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行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农行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时间:2022-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行企业化改革的成绩、问题及建议1986年底,国家体改委和人民银行总行确定将兰州市列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个是人员的素质较差,加之工作条件和交通工具落后,所以难以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经过审慎周密的

农行企业化改革的成绩、问题及建议

1986年底,国家体改委和人民银行总行确定将兰州市列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在一年多时间的改革中,我们取得了点滴成绩,需要总结;但也有不少教训需要吸取。要把农行改革搞好,迈开企业化经营的步子,还有许多政策问题需要明确,还有许多改革措施需要补充完善。只有这样,改革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现谈谈个人一点粗浅看法,供商讨。

一、改革给农村金融事业注入了活力

在一年多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边制订方案,边组织实施。虽然时间短,但取得成效仍然是有目共睹的。突出的是经过改革给全市农村金融事业注入了活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支行较好地实现了职能转换,由单纯的行政管理机构变为经营服务型的实体。过去市支行只起“二传手”的作用,基本上不经办具体的业务事项。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农村金融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市支行机关围绕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问题展开了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按照过去那一套办已经不行了,它不但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会起到副作用,市支行必须进行改革,大胆开拓业务,实行职能转换,这样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认识统一后,我们制定了机关的职责范围,除搞好为基层服务和增强对所辖行的调控能力外,还直接对外开办各类信贷业务。去年先后成立了营业部和信托投资公司,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直接为客户服务外,我们从中也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示:首先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提高了指导基层工作的透明度;其次是培训了人员,增强了干部多方面的工作能力;三是密切了农行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四是打破了市支行与各行处之间在资金往来、费用开支上的大锅饭,明确了经济责任,调动了积极性。

二是资金由过去的供给制变为自求平衡,扭转了吃“大锅饭”的被动局面。过去多少年来,在计划体制的指导下,农业银行只管放款,不管资金从哪里来,形成了没有资金就向上要的习惯,层层同吃资金上的“大锅饭”,没有组织资金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随着计划、资金脱钩的改革,我们深感市支行难以包住下面的资金需求,所以从去年开始,就将实存实贷真正地推进到了各县区行处,要求提高资金自给率,基本达到自求平衡,并列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这样一改,各行处也知道靠上借资金过日子已经不行了,他们都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组织存款,壮大自身的信贷资金力量。去年通过建设网点,增加储种,开展优质服务,使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上升,到年底银行、信用社净增10257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农行的资金自给率在上年的基础上又提高15.57%。

三是加强了信贷资金的运用,提高了信贷资金效益。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专业银行分工的不同,农行的特点是资金运用大于资金来源,贷款的投放是春天放秋天收,贷款的回收由天时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偶然性。在通常情况下,即便是资金运用得好,一年也只能周转一次,差的还不到半次,所以信贷资金的效益不够明显。以兰州市农业银行为例,1980年末资金运用率仅为77.6%,近四分之一的资金没有发挥效益。1987年末资金运用率提高到95.8%,每百元信贷资金的利润率比80年高出一元之多,实现的利润是80年的6.7倍,这说明随着近几年城乡经济的发展,我市农业银行不光开拓了业务,扩大了范围,而且给国家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是行社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全行上下(包括信用社在内)改变了以往“等客上门”、“你是求我的”等思想,逐渐增强了经营观念和竞争意识,大部分行社干部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锻炼,他们不光是提高了服务质量,改善了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认识了社会,认识了农金工作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

一年多企业化经营的改革实践证实,要使农村金融工作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这也是发展银行信用社业务的必然趋势。

二、当前农村金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一年的实践中看到,农业银行向企业化经营方向迈进,这只是提出的一个方向,要真正落实还有一定的难度,目前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一是企业化经营的基本条件跟不上。农业银行坚持企业化改革的方向,就是逐步把自己办成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这就有个前提,实行企业化经营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个是人员的素质较差,加之工作条件和交通工具落后,所以难以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再一个问题是信贷基金严重不足,而且长时期得不到补充,致使所占贷款的比例一年不如一年,这是需要上级行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否则,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我认为这两个是最基本的条件,有了专业人才和一定量的资本金,银行的一切都会活起来,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条件也就具备了。

二是有些政策性的问题不够落实。政策包括的内容很多,这里只指利润留成问题。《全国第三次金融体制改革座谈会纪要》指出“专业银行总行要会同有关省分行核定试点城市的利润留成及增补信贷资金的比例,一定两年不变”。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兰州市的两个比例都没有核定。以利润为例,八七年兰州市农行实现的利润比上年增长19%,而今年返还的利润却比上年下降了35.43%,按人头计算,人均留利比上年下降了85.49%。这使大家不能没有想法,多做贡献却不能多得,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职工的积极性就难以调动起来。

三是有些出台的改革措施不够慎重。曾记得在去年年初有关文件讲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如何使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把信用社办成真正的“三性”合作金融组织,使其充分地发挥民间经济组织的作用。但因当时条件不够具备,致使在一段时间内不但使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而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不利因素:一是有些亏损社或微盈社怕农行再不管他们了,以后没有依靠,日子更难过,工作上不是开拓前进,而是裹足不前;二是有些盈余社不服从农行的领导,自行其是,造成贷款超规模;三是有些行处放弃了对信用社业务上的指导,使其放任自流,致使部分信用社发生了经济案件,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是改革的措施不配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经过审慎周密的研制。但在去年的改革中,有些改革措施就不够配套,跳的是单个舞,有些还增加了烦琐手续,致使农行企业化改革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三、几点粗浅的建议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当前深化改革的任务主要是: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分阶段地进行计划、投资、物资、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体制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农行企业化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搞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如何向企业化方向迈进,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农行企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农行企业化改革一定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农村经济发展的层次、商品性以及综合经营和横向发展的实际进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建立一个与农村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金融新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把农业银行办成统一领导,分级经营,主要为农村地区提供信贷服务的、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综合性银行。主要支持农村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是要加强对农行企业化改革的领导。农行企业化经营改革是一件新事物。在改革过程中既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加快进程,同时又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分步骤地进行。这样就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实际疑难问题需要解决。因之,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就显得更为重要,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定要把改革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改革总揽全局,推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是要向下面给政策,让基层放开手脚去干。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国家制定的许多有关农村金融工作方面的政策,大部分是符合实际的,推动了农行各项业务的发展。但有些制度对业务发展起阻碍作用。比如财务制度,虽然经过几次改革,但实质还是过去统收统支的那一套。大家仍然吃的是“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多不能多得。这样就束缚了基层行处的手脚,职工的积极性就受到压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国家、银行同职工之间的关系,把权责利落到实处。使贡献大小同职工的奖金、工资挂钩,真正做到给国家贡献多,银行也要留得多,职工也要多拿一点;给国家贡献少,自然银行和职工就得的少,这样就把按劳分配的原则真正体现出来了。

另外,农业银行不同于其他专业银行,因其支持的对象受自然现象影响较大,所以投出的资金有一定的风险性。国家强调要增强农业后劲,所以增加一定量的信贷资金是十分必要的,除农行本身积极组织资金外,国家应在税收、利润、交存款准备金方面给予照顾,使农行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是要各方面同步进行改革。要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搞得好一点,企业化经营的方案实施的早一点,除了有好的改革设想和改革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外,关键的一条是上下左右配合付诸实施。不要你干我看,光指责不支持,也不要大撒手,该管的也不管,一定要做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特别是上级要开明,要理解基层的苦衷,对改革者给予大力支持,使其不要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把工作搞好。这样长期下去,改革一定会取得成效。

(原载《甘肃农村金融》1988年第6期,获1990年全省金融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