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见好就收”的艺术

“见好就收”的艺术

时间:2022-08-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11月,金融危机深重之时,李嘉诚以5.7折的价格抛售北京一处地产项目;2013年,李嘉诚以90亿港元的价格,成功转售上海一处商业地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李嘉诚将“见好就收”这一商业手段运用得炉火纯青,使企业利润多年来保持不断增长。“见好就收”这种智慧非常难得。

2008年11月,金融危机深重之时,李嘉诚以5.7折的价格抛售北京一处地产项目;2013年,李嘉诚以90亿港元的价格,成功转售上海一处商业地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李嘉诚征战商场,最擅长的一点就是“见好就收”,即是见到价位合理,甚至认为这是价位的顶峰之时,就会将之前所投资的项目抛出,稳保住利润。李嘉诚将“见好就收”这一商业手段运用得炉火纯青,使企业利润多年来保持不断增长。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有四大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当时长江实业的资金已经非常雄厚,李嘉诚遂决定收购香港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李嘉诚经过仔细地进行市场调研之后,决定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他派人分散大量暗购“九龙仓”的股票,一点点地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由原来的13.4元狂升至56元。“九龙仓”集团感到大势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购行动,在市面上大量购入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票。但是他们的资金很有限,最后不得不向汇丰银行求助,而汇丰银行与李嘉诚合作多时,双方关系良好,这使李嘉诚有点为难。

当时,财力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包玉刚也在争夺“九龙仓”。李嘉诚见好就收,面对这种情况,主动将持有的1000万“九龙仓”股票转让给包玉刚,从中获利5900万港元。有媒体称:“李嘉诚这一仗可谓‘一箭双雕’,既避免了与关系密切的汇丰银行有正面冲突,又使包玉刚领导的华资财团可顺利取得‘九龙仓’的控制权。”

李嘉诚从来不贪图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相反,他总是能在众人不理解的时候主动收手,在别人看来正要大肆盈利的时候,他却选择退出。在别人看来,这是多么不可理喻的一件事,但是李嘉诚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才将自己的财富累积到了上千亿。也许正是李嘉诚的“不贪”帮了他大忙。

做生意时,眼里不能只有金钱,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有利益可图时,也别穷追猛打。做生意,同样讲究该放弃的时候放弃,也就是说,要做到“见好就收”。因为很多生意看上去利润很丰厚,但却并不能永远保证你盈利。我们要随时做好两手准备,在这个项目上赚够了足够的利润时就进行转型,不要拖拖拉拉。

有很多人在做一个非常赚钱的项目时,往往不愿意放手,总觉得“万一以后更赚钱怎么办”,结果时间久了,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或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你的利润被稀释,最后使那个项目“砸”在了自己手里。

1989年,李嘉诚把霍建宁派往英国,让其接手处理亏损多年的欧洲移动电话业务。Orange成立以来,一直蚕食和黄在港的电信业务盈利,使和记电讯“只赚买卖不赚钱”。当时的霍建宁就决定投入5亿美元,重点发展Orange的欧洲业务,要在欧洲把Orange的名头做大。

李嘉诚早就开始重金打造欧洲的电信市场。1989年,和黄集团进军英国与澳洲移动电话市场;1991年买入原由英国巴克莱银行、荷兰飞利浦电子以及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组成的合资企业拥有的移动业1G牌照;1994年推出以Orange为品牌的第二代移动电话业务;1996年,Orange在伦敦与纽约证交所上市;1998年,Orange的移动电话业务拓展至荷兰、比利时、瑞士和爱尔兰,在香港、澳大利亚与以色列推出的移动电话业务也统一使用Orange品牌,Orange在英国本土成为第四大移动电话运营商。

就在如此大好前途的情况下,2000年10月,和黄却出售所持44%的Orange权益给德国电信巨人曼内斯曼公司,大赚1130亿港元,创香港开埠以来纪录。“千亿卖橙”成为10年来全球电信业一段资本运作的神话。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过:“高明的枪手,他的收枪动作往往比出枪还快。”“见好就收”这种智慧非常难得。虽然看上去我们会损失一大笔利润,甚至还会引来别人异样的目光,但是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明白——“不贪婪”永远不会使自己陷入经商的陷阱,永远都会留给自己“每次只占一点点好处”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