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崇高精神昭日月

崇高精神昭日月

时间:2022-08-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861年,比利时人苏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碱技术,它具有流程简便、连续生产、成本低廉、产品纯净等优点,逐步取代了最早的路布兰制碱法。“侯氏碱法”的成功反映了中国科学家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侯氏碱法”的成功启示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崇高的理想,有踏实苦干的奋斗精神,能正确地运用科学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能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1861年,比利时人苏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碱技术,它具有流程简便、连续生产、成本低廉、产品纯净等优点,逐步取代了最早的路布兰制碱法。20世纪初,我国近代知名的民族实业家范旭东为振兴民族化学工业,在“久大精盐公司”基础上,开始在天津塘沽筹建“永利制碱公司”。那时世界上的碱厂虽然都已经采用了新兴的苏尔维制碱法,但制碱技术却被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所垄断。塘沽碱厂由于许多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多次实验均遭失败。于是就聘请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为总工程师,以期改进制碱技术。

侯德榜于1890年出生在福建闽侯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他从小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23岁曾以10门功课1000分的特优成绩完成了出国留学预科学业,被公费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在美国留学8年,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在国外期间对外国资本家的技术封锁早就非常愤慨,为了振兴中国的民族化学工业,他毅然接受了永利公司聘请,于1921年回国,专心研究制碱技术,致力于工艺和设备的改进。在他的主持下,塘沽碱厂克服了资金和技术上的各种困难,终于成功地掌握了苏尔维法制碱工艺。1925年,国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获得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29年,塘沽碱厂走上生产正轨,日产100多吨,产品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1938年,华北沦陷,塘沽碱厂落入日寇之手。侯德榜坚贞爱国,决心撤退四川,建设华西化工基地。经过多方调查研究之后,他开始筹建五通桥永利川碱厂。可是四川用的食盐历来全靠从深井中的卤水熬制而成,五通桥一带又只有低浓度的黄卤水,拿这种卤水制碱,需要进一步熬浓,制碱的成本就很昂贵了,而且苏尔维制碱法的食盐利用率很低,仅达70%左右。为了提高食盐的利用率,必须寻求新的制碱工艺。“侯氏碱法”正是在此时为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需要而诞生的。

“侯氏碱法”的成功正是应用了实验方法。侯德榜认识到,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探索出化学反应的规律,摸清最佳的工艺路线和条件,设计出新的工艺流程。当时德国研制发明了一种“察安法”制碱工艺,食盐的利用率高达90%以上,同时生产出氯化铵。虽然这个制碱工艺尚未成熟,侯德榜却一眼看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他不因已经是世界上有名的制碱专家和权威而故步自封,决定到德国去进行实地考察。到了那里,德方却不允许侯德榜到生产车间去参观,在谈判中又百般刁难,侯德榜对此异常愤慨。他说:“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外国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中国人就搞不出来吗?”侯德榜转赴纽约,决心开创自己的道路,搞自己的制碱工艺。他制订了研究新法制碱的全面计划,组织人力,准备开展实验。但在战时的四川,设备药品和资料等都非常缺乏,制备碳酸氢氨时所用的氨,要从人尿中一点一点地提取。条件异常艰苦,实验非常困难。1939年春天,侯德榜着手在香港建立实验室并开展工作。这些实验是侯德榜在纽约通过信件指导一些工程师进行的。他对实验要求非常严格,不仅确定了实验的内容,还指示每一项内容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实验共进行了500多次循环,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每个条件都要做30遍。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实验人员每周都向侯德榜做详细的汇报。他对每次试验结果都有认真深刻的分析和具体的指示。

侯德榜认真地研究分析了察安法和苏尔维法制碱技术。通过分析察安法的“中间盐”加入情况,他发现即使在不加入“中间盐”的条件下,实验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分析的基础上,侯德榜综合了察安法和苏尔维法的优点,做了几项根本性的改进,取消中间盐的加入,用氨碱联合法产生,在原料上直接应用氨和二氧化碳,在流程特点上以连续法取代间断法等。他又仔细比较了制碱水制氨两种不同的化学工艺,发现符合旧法制碱留下的废液难以处理,盐中的氯离子丢失,而生产氯化铵过程中又需要氯离子,同时生产大量的废气二氧化碳。通过比较制碱和制氨工业原料与产品之间的互用关系,侯德榜终于制定了以食盐加二氧化碳和氨为原料的路线。这样,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和碱厂的废物氯离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生产出了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不仅使盐的利用率高到98%以上,省去了辅助原料,又可以节约设备的三分之一,而且达到连续化生产的目的,产量可以大大提高,把制碱和化肥工业自然地联结了起来,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了独特的氨碱联合流程。到1939年底已基本确定了新的工艺流程。1941年初,扩大半工业实验获得良好的进展,取得了与实验室极为接近的数据,进一步摸清了必要的操作条件,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新的制碱法在无数次实验的基础上终于取得了成功。

1941年3月15日,为表彰侯德榜在制碱工艺上的卓越贡献,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范旭东亲自提议,命名这一新制碱法为“侯氏碱法”。1943年,侯德榜博士被遴选为英国化学工业学会会员。“侯氏碱法”所需设备比苏尔维法少三分之一,而碱的成本却比苏尔维法降低40%。这种科学的制碱法又被称为“联合制碱法”。但当时因为太平洋战争还在继续,永利川碱厂被迫停建,“侯氏碱法”全套图纸在保险柜中沉睡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党和国家支持侯德榜在大连开展“侯氏碱法”日产10吨工业性试验。经过10年努力,第一座大型“侯氏碱法”制碱工厂于1961年正式投产并通过国家鉴定。

“侯氏碱法”的成功反映了中国科学家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侯氏碱法”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为世界制碱工业开辟了新纪元。“侯氏碱法”的成功启示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崇高的理想,有踏实苦干的奋斗精神,能正确地运用科学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能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