)请教对策。王东亭说:“从现在起,你经常去见王绪,到了他家,把旁人支开,然后就谈论一些家常小事。一段时日后,二王的交情就会有变化。”殷仲堪按计行事。王国宝一日见了王绪,问道:“殷仲堪常到你那儿,究竟和你都谈论些什么?”王绪说:“没什么,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王国宝听了,以为王绪有事相瞒,于是二人日渐疏远,以后再也没有殷仲堪的闲话传进王国宝耳中。

王东亭的这个办法果真起作用。其实这是模仿了曹操当年离间韩遂和马超的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