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快乐,真的很好(代序)

快乐,真的很好(代序)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每当黎明拂晓、旭日东升的时候,人们便起床洗漱,梳妆打扮,吃过早点便夺门而走。因此,两者对对方的行为常是不能相互理解的,但对双方本身来说,则正是在追求自己所认同的快乐。除了心理及人格健康,最重要的还有身体健康。于是,幸福不再仅源于积极的心,更源于快乐的人。唯有此,快乐才是真实而全面的,幸福才是有据而充盈的。我是快乐的,希望您也是快乐的,祝愿更多的他同样是快乐的。

每当黎明拂晓、旭日东升的时候,人们便起床洗漱,梳妆打扮,吃过早点便夺门而走。他们去干什么?你可能会说去工作、去学习、去访友、去恋爱……每个人的去向都可以得到某种解释,但我如果把这些行为概括为去寻求满足、获取快乐,你会相信吗?

是的,他们的确是去寻求满足、获取快乐的。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每一行为都有特定的起因或目的,都是为满足自身某种需求之所为。这些需求,有物质性的,有社会性的,但最终表现为精神性的。人对精神需求的满足,是通过各种物质或现实成果以及各种社会成就来实现的。这种精神性需求的满足,便会使人感到满足、得到愉快与欢乐。可以说,人所发生的一切行为,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各自精神上的快乐满足,都是在一定的精神快乐需要支配下而产生、而展开。人们希望吃好的、听悦耳的、看舒适的,是为了满足味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的快乐需要;喜欢结友、创造、奋斗,是为了满足友谊、创新意识、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一切满足都表现为人们精神上获得了快乐。

也许你会说,有些人之所为,并非之所乐,他所干的事,并非自己所情愿、所向往,这难道也是在寻求快乐?应该说,仍是。快乐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一个人去从事他们不愿从事的工作,是为了避免干与这相比较更不愿干的事“。两苦相权取其轻”,正是人的避苦趋乐本能之写照。再极而言之,人生之极乃为死,有的人可生不死,但偏取其死,这也是在寻求快乐。壮烈的死,比苟且的生,应该说,是一种快乐,不少先烈志士,面对敌人屠刀,慷慨就义,对他们来说,坚持正义、舍生取义就是快乐。

也许你还要问,有些事情,人们认为是苦差事,而有的人则偏要去干,这也是在寻求快乐?回答曰,仍是。快乐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更多的是主观感受。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又不都是一样的,有的人认为自身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个人的幸福,因而让个人的各种需求都得到最大的满足,而不顾及其他人;而有的则将自身的快乐紧系于他人的快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两者对对方的行为常是不能相互理解的,但对双方本身来说,则正是在追求自己所认同的快乐。

追求快乐,乃人之本性,各种行为目的之归集。

快乐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有了快乐,就有了愉快的心理和情绪,就拥有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快乐让我们开心,让我们喜悦:看天是那么的蓝,看水是那么的清,看人是那么的好,干活是那么的有劲。快乐不仅给了我们一个愉悦的心情,还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世界。如果,失去快乐,这一切还有吗?

于是,在世纪之交,源自于美国,盛行于华夏,在世界范围内风靡起一种寻找快乐的运动,即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积极心理学重在从心理资本积累以及幸福感受的寻觅来创建一种积极的心理,对人生的快乐是极具意义的。人是一个整体,必须用整个身心才能承接、感知快乐与幸福。为此,快乐的人不仅有积极的心态,还得有智慧的脑;不但善于与人相交,还得沟通自己;不但善于管理压力,还得善于驱逐烦恼。而所有的快乐都必须立足一个基础——健康。除了心理及人格健康,最重要的还有身体健康。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幸福不再仅源于积极的心,更源于快乐的人。于是,我把积极心理学演绎为身心合一快乐学。

快乐的人,是浑身“充满着快乐”的人,是“幸福感满满”的人。他将用身心的每一个部分,去追求快乐、感知幸福。唯有此,快乐才是真实而全面的,幸福才是有据而充盈的。

这,就是对本书的诠释,也是本书写作的希望,更是对快乐追逐者的一种衷心祝福。

我是快乐的,希望您也是快乐的,祝愿更多的他同样是快乐的。

快乐,真的很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